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亂世淨土糾紛案――以民國時期上海清涼寺案為例
作者 嚴斌林 (著)
出處題名 近代中國
卷期v.27
出版日期2017.12
頁次120 - 144
出版者上海中山學社
出版地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資料類型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清涼寺; 水陸法會; 經懺佛事; 上海市; 佛教會; 民國時期
摘要宗教是歷史的鑰匙”,1947年,英國社會學家道森(ChristopherDawson)在愛丁堡大學吉福德講座(Giffordlectures)留下如此箴言①。縱觀近代中國雲譎波詭的複雜歷史,我們會發現宗教問題始終是諸多歷史情勢發展中無可回避的一個重心,甚至有學者將宗教置於理解中國近代史之核心地位加以全面的考察?。從現代化范式的理路來觀察近代歷史進程,我們或可將其稱作“宗教不斷被問題化的過程”?。從社會史研究視角來看由於過度依賴啟蒙以來將宗教與社會截然二分的作法”,學者們較多關注近代中國社會的其他面向而忽略了宗教的重要性或許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致力於界定中國市民社會(civilsociety)或公共領域(publicsphere)”,在強調行業公會或同鄉會這類組織重要性的同時,“沒有適當關心寺廟所扮演的角色”,這也許會使得關於中國公共生活的討論變得不夠完整?。這些都從正反兩面提示我們研究中國近代史,應當注重對宗教與社會的關注。誠如法國學者高萬桑指出:“研究近代中國國家/宗教關係之各種面向的相關學術,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其質與量顯著地增長。”?尤其是現有學人已將“宗教”這一研究目標之範圍大大擴展,基本囊括了“制度化宗教”“地方宗教及儀式”以及“自我修行傳統”這三大類這就使得相關學術範圍龐大而廣泛,而具體就近代中國廟產糾紛案的研究情況來看,大致有三個方面的探討:廟產糾紛與近代宗教發展的研究?、廟產糾紛與近代社會文教發展研究?及廟產糾紛與近代政府宗教法制建構研究?。這些研究成果都從不同側重點對近代廟產糾紛案進行了精緻的研究,在考證相關史實概念的同時,還大致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學理範式,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參考與借鑒價值。筆者無意糾結于“宗教”概念本身的討論,而是試圖以近代中國宗教問題中的熱點議題—廟產糾紛為切入點,將其置於近代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過渡、構建法治化國家的時代背景中,選取民國時期上海四大叢林之一的清涼寺廟產糾紛案為具體研究物件,考察在亂世之中佛教淨土之主體—寺廟—所面臨的困境與變通及其與社會變遷本身的內在聯繫,進而反思學界固有認知並提出兩點思考:近代以來,“科學”強勢話語下的“迷信”經懺儀式與近代佛教自身的振興是否完全對立?在處理關涉宗教財產的訟案中,傳統習慣認知對現代法理是否有根本性的影響?
目次一、上海清涼寺的肇建
二、產地訴訟的突起
三、反訴程式的進行
四、各界維持清涼寺
五、餘緒
ISBN7552022078; 9787552022070
被引用
點閱次數346
建檔日期2022.11.11
更新日期2022.1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5541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