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智顗大師止觀修證之研究
作者 釋性廣
出處題名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八屆)
出版日期2009.05
頁次C6-1 - C6-24
出版者玄奘大學宗教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佛教弘誓學院院長,東吳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中央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玄奘大學應用倫理研究中心、佛教弘誓學院
關鍵詞信願法門; 法華三昧; 旋陀羅尼; 法華有相行; 法華無相行
摘要本文是天台止觀思想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主要是解析智顗止觀實修的內容與境界。天台止觀上承漢魏六朝以來禪學之遺緒,亦為後來盛行於中土之念佛與懺儀法門之濫觴;從其自身的止觀學說內容來看,其所開展出來的四種三昧、觀心法門與中道實相論,對於印度禪學既有繼承,又有創發;其圓頓妙法之修行理論與行門,又能孤明獨發,卓然成家,誠為中國佛教僧人研習印度禪學的最高成就。
由於天台止觀之思想與理論,並不是哲人學者,在其書齋中苦切運思後的成果,而是修行者以其實證的禪修經驗為基礎,從自身深刻的修行體證中發而為文者;故修行的方法、經驗與證境,成為其建構禪學理論最主要基礎與根本。
學界向來較著重天台的思想與義理,而少部分研究止觀論題者,則對智顗的實修經驗與止觀證境常略而不談。根據筆者的研究發現,智顗的止觀修行經驗,對於其解釋傳統印度禪學與建構自家天台圓頓止觀,無論在內容、方法與架構上,皆有深遠之影響。
智顗初出家的潛修期,是以修持法華經系為主的信願行門,並曾感得勝相現前。後來依從慧思受學,於其指導與印證下,得到「旋陀羅尼」與「法華三昧前方便」的修行成果。後依師命入金陵弘講傳禪,此時依於自身所修不次第法而轉得次第禪境的修行體證,撰作主要禪修作品《次第禪門》。而後期,天台圓頓止觀的成熟之作:《摩訶止觀》,其最重要的思想依據與轉折,則是得遇一神僧傳法與護持的奇遇;也就是智顗別師初入天台山,於華頂峰上修頭陀行時,入一實相法的經驗與體證。
在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上,對照於樹龍對大乗修行三要門的分類,可知智顗止觀實修的經驗與證境,是以信願與智解為主的大乘修行法門,而這也是《摩訶止觀》中「生圓信」與「修圓行」的思想源頭。
目次一、前言 C6-3
二、大賢潛修:初出家修持信願法門 C6-4
1.誦經增長大乘信心 C6-5
2.修持大乘信願法門 C6-5
3.行懺悔法得見勝相 C6-7
三、大蘇妙悟:參學獲印旋陀羅尼境界 C6-8
1.修普賢信願法門 C6-8
2.持法華有相行法 C6-9
3.得旋陀羅尼境界 C6-12
4.入法華三昧前方便 C6-14
四、次第行法:弘法金陵與撰著禪籍 C6-17
1.師承慧思次第禪法 C6-17
2.依不次第法轉入次第禪境 C6-18
五、入一實相:天台隱修與華頂奇遇 C6-20
六、結論 C6-22
點閱次數170
建檔日期2020.08.20
更新日期2020.09.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704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