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傳統社會生命教育的生死信仰
作者 鄭志明 (著)=Cheng, Chih-ming (au.)
出處題名 台灣密宗國際學術研討會(第4屆)
出版日期2008
頁次1 - 29
出版者網址 http://www.tbva.org/index1.htm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關鍵詞生命教育; 生死信仰; 傳統社會; 原始社會; 現代社會; 靈魂; 人性
摘要生死信仰與殯葬文化是經過了人類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歷史傳承,是集體面對生死存有的挑戰而來的精神與物質的文化創造,逐漸地從簡陋的形式發展成豐富的體系。殯葬文化雖然伴隨著不少的物化形式與禮儀形式,主要還是以生死信仰為核心,有其自成系統的精神性信念與思想體系。傳統社會在物質生產上可能較為缺乏,但是可以透過信仰的觀念系統來維持群體生活的和諧秩序,生死信仰是集體生活下共有的文化教養,是滿足生存需求而來社會活動與精神活動,物質生活雖然是社會活動的基礎,卻是以精神生活作為社會活動的導引力量,指導人們生命的目的追求與價值定向。傳統社會是以精神文明作為主導,來確立集體社會生活的文化準則,以堅定的信仰行為來維持生存的規範法則。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生死信仰最為核心的課題,應是對於人性本質的探尋,從靈魂的觀念追溯人性的意義內涵與存有價值。當原始社會意識到靈魂的存有與死後世界時,人們已開始建構自我的精神存在,探討肉體形式之外的生命目的與價值,凝聚出對人性本質的文化共識。相對於靈魂來說,人類除了肉體外還具有人性,認為人性是與所有天地萬物的生命本質是相通的,確立了人的生命在宇宙中的地位與存在的作用,肯定人性在精神層面上是與天地萬物有著不可分割的連結關係,可以超越出肉體生死的有限形式而能永恆長存。
點閱次數1397
建檔日期2012.11.12
更新日期2015.08.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8088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