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典所見臨終與喪葬場合之「常法」教導
作者 釋知文 (著)
出處題名 解脫與療癒:佛教與心理學對話學術研討會 第十四場
卷期v.1 n.1
出版日期2022.06
出版者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出版地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博士班
關鍵詞臨終關懷; 喪葬儀式; 舍利; 法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摘要佛教徒在臨終與喪葬場合,因循印度傳統習俗以及基於克服死亡和無常之苦的
心理需求,而發展出種種對「常法」的信念,諸如:透過供養聖者遺骨能獲得「福
報」,此福報可以超越此世、帶到來生而成為更優渥的生命;相信有「死此生彼」
的輪迴,而死者會投生在具有相同血緣關係的親族後代,與自己繼續保持關係;透
過結集經律以保存世尊言教不滅,而焚燒聖者遺體後所留下的遺骨舍利就如同「活
著」的聖者一般,繼續庇佑、救拔眾生等等。
這些有關「常法」的信念,也迎來其與佛教的無常法教導相形違悖之批判。但
是,透過佛教的解釋學傳統裡諸如世俗諦與勝義諦、方便與真實的分析框架,來檢
視對世尊、弟子和居士們的臨終與喪葬的記載相當豐富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
耶》與《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便可以明白上述這些「常法」信仰,其實
是最初世尊為了對治眾生的死亡恐懼的需要,而「方便施設」的宗教療癒法門;換
言之,這些只是世尊教化的起點。而世尊本意仍在令眾生透過不放逸修行、體證無
常而解脫,是為勝義之療癒;此外,佛教徒因世尊入滅或因無緣生逢世尊而感到失
落之苦,但透過佛教徒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世尊遺教,將教法內化以實現「法身常
住」,是為對這苦的集體療癒以及永恆救度,亦即是世尊教化的終點。
點閱次數4
建檔日期2023.06.26
更新日期2023.06.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7392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