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漢傳禪佛教的當代實踐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The Contemporary Practice of Chinese Chan Buddhism: Master Sheng Yen’s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作者 釋果光 (著)=Guo-Guang Shi (au.) ; 釋常諗 (著)=Shi, Chang-shen (au.)
出處題名 聖嚴研究:第二輯=Studies of Master Sheng Yen No.2
出版日期2011.07
頁次241 - 301
出版者法鼓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www.ddc.com.tw/
出版地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叢書名聖嚴思想論叢
叢書號2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釋果光:法鼓山僧伽大學副院長 Vice Dean, Dharma Drum Sangha University
釋常諗:中華佛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Assistant Researcher,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關鍵詞聖嚴法師=Master Sheng Yen; 漢傳禪佛教=Chinese Chan Buddhism; 心靈環保=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禪法=Chan; 佛教倫理=Buddhist Ethics; 當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摘要「心靈環保」,為聖嚴法師於1989年以來,將漢傳禪佛教的觀念和方法轉化,所提出的新概念。「心靈環保」的主張,不但是一種生活理念和社會運動,更是漢傳禪法的現代化。「心靈環保」,轉化印度涉及安心法的次第禪定,將禪宗擔水砍柴、著衣喫飯,生活日用的禪法修持,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和環境,運用在當代社會生活中。此外,「心靈環保」更將禪法開展至社會倫理的實踐層面,乃至於全球倫理如世界宗教、和平、經濟、環保等社會議題,為淨化人心、淨化社會而努力。然而,目前社會和學術界,多將「心靈環保」放置於社會運動和生活理念實踐範疇討論,「心靈環保」與禪佛教的關聯,卻少有研究探討。本文將就聖嚴法師之思想根源、禪法修行和當代倫理三方面,探討「心靈環保」與漢傳禪佛教的思想和修行方法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心靈環保的思想根源:法師提出心靈的環保就是佛教所主張的「心清淨」,必須將煩惱心淨化,成為智慧心。據此探索「心靈環保」於漢傳禪佛教的思想脈絡。首先,探討經典中之心靈環保思想,就法師所引用《維摩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華嚴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討論心與環境關係,和淨化人心、發菩提心的理論依據。第二,深入禪宗祖師的思想,先以禪宗六祖《壇經》思想中所強調的「直心」、「一行三昧」和日常生活中自心觀照與淨化,以如來藏為目標、般若為方法下手修起的觀慧法門,為禪法觀念。其次,再探討五代法眼宗永明延壽禪師的「一念成佛」的思想,由《華嚴經》的理事圓融,倡導「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對於凡夫在娑婆世界學佛成佛的信念,提出了最好的理論基礎與鼓勵作用,為法師「心靈環保」禪法實踐上的教理依據。第三,以如來藏思想具哲學思辨、信仰、教理貫通和實證的功能,及具整合性、適應性、包容性和消融性,同時與倫理,乃至全球倫理結合,為當代實踐。從心靈環保的思想根源可看出,其禪佛教的深層教理基礎,與所富有的當代實踐能力、能量和寬廣格局。
第二部分,心靈環保與禪法修行:此部分,就三個階段進行探討。第一階段,回顧聖嚴法師三十年來致力弘傳漢傳禪法,在國內外帶領禪修活動的禪修指導歷史及禪風發展,分三階段進行討論:1. 因材施教的多元教學(1976-1984);2. 從頓法中開出教學次第(1985-1998);3.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 鼓宗(1999-2009)。從中看出法師立足於中國禪宗的觀念與方法,將中、印大小乘禪法與默照禪、話頭禪會通,發展出「中華禪法鼓宗」的禪法,其法門演繹的歷史過程。第二階段,討論「中華禪法鼓宗」禪法內涵,其教理、方法與修證。此套心法的觀念和方法,以聖嚴法師自創的調心四層次:散亂 心、集中心、統一心、無心,融通大小乘禪法、次第禪法與頓悟禪,從頓法中開出教學次第,為法師將漢傳禪法立基於古今中、印佛教的傳承,融合現代人身心和環境需求所做的法門演化,而開創出具當代實踐力的特色教學。第三階段,探討心靈環保的禪法,不僅是打坐上的禪法訓練,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分為三個禪修層次:第一層次,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為著手處,以永明嚴壽「一念成佛」的禪法理論‥「一念相應一念成佛,一日相應一日成佛」,在生活中念念的淨化為禪法實踐,以散心、妄心的日常生活中修無礙行;第二層次,從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從體驗小我到體驗群體社會,乃至 宇宙時空的大我,和練習將層層的我逐一放下,再運用《壇經》「無念」、「無相」、「無住」的放下身心與環境,達到禪宗「明心見性」之悟境;以無我的智慧與慈悲,無法可求又精進化世,為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心靈環保與當代倫理:受太虛大師「人成即佛成」的人間佛教思想影響,法師於當代實踐上開展「心靈環保」,以禪佛教的心法,結合中國儒家的宋明理學,和如來藏思想的適應性和包容性,將心法會通倫理,而成為四種環保、心五四、心六倫等實踐方案。更進一步,將心法會通全球倫理,如世界宗教、和平、生命、經濟、環保等理念推廣。以如來藏的佛性思想,會通諸佛菩薩與其他宗教的先知先覺;以佛教的人天善法,會通和不同地區、文化、種族的宗教所認同的善行與愛;以宋明理學家所講的「心」與「理」,會通不同地區、文化、種族的人的心,與所信仰的上帝或宇宙的真理。便是法師以「心靈環保」建立全球共同倫理,化解衝突,建立和平的禪佛教思想與方法依據。心法與倫理結合,淡化宗教固有的名相色彩,將禪佛教的智慧,直接運用在個人內在心靈、個人與社會群體、個人與自然環境,乃至宇宙時空,以推動世界淨化。「心靈環保」,將禪 宗對「心」的轉化與昇華運用到倫理的層面,不僅為禪佛教於當代實踐的一大特色,更為倫理現代化,如社會倫理、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等議題,注入了新的血液,倫理不僅僅是唯行動論或結果的評判依準,更重要是心念的影響。心靈環保的倫理觀,為現代倫理學判斷善惡的標準,提供另一種思維方式。
心靈環保,從漢傳禪佛教的教理思想、禪法到全球倫理的開展中,看出法師傳承禪佛教教理與方法的智慧結晶,在當代實踐上的寬廣格局。從此三個面向言之,可清晰的看出法師的漢傳禪佛教,乃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從理論依據的深入探討到實踐方法的整體施設,建構出禪教不二、解行並重、會通世界宗教、跨領域、跨學科的體系,而立法鼓山的使命為「以心靈環保為核心,弘揚漢傳禪佛教,透過三大教育,推動世界進化」。心靈環保,已非只是一般人以為的生活理念提倡,或環保運動當中的唯心思想;不再只是傳統佛教名相對當代種種問題無法適當回應,也非創造一新的佛 教觀念和倫理;而是透過對當代社會脈絡的洞悉,用現代的觀念說明,而產生的禪佛教新論述方式,為當代人如何與自己、與他人、與社會、與環境相處的方式,提供一生命哲學與倫理的實踐。

In 1989, the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Chan Master Sheng Yen elaborated a new concept which he called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Chan Buddhism, is not just a notion about a new lifestyle or the promotion of a social movement but, in itself, is a Chan device utilized in modern life. In the gradual approach of Indian Buddhism, practice is cultivated in sitting meditation. Through a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adual approach,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can be applied to everyday life and developed into a new form of practice relevant to modern society. Moreover,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extends Chan practice to the realm of social ethics as well as to issues such as world religions, peace, mental health,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ism etc. However, whereas media and researchers often focus on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movements or as a novel lifestyle, the relationship of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to Chan Buddhism is seldom explored.
This essay will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and Chan Buddhism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aster Sheng Yen’s theory, Chan teaching history and its content, and contemporary ethics. In theory,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draws from concepts such as “ The purity of the Buddha-field reflects the purity of the bodhisattva’s mind” in the Vimalakīrti-nirdeśa Sūtra, “ A samādhi of perfect unity of body and mind in all activities” and “Mind characterized by straight forwardness” in The
目次一、前言 246
二、本文結構與研究方法 249
三、「心靈環保」的思想根源 251
(一) 經典中的心靈環保思想 254
1.《維摩經》中的心靈環保思想 254
2.《金剛經》中的心靈環保思想 256
3.《華嚴經》中的心靈環保思想 257
(二) 禪宗祖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258
1. 六祖惠能的心靈環保思想 258
2. 永明延壽禪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262
(三) 心靈環保的當代實踐與如來藏思想 264
四、「心靈環保」與禪法修行 267
(一) 法鼓禪風簡史 268
1. 因材施教的多元教學 (1976-1984) 268
2. 頓法中開出教學次第 (1985-1998) 273
3. 承先啟後的中華禪法鼓宗(1999-2009) 278
(二) 法鼓禪法內涵 280
(三) 心靈環保的禪法 284
五、「心靈環保」的實踐與當代倫理 287
(一) 以心法會通倫理 289
(二) 以心法會通全球倫理 294
六、結語 297
點閱次數276
建檔日期2021.07.22
更新日期2021.07.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021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