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國王的懺悔:業、懺悔與救度=Confessions of King: Karma, Repentance and Salvation
作者 吳芬錦 (著)=Wu, Fen-jin (au.)
出處題名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5
出版日期2014.12
頁次79 - 115
出版者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chibs.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詞懺悔; 阿闍世王; 阿育王; 度多伽摩尼王; 唐太宗
摘要本文主要以阿闍世王、阿育王、度多伽摩尼王及唐太宗為比較與討論的對象。探究這些國王面臨王法與正法衝突時,如何經由懺悔與宗教師的協助,化解內心的矛盾?經由懺悔,是否能減輕自己的罪惡感與罪業?同樣是佛教,流傳至不同地區,在不同時代及社會文化脈絡下,其中業、懺悔與救度會有什麼變化?首先探討業的起源、演變及對今生、輪迴與解脫的影響;然後闡述懺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心理轉化過程與對業力的影響;並剖析因果、懺悔與救度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分析比較四位國王的業、懺悔與救度,發現在佛陀時代的阿闍世王,即使已向佛懺悔,請求寬恕,並且改過向善,仍會受惡業的果報。但因懺悔的力量及之後累積的善業功德,會先短暫下地獄,未來將得生天及成佛果報。阿育王向海比丘誠心懺悔自己的過失,施行仁政,依法得安樂。伽摩尼王犯下嚴重殺業,雖然良知覺醒卻沒有真正懺悔,阿羅漢認為伽摩尼王仍可生天。此時教法之延續與安住已超越因果業報的理性信仰。唐太宗以齋會、懺禮禳災祈福,平息內心的不安。懺悔在中土固有的儒、道文化根基上發展,揉合儒、道的思想與內涵後,激盪出更多懺禮與懺儀。由於國王在世間角色的兩難,常陷於王權與道德良知之間的掙扎。國王的懺悔不僅是個人的除罪與淨化,亦是一種象徵性的集體除罪,轉變個人別業亦改善全民之共業。總之由四位國王所犯的罪業、懺悔、與救度的方式,可發現在不同的時空背景與社會文化脈絡下,因果報應依然成立;懺悔則由原始佛教的樸素本質,流傳至不同的區域與文化背景後,而呈現多樣性的思想與懺悔儀式;救度的程度須配合懺悔的力量與善業的累積,以此轉變業緣,因而得到更好的救度與果報。
目次一、前言 82
二、業、懺悔與救度 82
(一)業的探源與演變
(二)懺悔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三)救度、懺悔與因果
三、國王的功過與懺悔 91
(一)阿闍世王的業、懺悔與救度
(二)阿育王的業、懺悔與救度
(三)伽摩尼的業、懺悔與救度
(四)唐太宗的業、懺悔與救度
四、比較分析國王們的業、懺悔與救度 103
(一)業的分析比較
(二)懺悔的分析比較
(三)救度的分析比較
五、結論 110
ISSN1026969X (P)
點閱次數1595
建檔日期2015.03.09
更新日期2017.07.2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4187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