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玄奘的最後十年 (655-664) —— 兼論總章二年 (669) 改葬事 |
|
|
|
作者 |
劉淑芬 (著)=Liu, Shu-fen (au.)
|
出處題名 |
中華文史論叢=Jounrnal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卷期 | n.3 |
出版日期 | 2009 |
頁次 | 1 - 97+399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guji.com.cn/gj/
|
出版地 | 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關鍵詞 | 玄奘; 改葬; 大般若經; 玉華寺; 興教寺 |
摘要 | 本文細析唐代有關玄奘的資料,擬構玄奘晚年生活圖景,發現這位名震古今的高僧竟然有艱豐困頓的晚年。永徽年間,在高宗從輔政舊臣系奪回政治主宰權的風暴中,玄奘被歸入輔政舊臣系,自此之後遂處:拎一種被監視的環境之中,包括:顯慶元年(656)詔六臣監共譯經。顯慶二年隨駕束都。顯慶三年敕住西明寺。顯慶四年秋,輔政舊臣系幾乎全被消滅殆盡,玄奘奏請移居玉華寺,這可以說是透過自我貶逐以求保身之法。麟德元年(664)二月,玄奘圓寂。從臥病到辭世前,都未有官醫前往診視。玄奘身後的寥落,也顯現在以下四事:沒有官員參加葬禮,沒有追謐,也沒有塔銘,甚至在入葬後五年,竟被發棺遷葬。來人周知玄奘墓塔所在的“興教寺”系在他去世九十四年後才規建的,而距他圓寂一百七十五年後,方樹立塔銘。 |
ISSN | 10020039 (P) |
點閱次數 | 1589 |
建檔日期 | 2014.09.18 |
更新日期 | 2019.11.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