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Huayen World Community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試論敦煌盧舍那法界像配置反映的佛教思想 =Try to Talk about the Configuration of Dunhuang the Vairocana Dharmadhatu Images Reflecting the Buddhism Thought
作者 殷光明 (著)=Yi, Guang-ming (au.)
出處題名 華嚴學報=Journal of Huayen Buddhism
卷期n.6
出版日期2013.11
頁次177 - 216
出版者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world.org/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敦煌=Dunhuang; 盧舍那法界像=Vairocana dharmadhatu images; 圖像配置=Configuration; 佛教思想=Buddhism thought
摘要敦煌盧舍那法界像延續時間之長,圖像之多,內容之豐富,在我國佛教藝術史上是不多見的。尤其是與其他地方多為單尊像不同,敦煌既有單尊像,也有說法圖式,並與其他圖像、經變在洞窟中配置而繪。不同時期的圖像,與其相配置的圖像題材不同,其反映的宗教內涵也就不同。本文將對敦煌盧舍那法界像配置反映的佛教思想進行探討。
一、早期盧舍那法界像與涅槃圖像配置
敦煌北周428 窟、隋427 窟、初唐332 窟時代相接,洞窟內容配置與佈局相同或相似,尤其盧舍那均與涅槃圖像配置,應受到了這一時期地論思潮的影響。
二、盧舍那法界像與單尊像的相對配置
唐代的盧舍那法界像多與藥師、地藏、千手千眼觀音等單尊像相對配置,因為它們在義理及信仰上有著一定的內在關係。
三、盧舍那法界像與經變畫的配置
唐代第31 窟盧舍那說法圖與 剛經變配置,應是教禪合一思潮在敦煌流行的表現。6 鋪報恩經變繪有盧舍那法界像說法圖,既與《報恩經》的內容有關,二者在義理上也互相涵攝。
四、盧舍那法界像與文殊普賢配置的華嚴三聖
莫高窟261 窟東壁以盧舍那初說法法界像為主尊的華嚴三聖像,是敦煌石窟中身份明確的一鋪華嚴三聖像,也是佛教藝術中唯一的此類圖像,為盧舍那佛的圖像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ISSN22226685 (P)
點閱次數464
建檔日期2016.04.25
更新日期2022.12.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43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