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日據時期新竹青草湖感化堂的屬性初探
作者 黃運喜
出處題名 竹塹文獻
卷期v.38
出版日期2007.04
出版者新竹市文化局
出版者網址 https://culture.hccg.gov.tw/ch/index.jsp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其他=Others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https://culture.hccg.gov.tw/ch/home.jsp?id=296&parentpath=0,5,238&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toolsflag=Y&dataserno=201809130039&t=HcccbOnes&mserno=201809060001
摘要靈隱寺為新竹名剎,位於青草湖畔,原稱「感化堂」,俗稱「孔明廟」,日本統治時期「靈隱寺」與「感化堂」之名稱並存。民國59年寺方將前殿「感化堂」拆除改建,現已少有人知。「感化堂」最早文字為舉人鄭家珍大正14年所記,指出感化堂的建造是因神明示兆,以諸葛孔明為主祀,配祀釋迦摩尼佛。《南瀛佛教》記其後來發展:鄭保真得到諸葛武侯的指示,擇定現址後,得到另五人發起,1924年興建前殿,即「感化堂」;1926年籌建靈壽塔,此後香火旺盛,再增築後殿及左廂,後殿命名為「靈隱寺」。開山主持為翁妙全尼師,圓寂後由鄭保真以建廟有功接掌。1933年起由日僧佐久間尚孝主持,直到日本戰敗離台,二次大戰後先後由一法法師、無上法師接任,現在的靈隱寺大殿重建於六十九年,現任主持為明宗法師。日本統治時期寺院齋堂屬性的分際並不如現代嚴格,許多寺院在功能上存在齋堂的屬性,感化堂非特例。西來庵事件後,齋堂受到政策及日僧弘法的影響,大多被佛教收編,齋友有的接受法教講習,有的直接出家受戒成為佛教僧侶,齋堂也順理成章改為佛寺。靈隱寺從齋堂屬性轉向佛寺的關鍵人物是釋無上。無上法師才華橫溢,與斌宗法師並列竹塹城二大師僧。
ISSN10287329
點閱次數181
建檔日期2022.10.07
更新日期2022.10.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08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