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陳金華 (著)
|
出處題名 |
《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會議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15.04 |
頁次 | 331 - 374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者網址 |
http://cbs.fguweb.fgu.edu.tw/front/bin/home.phtml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教授 |
關鍵詞 | 禪宗史前史; 僧傳; 道宣; 慧和; 和禪師; 和奢梨 |
摘要 | 由於在《續高僧傳・惠可(487-593)傳》末曾被述及,我們僅知其法名下字的「和禪師」被認為是禪宗二祖惠可之弟子。然而,有證據表明,二人最多不過相稔熟,甚或僅祗歷世同時而已。通過遍考與和禪師相關之文本與碑銘證據見在者,筆者論證此和禪師極有可能即曾活躍於金陵,先後師從法雲 (467-529) 與傅大士 (497-569) 之同名僧慧和(502-561)。該僧後北至鄴下,弟子雲集,其中包括了不惜獻身護法的名僧靜藹 (534-78) 與大乘學僧玄景 ( 生於 553 年前,卒於 606 年;靜藹亦曾從之學 )。在南方,從其學者尚有中觀學者慧侃 (524-605),其與攝山一系的中觀禪法似有相當之關聯。因此,本文除了試圖爬梳剔抉一位碑銘失徵且被誤為慧可弟子的僧人其生平資料,還有意將活躍於 6至7世紀中國一南一北兩大佛教中心金陵和鄴下的一批佛教學者與禪師重新置於佛教史研究之視線之中。此外,本文亦將論及中古中國僧傳編集的一些問題,特別是石刻資料作為其主要史源的問題。 |
目次 | 一、前言 332 二、問題之所在:《續高僧傳.惠可傳》所見之和禪師 334 三、「和」者非一 337 (一) 禪師玄景所師從之和禪師 337 (二) 佛門護法僧靜藹所師從之和禪師 339 (三) 神通僧人慧侃所師之和闍梨 341 (四) 釋經家之和闍梨 343 四、又見一「和」:傅大士之弟子慧和闍梨 (502-561) 345 (一) 家世背景及早慧 346 (二) 從隱法師問道:唱「首楞嚴三昧法」 348 (三) 與彥闍梨之關係及傅大士門下之學行 349 (四) 移居並遷化於鄴下 350 (五) 慧和遺願及其論著目錄 352 (六) 與《法華經》師素法師之交遊 353 (七) 謙恭與簡樸:慧和人格之兩端 354 (八) 小結 355 五、一名之下:和禪師生平之重構 356 六、和禪師之追隨者 362 七、結語 365 引用書目 369 附錄:六和禪師 / 奢 372
|
ISBN | 9789579583886 (平) |
點閱次數 | 943 |
建檔日期 | 2016.05.04 |
更新日期 | 2022.09.2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