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鄭興中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總號=n.24) |
出版日期 | 2015 |
頁次 | 257 - 274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肇慶學院西江歷史文化研究院 |
關鍵詞 | 慧遠; 體義觀; 地論師 |
摘要 | "體義觀"是凈影慧遠的核心思想之一,貫穿於慧遠判教觀、心識觀、佛性觀、修行觀等各個方面的思想。慧遠將諸法區分"同體"與"別體"兩個層次,同體之法"離相離性"、"無有一性",別體之法有"體性"之差別,有性相之分。同體之法同時"無不性",此即慧遠"同體義分"觀念 — "無有一性"是"同體","無不性"是"義分"。在同體中,諸法的分別不是性相之分,而僅僅為"義"之差別。"同一體中,隨義分萬,舉一尋體、即是其體",體與義是六相圓融的關係。同時,同體之法與別體之法並非截然對立,通過"攝事相以從體義",慧遠將別體之法攝入同體之中,使別體之法也具備六相圓融的特性。此種思想,對於華嚴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等四法界觀念有重要啟發。敦煌S.4303、S.613在"同體義分"的基礎上,進一步演繹出"體義俱融",用以表述其宗最高的境界,強調"一體一切體,一義一切義",體義之間六相圓融、相互含攝。這是慧遠之後地論師體義觀的延續。 |
目次 | 一、慧遠“體義觀”之基礎:緣起思想 257 二、慧遠“體義觀”的具體解釋 260 (一)間體與別體:離相離性與性相之別 260 (二)間體義分:雖無一性,而無不性 263 (三)“體”與“義”之圓融 265 (四)“義”與“義”之間的圓融 267 (五)間體與別體之相攝:“攝事相以從體義” 267 三、地論師對“體義觀”的進一步發展 269 (一)緣起觀之發展:四種緣集觀 269 (二)體義觀之發展:體義俱融 270 四、慧遠“體義觀”之意義 273 |
點閱次數 | 162 |
建檔日期 | 2020.05.18 |
更新日期 | 2020.05.1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