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十七世紀朝鮮半島華嚴學的盛行與《華嚴疏鈔》的刊印=The Prevalence of Huayan Studie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in the 17th Century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Huayan shuchao |
|
|
|
作者 |
郭磊 (著)=Kwak, Roe (au.)
|
出處題名 |
佛光學報=Fo Guang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2 新6卷 |
出版日期 | 2020.07 |
頁次 | 125 - 152 |
出版者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cbs.fgu.edu.tw/
|
出版地 | 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東國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
關鍵詞 | 《華嚴經》=Huayan jing=Avataṃsaka sūtra; 朝鮮時代=Chosŏn Era; 禪宗=Chan Buddhism; 教宗; 栢庵性聰=Paeg’am Sŏngch’ong |
摘要 | 五世紀初期江南地區翻譯的《華嚴經》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漢文佛教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七世紀由智儼( 602-668)以及法藏(643-712)確立了華嚴教學的傳播,這也促成了朝鮮半島華嚴學的發展。各種有關《華嚴經》的著作相繼傳入韓國,歷經以佛教為國教的新羅、高麗時代的發展和傳承,進入朝鮮時代佛教的發展受到儒教盛行的一些限制,不過這並沒有影響到朝鮮後期(1637-1897)華嚴學的盛行,而盛行的契機則是栢庵性聰(1631-1700)等僧人對華嚴典籍的收集、刊行以及流通。 |
目次 | 一、前言 127 二、《華嚴經》傳入海東 130 (一)《六十華嚴》的傳來 130 (二)《八十華嚴》的傳來 132 (三)《四十華嚴》的傳來 132 三、朝鮮後期華嚴學盛行之背景 133 (一)清虛系 134 (二)浮休系 137 四、朝鮮時代的講院教育與華嚴學 140 五、《華嚴疏鈔》的刊印 143 六、結論 148 引用書目 150 |
ISSN | 24143006 (P) |
點閱次數 | 423 |
建檔日期 | 2020.11.26 |
更新日期 | 2020.12.1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