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之菩提心意涵及其運用研究 |
|
|
|
作者 |
葉宜庭 (撰)
|
出版日期 | 2013 |
頁次 | 100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fgu.edu.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佛光大學 |
系所名稱 | 生命與宗教學系 |
指導教授 | 釋永東 |
畢業年度 | 101 |
關鍵詞 | 菩提心; 不空; 癌症照護;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 生命意義 |
摘要 | 在大乘佛法中,強調行在菩提道上,必定要發起廣大菩提心,菩提心如同佛法的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發菩提心為通達成佛的唯一道路。本研究主要探討《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中菩提心思想,略稱為《金剛頂發菩提心論》。採質性研究的文獻觀察法,參考相關菩提心文獻,進行分析、詮釋菩提心的思想與其修行次第,佐以研究者照顧癌症母親過程中,藉助菩提心之觀想,而得以度過無數沮喪的實際經驗。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為唐代不空翻譯。本論糅合顯教思想與密教實修觀二方面,提出了菩提心的三個行門:初行願、勝義和三摩地。於初行願修行中,分別就「慈」及「悲」提出具體修行的法門。於勝義菩提心中,提出「觀一切法無自性」,分別就凡夫、外道、二乘、發大乘心者四個次第分述之。於三摩地菩提心中,提出觀「白月輪五方佛位觀」及「阿字觀」,並以三密行證悟五相成身義,達即身成佛。 於實例運用中,對於發菩提心之生命意義,共提出四點:一、積極對待生命。二、建構內在自信。三、鍛鍊承擔能力。四、養成樂觀態度。因此藉助發菩提心的觀想,能面對疾病的每個時期,產生不同的力量。最後,本研究歸納出三點作為總結:一、菩提心是成佛的必要條件。二、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三、發菩提心是提升生命意義的內在動力。
|
目次 | 摘要 i 致謝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3 三、研究限制 3 第三節文獻回顧 3
第二章 譯者及其漢譯《金剛頂菩提心論》之時代背景 13 第一節、「不空」菩薩的簡介 13 一、生平的事蹟 13 二、佛教的貢獻 18 第二節、「唐密」時期佛教的發展 24 一、菩提心於各宗派的發展情形 25 二、中國佛教思想演進與菩提心思想發展的交互影響 33 第三節、不空的其他菩提心相關譯著 38
第三章 《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之菩提心思想探討 42 第一節、《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之結構 42 一、《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之經題 43 二、《金剛頂發菩提心論》之思想概要 44 第二節、菩提心定義 50 一、菩提心名相釋義 50 二、初行願菩提心 52 三、勝義菩提心 55 四、三摩地菩提心 63 第三節、菩提心與心識的關係 63 第四節、菩提心的當代修行法門 66 一、做好事 67 二、說好話 70 三、存好心 71
第四章 菩提心運用實例 72 第一節、母親罹病過程 72 一、癌症的發現 72 二、治療的開始 73 三、漫長的過程 74 四、身體的痊癒 75 第二節、菩提心運用實驗報告 76 一、恐懼與不安 76 二、疑惑與信心缺乏 77 三、副作用與時間對心產生之交互影響 78 四、浴火重生與充滿感恩 79 第三節、菩提心運用之生命價值 80 一、積極對待生命 81 二、建構內在自信 81 三、鍛鍊承擔能力 82 四、養成樂觀態度 82
第五章 結論 84 參考書目 86
表目錄 表一:不空在中國的重要行誼表 17 |
點閱次數 | 413 |
建檔日期 | 2016.08.10 |
更新日期 | 2023.04.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