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李杜
|
出處題名 |
法鼓文化
|
出版日期 | 1998.11.15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出版社=Dharma Drum Culture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淨土; 神靈界; 虛靈界; 存有; 超越 |
摘要 | 佛教的淨土宗特別重視淨土的信念,教人持名念佛,參拜阿彌陀佛;由人間世而進於西方的極樂淨土世界。但淨土的信念不僅為淨土宗所重視,亦為佛教其他宗派,如天台、華嚴、唯識、禪宗所重視。「淨為三乘共庇」,[1] 只是如何重視、如何宣揚此信念以引導世人彼此有所不同而已。 不但佛教各宗派重視宣揚淨土信念以引導世人,於佛教之外的其他宗教,如儒教、道教、基督教,亦同樣重視宣揚淨土信念,以引導世人,只是其不用為佛教所用的「淨土」名詞,而是以「神靈界」、「虛靈界」、「天堂」等不同的名詞來對「淨土」信念作不同的說明,和以不同的方式去重視、宣揚此信念而已。宗教是人的宗教,淨土是人由宗教而表達的究極的嚮往與期待,故各宗教皆重視宣揚人的此一嚮往與期待。 宗教是人的宗教,宗教重視人的究極的嚮往與期待;哲學是人的哲學,哲學亦重視人的究極的嚮往與期待;以中國儒家哲學、道家哲學去說是如此,以西方柏拉圖哲學、亞里斯多德哲學、康德哲學和存在主義去說亦是如此。但哲學不即是宗教,哲學與宗教雖同重視淨土的信念,而二者在如何表現其重視上,則有所不同;前者重在以神道設教,並以宗教性的組織、持戒守律,由宗教生活上以引導人去完成此信念;後者則不是如此,而是要在由哲學理論上以肯定、說明此信念。人若只有宗教神道,只求宗教性的生活、行為,而不求哲學上的肯定、說明此宗教神道、宗教性的生活、行為的義理所在,將會以魔道為聖教,以邪說為正道;人若只有哲學義理的說法,而不問其是否能落實於人的生活、行為上,所說的哲學義理將只能為少數人所了解,而與大多數人不相干。故宗教與哲學要彼此互為配合,以教化引導人由現世而至超現世的淨土生活。本文將由後面各節去論述所說的問題:一、簡說淨土信念為佛教諸宗派所同有及淨土宗與禪宗宣揚淨土信念的異同;二、簡說儒教、道教、基督教對淨土信念的不同說法,及其重視、宣揚此信念的異同;三、簡說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的淨土說;四、簡說柏拉圖哲學、亞里士多德哲學、康德哲學、存在主義的淨土說;五、簡說宗教與哲學之所以未能有共同的淨土說;六、結語。
|
目次 | 一、簡說淨土信念為佛教諸宗派所同有及淨土宗與禪宗宣揚淨土信念的異同 (一)淨土信念為佛教諸宗派所同有 (二)淨土宗與禪宗宣揚淨土信念的異同 二、簡說儒教、道教、基督教對淨土信念的不同說法及其重視、宣揚此信念的異同 (一)儒教 (二)道教 (三)基督教 三、簡說儒家哲學與道家哲學的淨土說 (一)儒家哲學的淨土說 (二)道家哲學的淨土說 四、簡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存在主義哲學的淨土說 (一)柏拉圖的淨土說 (二)亞里士多德哲學的淨土說 (三)康德哲學的淨土說 (四)存在主義的淨土說 五、簡說宗教與哲學之所以未能有共同的淨土說 (一)宗教之所以未能有共同的淨土說 (二)哲學之所以未能有共同的淨土說 六、結 語 |
ISBN | 9578473869 |
點閱次數 | 387 |
建檔日期 | 2014.01.10 |
更新日期 | 2014.06.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