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大佛寺,是甘肅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 (圖片來源:《中國地理大百科》)
|
張掖縣內最著名的景觀是大佛寺。大佛寺位於張掖市區西南隅,因寺內有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涅槃像而得名。寺院始建於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是甘肅省境內最大的西夏建築遺存。 原寺規模宏大,後多毀損。現存的建築有大佛殿、藏經閣、土塔等三處。大佛殿坐東面西,為重檐歇山頂兩層樓建築,高33公尺,寬48.3公尺,深24.5公尺,面闊9間,進深7間,規模宏大。16世紀時,寺內可容納四、五千人同時朝拜。殿門兩側鑲兩幅磚浮雕,各用50塊小方磚砌成,渾然一體。殿頂以青筒瓦覆蓋,檐下額枋上雕有龍、虎、獅、象、鶴、鳥等動物。殿內四壁為《西遊記》和《山海經》的壁畫。藏經閣內珍藏明英宗頒賜的6000多卷佛經,經文保存完好,以金銀粉書寫的經文最為珍貴。 寺後有一33.7公尺高的土塔,為張掖五行塔之一,其一、二層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風格獨特。 殿內現存泥塑31尊,正中的佛壇上為釋迦牟尼涅槃塑像,身高34.5公尺,肩寬7.5公尺,腳長5.4公尺,一隻耳朵就有4公尺以上,可容8人並排而生,木胎泥塑,金裝彩繪,面豐端秀,頭枕蓮台,側身而臥,兩眼半閉,嘴唇微啟,略含笑意,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胸前繪有斗大的卍字。造型雖然龐大,但比率諧調,線條流暢而神態自然。臥佛背後的迦葉、阿難等和兩側廊房的十八羅漢,也無一不神態各異,恍若呼之欲出。 大佛寺裡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公元1276年,元兵俘獲了年僅6歲的宋幼主趙顯(德祐帝),送往張掖,封其為瀛國公。趙顯成年後,忽必烈把公主嫁給他為妻。一日晚,忽必烈夢見一條金龍纏繞殿柱。次日,趙顯來朝拜,正好站在忽必烈做夢所見的龍繞殿柱旁。忽必烈心中大為不快,欲除掉趙顯。公主得知,速通知他。趙顯只好出家為僧避禍,法號合尊大師,就在這臥弗寺裡,做了幾十年和尚。 大佛寺是與西夏及元代王室關鍵甚密的名剎之一,篤信佛教的西太后常來此居住。元世租忽必烈的母親別吉太后亦曾來此居住,並在寺中生下忽必烈。(龐波、李濟民主編,何效祖編撰《甘肅旅游覽勝》甘肅省旅游局,1999,p.38。李存修編《絲路之旅》雙大旅遊出版社,2000。《中國地理大百科14新疆甘肅》,光復書局,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