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譚嗣同、梁啟超“應用佛學”之異同析論=On the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Applied Buddhism”Between Tan Sitong and Liang Qichao
作者 蔡雙全 (著)=Cai Shuang-quan (au.)
出處題名 河北學刊=Hebei Academic Journal
卷期v.37 n.5
出版日期2017
頁次29 - 33
出版者河北省社會科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ebsky.gov.cn/index.jsp
出版地河北, 中國 [Hopei,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譚嗣同=Tan Sitong; 梁啟超=Liang Qichao; 應用佛學=applied Buddhism; 攝取=uptaking; 改造=reforming; 異同=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摘要譚嗣同、梁啟超所倡導的"應用佛學",雖然都是希望從中攝取和利用某些有益的資源為救國救民服務,但由于種種原因,他們的態度與認識也存在著一定差異:譚氏往往根據現實政治斗爭的需要而不斷地加以取舍、改造和引申,以充實其仁學思想體系;而梁氏則除此之外,還希望利用佛學來改造國民性。比較譚、梁二人的應用佛學,既可認識佛學與他們各自政治思想之間的關系,又可從中略窺佛學在中國近代政治思想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The"applied Buddhism"advocated by Tan Sitong and Liang Qichao are both aimed to save their nation and serve people by uptaking and making use of beneficial resources. However,because of variety reasons,their attitude and cognition towards this advocation are different: Mr. Tan made choices,reformed and extended to enrich the Benevolenc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realistic political conflicts,while Mr. Liang also expected to reform nationality by using Buddhism.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an and Liang’s applied Buddhism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dhism and their respective political thoughts,but also can help us to give a glimpse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Buddhis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目次一、譚嗣同、梁啟超對佛學的吸收、改造與利用 29
( 一) 譚、梁二人都將佛學與儒學、西學相融通,希望建構一種新的思想理論體系 29
( 二) 譚、梁二人都希望從佛教中吸收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力量 30
( 三) 譚、梁二人都力圖吸收、改造和利用佛教教義來宣揚維新變法思想 30
二、譚嗣同、梁啟超應用佛學之差異
( 一) 譚氏的應用佛學直接服從於救國的需要;而梁氏則還期望藉助佛學來創造出一種新文明 31
( 二) 譚氏側重於充實其仁學思想體系; 而梁氏則側重於改造國民性 31
三、從譚、梁二人的應用佛學中略窺佛學在中國近代政治思想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ISSN10037071 (P)
點閱次數189
建檔日期2022.01.19
更新日期2022.01.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307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