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僧肇〈物不遷論〉後設基礎的檢視=Metaphys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sis of all Things Unmovable” in Seng-zhao Philosophy
作者 羅因 (著)
出處題名 中國文學研究
卷期n.15
出版日期2001.06
出版者國立台灣大學
出版地臺北, 臺灣 [Taipei,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僧肇; 般若; 空; 物不遷論; 說一切有部
摘要僧肇《肇論》代表了中國人對於印度般若中觀學派思想的第一次的正確理解,也標誌著中國佛教脫離魏晉玄學的樊籬,得到獨立的生命的開始。古人對於《肇論》所闡揚的般若思想,可為推崇備至。然而,到了明代,針對《肇論》中的〈物不遷論〉曾經展開過一場激烈的論爭,鎮澄首先駁斥〈物不遷論〉的思想,認為有「濫同小乘」的傾向。而這也正是引發筆者欲探討〈物不遷論〉的後設基礎的原因。其實在小乘說一切有部和般若中觀學派中,都有「不遷」的運動觀,但是,他們的後設基礎卻完全不同。說一切有部是在「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基礎上說「不遷」;而般若中觀學派則是從「緣起性空,假名如幻」的基礎上說「不遷」。經過一番考察,筆者認為:我們固然不能輕率地認為肇僧有類似說一切有部的「法體」的觀念,但是,就其〈物不遷論〉論證的思維模式來看,的確與說一切有部的思維模式有極為相似之處。
點閱次數134
建檔日期2021.10.12
更新日期2022.06.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472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