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陳坤華 (著)=Chen, Kun-hua (au.)
|
出版日期 | 2007 |
頁次 | 152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cu.edu.tw/hcu/zh-tw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玄奘大學 |
系所名稱 | 宗教學系碩士班 |
指導教授 | 陳一標 |
畢業年度 | 95 |
關鍵詞 | 阿賴耶識; 種子; 緣起; 三性; 唯識無義; 中道 |
摘要 | 古德多以境行果來判攝大乘經論的內容,境可以說是思想,依境起行而證果,是故可知思想與修行實踐之間,彼此必然有著密切的關連。本文旨在研究唯識思想與修行實踐之關係,透過《攝大乘論》的研究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唯識思想與修行實踐之間的緊密關係。 《攝大乘論》以為阿賴耶識自無始劫以來含藏了雜染之種子,以其雜染之故,於是有情在三界六道之中輪迴不已。但若能聽聞佛法起於思修,亦能熏得清淨種子寄藏在阿賴耶識之中,此清淨種子則有對治雜染種子之功能,當修行成就,阿賴耶識則由雜染轉為清淨。因此,阿賴耶識則成為修行實踐上轉染成淨的對象。又《攝大乘論》指出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生起之根源,無著即以阿賴耶識架構二種緣起(分別自性緣起與分別分別愛非愛緣起)。緣起是佛法的中心思想,修行實踐必依於緣起正見而得成就,因此阿賴耶識在修行實踐的意義上,亦是成立緣起正見之基礎。又唯識學派說阿賴耶識是殊勝的大乘教法,此深細教法唯對菩薩宣說,這是顯示阿賴耶識成佛之道上,是具有重要的關連意義才是。綜合以上描述,這都是在《攝大乘論》中,可以看到賴耶想思與修行實踐關係的意義。 另外,《攝大乘論》以三性(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說明諸法染淨之相,於是三性則成為修行實踐上,修行者所應須認清了知的染淨相法。又無著以三性結合阿賴耶識成立唯識無義,而以唯識無義觀念運用在修行實踐上,那麼三性亦成為修行實踐過程上,所要次第悟入的對象。又《攝大乘論》認為,對於三性的善解其相,這是可以遠離增益與減損兩邊過患,這即是表明三性思想在修行實踐上,有起著中道正見的作用意義。以上三性思想於修行實踐上意義的描述,也都是可以從《攝大乘論》看到彼此的關係。 |
目次 | 第一章 序論 1 第一節 本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本文之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三節 現代研究成果 11 第四節 本文架構說明 14 第二章 無著及其《攝大乘論》 17 第一節 無著生平及其思想淵源 17 一、無著之生平經歷 17 二、無著所處之時代背景 20 三、無著之唯識思想淵源 23 第二節 《攝大乘論》譯本及其內容綱要 29 第三節 《攝大乘論》唯識思想在修行實踐上的要義 33 第三章 《攝大乘論》賴耶思想與修行實踐 39 第一節 阿賴耶識為菩薩修行實踐首要認知之法 39 一、阿賴耶識的意義 40 二、阿賴耶識種子之意義 48 第二節 以阿賴耶識成立修行實踐之緣起正見 59 一、以阿賴耶識為基礎建構二種緣起 61 二、不知二種緣起的謬見過患 67 第三節 賴耶思想與邁向佛道的連結 76 第四章 《攝大乘論》三性思想與修行實踐 87 第一節 三性的意義 87 第二節 以三性成立唯識無義之修行觀 96 第三節 三性思想與中道實踐的關連 105 第五章 依唯識觀行之行果所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17 第一節 多聞熏習如理作意之意言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18 第二節 四尋思與四如實智觀行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20 第三節 菩薩十地觀修空有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24 第四節 三種無分別智境界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29 第五節 佛位果德呈顯出的唯識思想 132 第六章 結論 139 參考文獻 145 圖表目錄 圖表1:唯識思想淵源要素 6 圖表2:《攝大乘論》及其釋論之作著與譯者 30 圖表3:境行果配十種殊勝及其內容 32 圖表4:業種子與名言種子有受盡相與無受盡相示意圖 55 圖表5:種子各種面相簡表 57 圖表6:二種緣起之因緣與增上緣 66 圖表7:三性與三無性對照表 80 圖表8:由三相及本識安立唯識性示意圖 102 |
點閱次數 | 378 |
建檔日期 | 2023.04.13 |
更新日期 | 2023.04.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