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姬天予 (著)
|
版本項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5.03 |
頁次 | 162 |
出版者 | 花木蘭文化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uamulan.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叢書名 | 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二十一編 |
叢書號 | 26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姬天予,祖籍河北省安國縣,1953 生於台灣省嘉義縣。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曾任玄奘大學、元培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現任玄奘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關鍵詞 | 偈詩; 詩評; 禪宗 |
摘要 | 生死事大,生死之感為古今人所共懷;生死哲學為古今哲學之所共重,宋代禪宗臨終偈對生死教育應有其意義。 中國的臨終詩作源遠流長,在中國詩歌歷史上的作品雖然不多,但因死亡的主題而占一席之地,且因時代的不同而各有特色。禪宗的臨終偈雖也是臨終之作,但因思想背景之不同,並不在中國臨終詩的基礎上發展,而呈現出禪宗臨終偈獨出一脈的特色。禪宗的臨終偈上承西方二十八祖,但禪宗到中國後,臨終偈的性質已經將西方祖師的傳法性質,轉而為對人的最後教誨。東方祖師的第一首臨終偈為惠能創作,其後臨終偈在青原、南嶽兩系中蘊釀發展。禪宗五家先後成立,其中臨濟、曹洞、溈仰三家的開派祖師都有臨終偈傳世,這對臨終偈的發展當有莫大的鼓勵及示範作用。臨終偈至宋代而大盛,在內容上,禪宗以解脫生死為目的,所重者為參究自己的本來面目,故而在宋代禪宗臨終偈中,宣說法身之體性、闡明參究法身之方法,為宋代禪宗各宗派之所共。在生死哲理上,申寫色身無常,法身恆存的禪法,為宋代禪宗臨終偈之主要內容。在臨終偈的外在形式上,展現出宋代禪宗臨終偈特有的文學藝術風格。在臨終偈的內在敘事上,因著現實環境及各人的境遇不同,禪者在不同的死亡情況下,展現出隨緣歷境的生死解脫,以踐行禪者的生死智慧和生死美學。 凡所學問皆宜回饋生命,宋代禪宗臨終偈為中國文學之一環,願此一研究成果,除提供現代生死學之另一思路外,也能豐美現代人對生死的哲思。 |
目次 |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以往研究之成果與檢討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7 一、宋代禪宗臨終偈的範圍 7 二、研究方法 12 第四節 論文之架構 13 第二章 宋代禪宗臨終偈之淵源 17 第一節 臨終詩在中國的歷史發展 17 一、先秦 17 二、漢魏晉南北朝 18 三、唐五代 20 四、宋代 22 第二節 宋代禪宗臨終偈之淵源 24 一、七佛 24 二、西天二十八祖 25 第三節 禪宗臨終偈在中土之發展 31 一、東土祖師的付法 31 二、禪宗臨終偈在宋代之前的發展概況 32 三、禪宗在宋代之前的臨終偈34 第三章 宋代禪宗臨終偈書寫背景與歷程 43 第一節 禪宗發展概況 43 一、禪宗的起源 43 二、禪宗在隋唐的發展 46 三、禪宗在宋代的發展 47 第二節 宋代禪宗臨終偈書寫之分期及作者身分 49 一、宋代禪宗臨終偈書寫之分期 49 二、宋代禪宗臨終偈作者之身分 51 第三節 宋代禪宗臨終偈的書寫歷程 53 一、預知時至 53 二、臨終行儀 54 三、死亡原因 56 四、死亡姿勢 57 五、遺體處理 59 第四章 宋代臨濟宗之臨終偈 61 第一節 臨濟宗之成立及發展 61 一、臨濟宗之成立 61 二、臨濟宗在宋代的發展 62 第二節 宋代臨濟宗臨終偈的代表人物 63 一、首山省念 63 二、李遵勗 68 三、楊億 72 小結 76 第五章 宋代曹洞宗之臨終偈 79 第一節 曹洞宗之成立及發展 79 一、曹洞宗之成立 79 二、曹洞宗在宋代的發展 80 第二節 宋代曹洞宗臨終偈的代表人物 81 一、大陽警玄 81 二、芙蓉道楷 85 三、宏智正覺 88 四、天童如淨 93 小結 97 第六章 宋代雲門宗之臨終偈 99 第一節 雲門宗之成立及發展 99 一、雲門之成立 99 二、雲門宗在宋代的發展 100 第二節 宋代雲門宗臨終偈的代表人物 101 一、薦福承古 101 二、洞山曉聰 105 三、佛日契嵩 107 四、天衣義懷 112 五、法昌倚遇 15 六、法雲法秀 118 小結 122 第七章 宋代臨濟宗黃龍派之臨終偈 123 第一節 宋代臨濟宗黃龍派之成立及發展 123 第二節 宋代臨濟宗黃龍派臨終偈的代表人物 124 一、黃龍慧南 124 二、真淨克文 130 三、死心悟新 134 四、兜率從悅 139 五、張商英 143 小 結 148 一、參究方法 148 二、「歸」的描述 149 |
ISBN | 9789864040667 (精裝) |
點閱次數 | 46 |
建檔日期 | 2023.08.11 |
更新日期 | 2023.08.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