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梵漢對勘看早期般若經“法身”思想的發展=Thought of Dharma Body in the Early Prajnaparamita Sut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tual Collation of Sanskrit and Chinese
作者 趙文 (著)=Zhao, Wen (au.)
出處題名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卷期n.3
出版日期2020
頁次131 - 138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出版者網址 http://iwr.cass.cn/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哲學院講師。
關鍵詞法身; 《般若經》; 法性; 緣起
摘要印度大乘佛教中流行的"法身"概念,在早期部派佛教文獻中并不多見。本文通過對般若文獻不同版本的考察發現,"法身"是由見佛語境下的"法"或"法性"發展而來的,而在早期部派佛教中,"見法即見佛"的觀念即已十分流行——這里的"法",指的是佛陀所宣說的"緣起"。"法身"概念的最初成立,是借助kāya一詞的雙關含義:既有"身"的涵義,也意指"集合"。這樣,若稱"法的集合",內涵上與"見法即見佛"中的"法"并無差異,但若同時指稱"法身",則引入了實指的身體之觀念。
目次一、早期部派佛教文獻中的“法身” 131

二、小品般若文獻中的“法身” 132

三、大品般若文獻中的“法性”與“法身” 133
(一)平行文本中的“法性”(dharmatā)與“法身”(dharmakāya) 133
(二)《放光經》中唯一的“法身”再考 134

四、《金剛經》中的見佛“法身” 135

五、從“法”“法性”到“法身”的嬗變 135
(一)見佛語境中的“法”或“法性”到“法身”之轉變 136
(二)kāya 的多義性與“法性”到“法身”的轉變 137
(三)見佛語境中的色身與法身 137

結論 138
ISSN10076255 (P)
點閱次數218
建檔日期2021.12.28
更新日期2024.03.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15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