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文殊般若經》與禪宗 ── 印順觀點之析論
作者 邱敏捷 (著)=Chiu, Min-chieh (au.)
出處題名 兩岸四地暨國際佛教學術研討會(第七屆)=Cross-Strait Four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tudy of Buddhism(7th)
出版日期2015.07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
出版者網址 http://cbhc.crs.cuhk.edu.hk/main/
出版地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印順; 《文殊般若經》; 一行三昧; 道信; 神秀; 慧能
摘要印順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一書中,闡發「文殊法門」,並列舉四十七本與文殊相關之經典,而早在《中國禪宗史》之研究中,已探究《文殊般若經》與禪宗之關係。印順援引三種資料,以證明禪宗四祖道信引用《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之史實,一是唐‧淨覺《楞伽師資記》之〈道信傳〉,二是唐‧淨覺《楞伽師資記》之〈神秀傳〉,三是唐‧荊溪湛然《止觀輔行傳宏決》,並點出道信《楞伽經》與《般若經》合一、「念佛與成佛合一」的禪法。他並提出《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是理解五祖與其他門人之間的鑰匙,特別是神秀與慧能。神秀「念佛名」、「淨心」的禪門,取用《文殊所說般若經》「一行三昧」之「念佛」修持形式;而慧能《壇經》「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來自《文殊般若經》「念自性般若」,彰顯「自性本自清淨」,見性成佛之理。這兩者之間的發展是有些不同,然禪宗北漸南頓法門與《文殊般若經》關係,清楚可見。
點閱次數360
建檔日期2020.09.25
更新日期2020.09.2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82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