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唐代的內道場=Palace Chapels of Tang Dynasty
作者 陳金華 (著)=Chen, Jin-hua (au.)
出處題名 華林國際佛學學刊=Hual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v.2 n.2
出版日期2019.10
頁次1 - 91
出版者World Scholastic Publishers
出版者網址 http://www.worldscholastic.com/
出版地Singapore [新加坡]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思想史講座教授。
關鍵詞唐代=Tang dynasty; 大周帝國=Great Zhou empire; 內道場=Palace Chapel; 武后=Empress Wu; 十大德=ten monks of great virtues [bhdanta]; 政教關係=State-church relation
摘要本文先考察了作為一個重要的宗教與政治體制的內道場在前唐時期的興起與演變的過程。文章的主體在於重構佛教內道場在有唐一代(包括大周帝國 [690–705])的演變歷史與多種功能。唐內道場扮演了多重的宗教和政治角色。首先,它們肩負著譯場的功能;其次,是國家支持的舉行佛經儀式的場所,也是為皇帝、皇后、妃嬪、皇子和公主授菩薩戒的地方(最值得注意的是,盂蘭盆儀式與傳統的祭祖儀式結合在一起,於代宗的內道場中舉行)。第三,內道場是供奉“聖骨”的“聖地”,法門寺舍利被安奉其中供人頂禮膜拜,這在唐代大部分時期的政治宗教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第四,內道場有時充當了最高級別僧人領袖(也即被稱為“十大德”)的中央辦公機構;最後,在內道場舉辦的麟德大會逐漸擴展到囊括佛道儒三大教的代表人物,甚至包含一些娛樂項目。

This article first survey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neidaochang (palace chapel) in the pre-Tang periods as a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nstitution, while its main body is devoted to reconstruc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multiple functions of the Buddhist palace chapels throughout the Great Tang, including the interregnum of Great Zhou (690–705). Tang palace chapels could act as translation offices; locales for state-sponsored Buddhist rituals; a central office for the national monastic leadership; a shrine for the reputed Buddha’s finger-bone that was regularly stored underneath a pagoda at a monastery in the vicinity of Chang’an, but which was frequently brought to the Tang court for worship; and somewhat unexpectedly, a theatre for some performances that, although religious in theme, were primarily performed in order to entertain the emperors, their entourage and court-officials.
目次一、引言 02
二、唐代內道場的前身 04
2.1. 內道場之前身——漢至北涼 04
2.2. 梁武帝時期的內道場 08
2.3. 隋代的內道場 09
三、從高祖至武后的內道場:618-705 年 10
3.1. 太宗:弘法院和德業寺 11
3.1.1. 太宗之弘法院 11
3.1.2. 太宗之德業寺 13
3.2. 高宗之鹤林寺 14
3.3. 武后:遍空寺、佛光寺、長生殿和一不確定宮寺隆國寺 17
3.3.1. 遍空寺 17
3.3.2. 為十大德修建的洛陽內道場 18
3.3.3. 武后內道場的其他記載 19
四、從中宗到玄宗的內道場:705-756 年 26
4.1. 中宗:佛光寺、林光內道場和不確定之佛舍 26
4.1.1. 中宗之佛光寺及其起源傳說 26
4.1.2. 中宗之林光內道場 31
4.1.3. 中宗之禁中佛舍 35
4.2. 睿宗與玄宗:長生殿與不知名佛舍 37
4.2.1. 睿宗:長期以來對其治下內道場之誤解 37
4.2.2. 玄宗之內道場——長生殿(供佛教徒和道教徒共用) 38
4.2.3. 玄宗之禁中佛舍 39
五、從肅宗到文宗的內道場:756-839 年 39
5.1. 肅宗:麟德內道場 40
5.2. 代宗:長生內道場 42
5.3. 德宗和順宗:長生內道場、神龍寺和麟德內道場 45
5.3.1. 德宗與他對內道場的搖擺態度 45
4.3.2. 德宗之神龍寺 46
5.3.3. 德宗和麟德三教論衡大會 47
5.3.4. 在順宗短暫統治時期的內道場 50
5.4. 憲宗、穆宗、敬宗和文宗:麟德殿、元和聖壽寺和長生殿 51
5.4.1. 憲宗與麟德講論 51
5.4.2. 憲宗與元和聖壽寺 51
5.4.3. 憲宗與他的內道場中的舍利崇拜 52
5.4.4. 穆宗和敬宗 52
5.4.5. 由白居易參與並記錄的文宗朝的麟德講論 53
六、從武宗到哀宗的內道場:840-907 年 55
6.1. 從武宗到宣宗:廢除和恢復麟德內道場,建立法乾寺 55
6.1.1. 武宗統治下佛教內道場的廢除 55
6.1.2. 宣宗恢復佛教和內道場的努力 56
6.1.3. 法乾寺:一座新的內道場 57
6.2. 從懿宗到哀宗:最後的一線光明 58
6.2.1. 懿宗及其禁中佛舍福壽寺 58
6.2.2. 懿宗治下麟德講論之發展 58
6.2.3. 懿宗朝廷的印度僧諜? 60
6.2.4. 懿宗內道場的法門寺舍利崇拜 61
6.2.5. 僖宗亡蜀前的內道場 62
6.2.6. 昭宗和哀宗:唐末及其佛教內道場 62
七、結語 64
ISSN27050742 (P)
DOI10.6939/HIJBS.201910_2(2).0001
點閱次數484
建檔日期2021.03.03
更新日期2021.04.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0697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