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中國哲學史(全二冊)
作者 馮友蘭 (著)
出版日期2000.11.01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地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目次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第一篇 子學時代
第一章 緒論
一、哲學之內容
二、哲學之方法
三、哲學中論證之重要
四、哲學與中國之“義理之學”
五、中國哲學之弱點及其所以
六、哲學之統一
七、哲學與哲學家
八、歷史與哲學史
九、歷史與寫的歷史
十、敘述式的哲學史與選錄式的哲學史
十一、歷史是進步的
十二、中國哲學史取材之標準
第二章 泛論子學時代
一、子學時代之開始
二、子學時代哲學發達之原因
三、子學時代之終結
四、古代大過渡時期之終結
五、古代著述體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時之宗教的哲學的思想
一、鬼神
二、術數
三、開
四、一部分人較開明之思想
五、人之發現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對于傳統的制度及信仰之態度
三、正名主義
四、孔子以述為作
五、直、仁、忠、恕
六、義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關于墨子之考證
二、《經》、《經說》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時代
三、墨者為一有組織之團體
四、墨子哲學為功利主義
五、何為人民之大利
六、兼愛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論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學
一、孟子之抱負及其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對于周制之態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經濟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氣
第七章 戰國時之“百家之學”
一、楊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陳仲子
三、許行、陳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論者
五、尹文、宋牝
六、彭蒙、田駢、慎到
七、騶衍及其他陰陽五行家言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學
第九章 惠施、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十章 莊子及道家中之莊學
第十一章 《墨經》及後斯墨家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學
第十三章 韓非及其他法家
第十四章 秦漢之際之儒家
第十五章 《易傳》及《淮南鴻烈》中之宇宙論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藝論及儒家之獨尊
第二篇 經學時代
第一章 泛論經學時代
第二章 董仲舒與今文經學
第三章 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
第四章 古文經學與揚雄、王充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學(上)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學(下)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學及當時人對于佛學之爭論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學(上)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學(下)
第十章 道學之初興及道學中“二氏”之成分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節
第十二章 張橫渠及二程
第十三章 朱子
第十四章 陸象山、王陽明及明代之心學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學之繼續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經學
附錄
原儒墨
原儒墨補
原名法陰陽道德
原雜家(與張可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氣章解
審查報告一(陳寅恪)
審查報告二(金岳霖)
審查報告三(陳寅恪)
校勘後記(蔡仲德)
ISBN9787561723739 (平裝)
點閱次數56
建檔日期2022.11.03
更新日期2022.11.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430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