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十一至十三世紀華嚴經變探究:以黑水城出土文獻為例
作者 陳俊吉 (著)=Chen, Chun-chi (au.)
出處題名 2018華嚴專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
出版日期2018
頁次313 - 326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index.aspx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美術工藝美術系 講師
關鍵詞毗盧遮那佛; 華嚴教主; 智拳印; 毗盧印; 七處九會
摘要 《華嚴經》對於中國佛教有深遠之影響,自初隋唐依經開宗立派,使華嚴宗成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祖師大德推廣下使得華嚴教法得以宏傳,產生相關華嚴經變相圖、造像藝術,於此階段大放異彩。經過五代時期的動亂,宋代時期使得原本中國佛教八宗變成禪宗獨大模式,但華嚴教法仍然持續發展,尤其在汴京、浙江、四川…等地,華嚴義學仍有相一定影響力。但受禪法影響使得華嚴教法與禪法加速會通融合之趨勢,產生新的華嚴禪思維,也影響相關華嚴造像藝術發展,例如《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所產生五十三參經變圖。當時華嚴義學與信仰的推廣下,產生為數不少的華嚴經變圖像,但年代久遠,使得今日所見相關造像屈指可數。而當時與宋朝相臨的西夏、遼、金,亦是崇佛極盛地區,受中原佛教文化影響甚深,其中華嚴義學與造像便佔有一席之地,例如西夏黑水城出土的相關佛教文獻史料,可發現為數不少的華嚴學資料。但甚為可惜,黑水城出土的華嚴文獻,長期受到學界的忽略,故本文將對黑水城出土華嚴經變刻本內容進行分析探究,藉此窺知中國古代西夏華嚴經變圖像發展的輪廓。
目次一、前言 314

二、西夏華嚴變相刻本 315
(一)TK72〈入法界品變相〉 315
(二)TK61〈入法界品變相〉 316
(三)TK98〈入法界品變相〉 316
(四)TK114〈大方廣佛華嚴經變相〉 318
(五)Дx8270〈華嚴三聖版畫〉 318

三、金代華嚴變相刻本 319
(一)TK142〈入法界品變相〉 319
(二)TK243 與 TK246 變相 320

四、黑水城遺書華嚴圖像特色 321
(一)華嚴教主印契身分轉換 321
(二)善財童子普賢行願展現 323
(三)華嚴九會合一佛會與華嚴十菩薩 324

五、小結 326
點閱次數452
建檔日期2021.12.03
更新日期2024.01.2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910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