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經》發願思想之特色
作者 賴玉梅 (著)
出處題名 2014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14.12.06
頁次L1 - L23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主辦單位:華嚴專宗學院國際華嚴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台北市佛教會、國際青年華嚴學者學會
作者為法鼓佛教學院碩士
摘要大乘諸佛菩薩以大悲心為自體,因悲憫眾生,而生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等正覺。菩提心為諸願根本,故依於菩提心,必發上求佛智、下化眾生的菩提願,此為大乘諸佛菩薩的共同誓願。發願在佛法中非常受到重視,《大智度論》說「莊嚴佛世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因此修學佛法,一定要先發願,以願做為引導與努力的目標,開展一切佛法的修行,才能成就佛果。
整部《華嚴經》幾乎都有提到願與願力,並強調以願導行,以行成就佛果。《華嚴經》也說:「一切佛事從大願起」。華嚴菩薩學佛證道,必發種種誓願,此種種誓願,皆涵攝在普賢行願中。因普賢菩薩係以無盡法界為心,心身同緣,理事相應,因此其身等同法界身,故普賢行願係法界體性之彰顯,性同法性,依此廣大行願所起之大願力與功德力,能入於平等無二之真實法性,則一法與一法的關係是同時存在,隨舉一法,則一切法與之同時存在,由此可以顯現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法界緣起之理。從而可知,普賢行願乃一願即一切願,一切願即一願,每一願皆能起廣大行,每一行願都能含攝一切願,也就是願願融通,於一願中,具足一切諸願,成就一切諸行,因而呈現出一多無礙,重重無盡,圓融無礙,並能任運成辨一切諸事。由此可知,華嚴菩薩所發的願為圓融無礙大願,法藏在《探玄記》則稱為自體無礙願,並稱「自體無礙願,謂大願究竟同法性海,任運成辨一切諸事。」所以可以「大願究竟同法性海」與「任運承辦一切諸事」來深入理解圓融無礙大願之義涵。
因華嚴菩薩以大悲心為體性,為救度十方法界無量無邊的眾生,為成就阿耨三藐三菩提,必發起無上菩提願。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任運無漏智,悟見真實法,並契入如來般若性海。因此菩薩能了知諸法緣起性空,法性平等,所有眾生並無差別,能以平等心,饒益一切眾生,故華嚴菩薩所發的願也都是平等願。在諸佛菩薩的心中,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諸佛剎土、一切
善根、一切菩提、一切願、一切波羅蜜、一切菩薩行、一切十方三世諸佛都是
平等,無二無別。
華嚴菩薩既知諸法法性空寂,不生不滅,則菩薩依於空慧,所發的願亦是契同法性,自性空寂,性同真如,為真如大願,同等一真法界。此等大願功德得以周遍法界。又因菩薩徹悟真實法性,能超越世間與出世間的種種對立,而無所染著。同時得以方便力融合空與有,還歸生死,在一切諸佛菩薩大願海中,不捨離一切眾生,因而廣開善巧方便門,普度一切眾生。而菩薩為能廣度更多眾生,展現大神通力,變化種種身,於一切時,至一切處,隨順眾生,教化眾生,故能任運承辦一切諸事。
目次摘要 L-1
一、前言 L-3
二、圓融無礙大願 L-4
(一)、普賢行願 L-4
三、大願究竟同法性海 L-10
(一)、無上菩提願 L-11
1、悲願 L-11
2、智願 L-13
(二)、平等願 L-17
(三)、真如大願 L-16
四、任運承辦一切諸事 L-17
(一)、善巧方便 L-17
五、結語 L-21
參考文獻 L-21
點閱次數582
建檔日期2016.05.04
更新日期2023.07.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65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