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瑜伽師地論》對早期經典的詮釋與運用──以〈三摩呬多地〉之「眾雜經」四經為主
作者 王姿蓉 (著)=Wang, Tzu - jung (au.)
出版日期2024.05.26
頁次156
出版者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s://buddhist.fgu.edu.tw/
出版地宜蘭縣, 臺灣 [I-lan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佛教學系
指導教授宗玉媺 = Choong, Yoke - meei
畢業年度112
關鍵詞瑜伽行派; 禪定; 修行道; 世間; 出世間
摘要 早期佛陀的開示總是根據各種場合及狀況,以不同的方式教化弟子與信眾。因此,現今散落於經藏中的各種修行指導,究竟該以何經為依準?這不僅是佛滅後,部派論師傾心竭力將經典編纂、系統化的目的,也是後來各學派林立的成因。事實上,在現存的早期經典中,已有為數不少經由部派佛教系統化的內容,例如對法數的整理、對名相的解釋、經常出現的定型文句等,皆帶有阿毘達磨的色彩。其中,引起筆者關注的是部派佛教對修行道的系統建構。無論是佛世時的聲聞弟子,或是致力於修行實踐的早期部派論師,其終極目標皆是期許像佛陀一樣,斷除煩惱、體證涅槃、獲得解脫,那麼行者們對於這條覺悟路程的前後次序以及各種修行方法的關聯必定要非常明確,否則終將無法抵達修行的終點。
本文嘗試從《瑜伽師地論・三摩呬多地》所引述的四部早期佛典(本研究命名為「眾雜經」四經),考察它們於此論之聲聞修行系統中的定位,以及詮釋特徵,同時爬梳四經所預設的修行路徑是否有其根源?藉此窺探瑜伽行派如何將早期佛陀各別的開示,整理編撰成有次序、架構以及連貫的修行道,以期作為後來有系統的思想性論書成立過程的說明。
據本文的考察結果,成立於二世紀的《美難陀》不僅與〈聲聞地〉在教義上有眾多相似之處,並且同樣運用「眾雜經」其中三經的內容來構築自身對修行道的觀點,可以預期「眾雜經」四經所預設的修行路徑很可能是以《美難陀》的架構為藍本而進行組織的。此外,本研究亦發現,「眾雜經」四經的修行進程完全可以對應到〈聲聞地〉之第三及第四瑜伽處,從而推測〈聲聞地〉世、出世間道思想的概念模型很可能根源於對「眾雜經」四經系統化後的結果。
目次摘要 I
誌謝辭 II
目次 III
圖目 VI
表目 VI
凡例 VII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評析 6
一、早期佛教及有部的修道論 7
二、馬鳴《美難陀》的修行系統 10
三、《瑜伽師地論》的聲聞修行道 12
第 二 章 《瑜伽師地論》聲聞修行道形成背景探討 14
第一節 早期佛教的修道論 14
一、修行的次第 15
二、解脫的進程 16
三、經典系統化後的綱目 17
四、佛陀的覺悟經驗 17
第二節 說一切有部的修道論 19
第三節《瑜伽師地論》的文本介紹 27
一、《瑜伽師地論》的傳本與結構 27
(一)漢譯本 27
(二)藏譯本 29
(三)梵語本 29
二、《瑜伽師地論》的作者爭議 31
(一)彌勒說 31
(二)無著說 32
(三)逐漸發展及編纂說 33
第四節〈三摩呬多地〉之「眾雜經」四經 34
第 三 章 「眾雜經」四經在早期經典中的描述 38
第一節 第一經:《中阿含‧增上心經》及《中部‧止息尋思經》 39
一、漢、巴比較表 39
二、經典思想探討 47
第二節 第二經:《雜阿含1246經》及《增支部‧3集100經》 49
第三節 第三經:《雜阿含1247經》及《增支部‧3集100經》 58
第四節 第四經:《雜阿含464經》 61
第五節 「眾雜經」四經所依據之經典版本 62
一、《瑜伽師地論》之文獻引用來源 63
二、「眾雜經」四經的引用來源 65
第 四 章 「眾雜經」四經梵漢對照與譯注 67
第一節 「眾雜經」第一經 67
第二節 「眾雜經」第二經:《洗滌塵垢者經》 69
第三節 「眾雜經」第三經 73
第四節 「眾雜經」第四經 74
第 五 章 《瑜伽師地論》對早期經典的運用:修行道的建構 78
第一節 禪定與解脫的關係 79
第二節「眾雜經」四經修行次第辨析 83
一、修奢摩他 83
二、得諸三昧 88
(一)汙垢的淨化:遠離欲界染 89
(二)持受的淨化:四禪根本定 94
(三)堪能的淨化:三摩地自在 97
三、應時加行 101
四、證涅槃界 107
(一)修行:「止觀雙運」證一切解脫界 108
(二)修果:見道、修道、無學道 110
(三)教理的無諍:阿羅漢對佛陀教法的一致性 116
五、小結 117
第三節 世間道與出世間道思想的先驅 119
第 六 章 結論 125
第一節 《瑜伽師地論》聲聞修行系統的形成 125
一、「眾雜經」四經在〈聲聞地〉中的定位及詮釋特徵 125
二、從早期佛教到阿毘達磨的修道論發展 127
三、馬鳴詩作對《瑜伽師地論》聲聞修行道的啟蒙 127
(一)馬鳴與部派佛教 127
(二)馬鳴《美難陀》中的「眾雜經」 128
四、《瑜伽師地論》世、出世間道思想的先驅 129
第二節 對勘差異的深入反思 130
一、經文差異的探討 130
二、中國佛教的注釋 131
參考書目 133
佛教典籍和古籍 133
中文專書和論文 134
日文專書和論文 136
西文專書和論文 138
學位論文 139
工具書 140
網路資源 140
附錄一 學界對《增支部‧3集100經》的分段差異 141
附錄二 本文對《增支部‧3集100經》的結構分析 144
點閱次數106
建檔日期2024.08.08
更新日期2024.08.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70177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