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試論梵語“chattra”、漢語“剎”、朝鮮語“tjer뎔(절)”以及日語“teraてら”之關系 |
|
|
|
作者 |
辛島靜志
;
裘雲青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1 |
出版日期 | 2017 |
頁次 | 106 - 114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日本創價大學、瑞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法蘭西學院、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
|
關鍵詞 | 朝鮮語; chattra |
摘要 | 一、漢語"剎"的來源漢字"剎"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的文獻中從未出現過。像"塔"(專門為了音譯犍陀羅語thuba或thuva[梵語stūpa]而造出的漢字)、"魔"(Māra)、"鬘"(mālā)等一樣,"剎"是專門為了音譯印度古代語ksat、kset而造出的漢字。所以東漢代的佛教徒把"武士階層"義的ksatriy(a)譯為"剎利",把"田地"義的ksetr(a)譯為"剎",三國時代以后把"瞬間"義的ksana譯為"剎那"。而"名剎"、"古剎"、"巨 |
目次 | 一、漢語“剎”的來源 106 二、tjer뎔(절)及teraてら(寺)來自漢語“剎” 113 |
點閱次數 | 430 |
建檔日期 | 2020.05.19 |
更新日期 | 2020.08.0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