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自他」概念的倫理意涵 ── 以寂天思想為中心之探究
作者 王惠雯 (著)
出處題名 華梵大學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7屆)
出版日期2003.09
頁次519 - 529
出版者華梵大學哲學系=Dept. of Philosophy, Huafan Univ., R.O.C.
出版者網址 http://ph.hfu.edu.tw/main.php
出版地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通識教育組專任助理教授
關鍵詞佛教倫理; 自他相換; 寂天; 菩薩道; 入菩薩行論; 集學論; 大乘寶要義論
摘要在菩薩道的實踐理念中,自利利他的說法最為人熟悉。然而以佛教的觀點主張此一概念,和其他有類似看法的宗教或哲學思想(像是基督宗教的愛你的鄰人,或是儒家的推己及人,甚至是倫理學中的利他主義),是否有著極為相同的本質意涵?還是在其思想基礎理論的設準上,有著差異極鉅的出發點,以致其倫理實踐的特色,縱然依循相似的倫理原則,卻仍然大異其趣?在寂天的佛學思想中,自他相換的修學概念極富特色,其為菩薩學的實踐理論建立重要的基礎,並對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道統傳承深具影響力。「利他」如何可能,對寂天來說,特別應當認知自、他彼此間的平等關係,而此種關係的建立與了解,是基於大乘佛教的思想義理內涵之詮釋,目的即是為了易於開展菩薩行的倫理實踐。

目次一、前言
二、自他相換法的思想內涵
(一)自他相換法的內容大要
1.自他平等之理
2.自他相換之觀修法
(二)論證結構
三、建構佛教利他實踐理論的可能性基礎
四、利他理論特色之詮釋與發展
五、結語
參考書目
點閱次數747
建檔日期2013.03.05
更新日期2022.03.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860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