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觀音菩薩造像之研究=The Study of Sculptures of Bodhisattva Guanyin
作者 汪育樹 (著)=Wang, Yu-shu (au.)
出版日期2022
頁次95
出版者華梵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f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與文創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黃智陽
畢業年度110
關鍵詞觀音菩薩=Guanyin Bodhisattva; 宗教信仰=religion and belief; 圖像藝術=iconology
摘要宗教藝術在文化、視覺藝術上具多樣性,在觀察諸多與宗教藝術相關的研究中,發現觀音菩薩形像式樣變化最繁,已超脫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觀音菩薩是眾多信徒所尊敬和崇仰的對象,其傳統形像多以繪畫或雕刻方式來表現,若以男相出現,相貌莊嚴類似印度君王,若以女相出現,則具東方女性仁慈、優雅的特色。觀音菩薩廣大的慈悲精神,以自度度人的方式教化世人,深植人心。
藉由菩薩像的創作,將菩薩寬容慈悲的關懷形象展現於世,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的精神追求,傳達出人們精神寄託與心靈上的慰藉,為社會大眾心情之反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是文化信仰的一部份,它不但可以提昇個人的精神層次,也豐富了文化的內涵。
佛像藝術是從觀相、造像與內化自我性靈之誠信傳達而起,而藝術家,依想像創造人類精神層面的感動,只要透過觀看靜默中的造像,就會為其高尚的美感所吸引,使人產生心靈的昇華。
本文在探討觀音之形象變化與內在涵意,從佛身至其應化之三十二身之餘,尚有百千,具有傳遞文化的意義,亦為一種生活美學,為生命精神的學習與提升。

Religious art is diverse in both culture and visual art. Upon studying countless research related to religious art,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proved to be most varied in images and forms that transcends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is a respected and worshipped idol for many believers. The images are traditionally displayed in forms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If exhibited in male forms, the images depict solemn facial features similar to that of an Indian emperor; if portrayed in female forms, the images then encompass the benevolent and graceful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ladies. The Bodhisattva Guanyin is immensely compassionate and merciful in spirit, and the teachings of “transcending oneself is the transcendence of other sentient beings” take roots in the hearts of many.
Through artistic creations of the Bodhisattva images, the lenient, compassionate, and benevolent images of the Bodhisattva are demonstrated to the world. They reflect the spiritual pursuit of people in different eras, conveying how people find comfort within their spirits and souls. They echo the emotions of the masses within the society,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ves, as a part of culture and religion. These images not only elevate one spiritually, but also enrich cultural significance.
Buddhist art is a conveyance of observations, creations, and internalization of one’s spiritual integrity. Therefore, artists forge visions through imagination, creating moving spiritual emotions of humans. By simply observing the silent creations, one may be drawn to their noble beauties, and in turn achieve transcendence within the soul.
This dissertation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s of Guanyin images and the connotations within. From the Kaya (the Buddha body) to the thirty-two Nirmanakaya (phys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Buddha),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images convey cultural meaning and the aesthetics of life, as a learning opportunity and elevation for the spirit of life.
目次摘要 I
ABSTRACT II
圖 次 V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範圍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顯教方面的觀音造像 9
第二節 密教方面的觀音造像 19
第三節 顯密結合的觀音造像 31
第三章 歷代觀音造像特徵 36
第一節 魏晉南北朝觀音造像 36
第二節 隋至盛唐觀音造像 41
第三節 中晚唐觀音造像 44
第四節 兩宋時期觀音造像 47
第五節 元明清觀音造像 50
第四章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像與其他形象及眷屬 53
第一節 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像與其相關典故 53
第二節 觀世音菩薩的其他形象 70
第三節 觀世音菩薩的眷屬 73
第五章 結 論 76
參考文獻 77
附錄一:有關觀音菩薩的漢譯經典 83
圖 次
圖 1明觀音菩薩與善財童子和龍女像 18
圖2 聖觀音 20
圖3 唐泥壓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 23
圖4 清中期千眼千手觀音菩薩像 25
圖5 馬頭觀音雙身展左立像 29
圖6 明晚期十二臂准提觀音菩薩像 31
圖7 元四臂觀音 33
圖8 明水月觀音菩薩像 35
圖9 北魏觀音菩薩立像 37
圖10 東魏曲陽修德寺趙宗貴造菩薩像 38
圖11 北齊觀世音菩薩像 39
圖12 北周觀音菩薩立像 40
圖13 隋末唐初觀音菩薩立像 41
圖14 隋至初唐觀音菩薩立像 42
圖15 盛唐觀音菩薩立像 43
圖16 中唐觀音菩薩立像 44
圖17 唐末五代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45
圖18 宋觀音大士軸 46
圖19 宋觀音菩薩半跏像 47
圖20 遼觀音菩薩像 48
圖21 金代觀世音菩薩頭像 49
圖22元觀音菩薩像 50
圖23 明觀音菩薩像 51
圖24 清末民初觀音立像 52
圖25 周本金繪楊枝觀音圖軸 54
圖26 明騎龍觀音菩薩像 55
圖27清持經觀音菩薩像 56
圖28 明自在觀音菩薩像 57
圖29 明仇氏杜陵內史白衣大士像軸 58
圖30 宋魚籃觀音軸 60
圖31 明騎吼觀音菩薩像 64
圖32 清持蓮觀音菩薩像 68
圖33 明灑水觀音菩薩像 69
點閱次數279
建檔日期2022.10.14
更新日期2023.01.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143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