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阿毘曇八犍度論》〈偈跋渠〉與 《阿毘達磨發智論》〈伽他納息〉的偈頌釋譯=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ses Found in Two Parallel Texts: Apitan bajiandu lun (T1543) and Apidamo fazhi lun (T1544)
作者 蘇錦坤 (著)=Su, Ken (au.)
出處題名 福嚴佛學研究=Fuyan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7
出版日期2022.12
頁次1 - 64
出版者福嚴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uyan.org.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簡介:獨立佛學研究者
關鍵詞《發智論》(*Jñāna-prasthāna-śāstra); 《阿毘曇八犍度論》(T1543); 《阿毘達磨發智論》(T1544); 偈頌翻譯
摘要《發智論》(*Jñāna-prasthāna-śāstra)的梵文本現已佚失,存世的僅有兩本漢譯:一為僧伽提婆與竺佛念於西元 383 年所譯的《阿毘曇八犍度論》,二為玄奘於西元 660 年所譯的《阿毘達磨發智論》。前者的最後一個章節是「〈見犍度〉之中的〈偈跋渠〉」,後者的最後一個章節是「〈見蘊〉第八之中的〈伽他納息〉第六」;此兩處各含 17 首偈頌及其字句詮釋,偈頌內容僅有較少差異,字句詮釋則差異略大。
作為詮釋《發智論》的三本漢譯「毘婆沙論」當中,《阿毘達磨發智大毘婆沙論》的論主提到《發智論》最後一節〈伽他納息〉(即〈偈跋渠〉)的偈頌「如文易了,故不復釋」;似乎暗示了不同誦本之《發智論》的大多數版本在其最後一個章節收錄了偈頌,而偈頌內容很可能與《阿毘曇八犍度論》與《阿毘達磨發智論》所翻譯的 17 首偈頌相當。本文就兩種譯本的 17 首偈頌,標上新式標點、提供白話翻譯、編列梵、巴、漢對應偈頌並擇要敘述其間的異同。從偈頌的逐一釋譯當中,顯示《阿毘達磨發智大毘婆沙論》論主認為的「如文易了」,在《阿毘曇八犍度論》與《阿毘達磨發智論》的詮釋當中不僅有歧義,甚至有「不明偈頌本義」的情形,而且其中至少有兩首偈頌的來源不同,也意味著至少在此一範圍之內,《阿毘曇八犍度論》與《阿毘達磨發智論》是不同的版本傳承,至於論文的「本論」是否出現類似的「歧文異義」,則有待阿毘達摩學者趣深入探究。
近代如田邊和子、平岡聰、那體慧等佛教學者對竺佛念的翻譯頗有指摘,甚至認為有些竺佛念參贊的翻譯為「作偽 forgery」。竺佛念的翻譯涵蓋阿含、戒律、阿毘達摩、集經、集論、譬喻故事、法句偈頌及其註釋、大乘經典等等部類,有些翻譯甚至是「海內孤本」,賴其翻譯而保存了獨一無二的文獻。希望藉此研究呼籲學者關注「竺佛念」研究這個議題,以幫助賢者辯誣。
目次一、前言
二、偈頌的釋譯與異同
(一)偈頌 1:「視者視時視」、「已見者能見」
(二)偈頌 2:「不應捶婆羅門」、「不應害梵志」
(三)偈頌 3:「捐捨於父母」、「逆害於父母」
(四)偈頌 4:「已害於五虎」、「除虎第五怨」
(五)偈頌 5:「若已盡不生」、「勝已不復勝」
(六)偈頌 6:「若叢染枝灑」、「諸網不可布」
(七)偈頌 7:「已截繩束高」、「已壞車斷索」
(八)偈頌 8:「一本二展轉」、「一本二洄洑」
(九)偈頌 9:「不信不住智」、「不信不知恩」
(十)偈頌 10:「諸卅六水」、「三十六駛流」
(十一)偈頌 11:「棄身惡行」、「棄身惡行」
(十二)偈頌 12:「見見有足」、「汝於所見聞」
(十三)偈頌 13:「磨舍兜舍」、「醫泥及謎泥」
(十四)偈頌 14:「知身如聚沫」、「知身如聚沫」
(十五)偈頌 15:「守堂若彼此」、「觀住覺近遠」
(十六)偈頌 16:「脫若墮已墮」、「雖脫而墜墮」
(十七)偈頌 17:「若無根無皮」、「無根於地界」
三、攝頌與綜述
四、關於竺佛念的翻譯
五、結語
六、謝詞
ISSN20700512 (P)
點閱次數30
建檔日期2023.04.21
更新日期2023.04.2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6912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