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共三乘十地中聲聞與菩薩入「正性離生」之比較研究:以《大智度論》為主
作者 釋堅元 (著)=陳冠甄 (au.)
出處題名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2012
出版日期2012
頁次143 - 172
出版者華嚴專宗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uayencollege.org/frameset.html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研究所年碩士班一年級。
關鍵詞三乘共十地; 八忍地; 正性離生; 無生法忍
摘要人生的目標隨著個人的意願與因緣,形成不同的結果,以佛教的修行方式,可區分為解脫道與菩薩道,而《大智度論》中除了說明共聲聞的十地修道方法外,更融攝大乘不共的十地內容。 《大智度論》中的十地說,大致可區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共三乘的十地,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其二為但十地,即歡喜地、離垢地、有光地、增曜地、難勝地、現在地、深入地、不動地、善根地、法雲地。另外《中品般若經》中提到一種非常特殊的十地行,它只有列出修行德目,卻沒有設立十地的名目,可說是三種十地中背景最為模糊,也最不被提到的十地,在學界上稱它為「無名十地」。 而共三乘的十地中,在第三八人地裡聲聞以見道十五心證入「正性離生」,菩薩則入菩薩位,得「無生法忍」,在此階段聲聞與菩薩皆是轉凡成聖的重要時刻,但對菩薩而言不僅是轉凡成聖,更是不墮二乘之處。雖然聲聞與菩薩在此階位,同樣是入「正性離生」,但其修習德目是不盡相同,因此本文欲以此差異作為探究目標,希望藉由《大智度論》的研讀,並參考現代中日學者的研究成果,採用「以論解論」及「以論證論」的方式,加以考察聲聞與菩薩「入正性離生」,其所發悲願及煩惱與習氣之斷除、所得智慧與具足功德之間的差異作為論述焦點。
目次壹、前言 144
貳、「正性離生」與「無生法忍」語意之解析 145
一、「正性離生」之義涵
二、「無生法忍」之意涵
三、小結
參、共十地中聲聞與菩薩之修行德目 149
一、聲聞入正性離生之過程
二、菩薩入無生法忍之過程
三、小結
肆、聲聞入「正性離生」與菩薩入「無生法忍」之比較 164
一、悲願之差異
二、煩惱與習氣斷除之差異
三、所得智慧與具足功德之差異
伍、結論 167



點閱次數396
建檔日期2014.05.28
更新日期2022.01.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39589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