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題名 |
作者 |
出處 |
出版日期 |
|
|
《中論.觀法品》疏義(上)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12.01 |
|
|
《中論‧觀法品》疏義(下)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6.01.01 |
|
|
《中觀.觀有無品》疏義(下)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10 |
|
|
《中觀.觀有無品》疏義(上)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09.01 |
|
|
《正理滴論為自比量品》疏義 |
李潤生 (著)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敦煌壇經》解讀【一】 |
李潤生 |
|
2004 |
|
|
《敦煌壇經》解讀續篇 |
李潤生 |
|
2005 |
|
|
《壇經》探釋 |
李潤生 |
|
|
|
|
十二門論析義 |
李潤生 |
|
2003.12 |
|
|
中國佛寺志 |
李潤生 |
|
1980 |
|
|
中論析義 |
李潤生 |
|
1999 |
|
|
中論導讀 |
談錫永; 李潤生 |
|
1999.04 |
|
|
五家宗風 |
李潤生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2013.12 |
|
|
正理渧論為自比量品疏義 |
李潤生 |
能仁學報=Nang Yan Journal |
1994.08 |
|
|
正理滴論解義 |
李潤生; 談錫永 |
|
1999.04 |
|
|
生活中的佛法─山齋絮語 |
李潤生 |
|
2000.04.15 |
|
|
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 |
李潤生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一) -- 佛教邏輯與辯證法 |
1978.02 |
|
|
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 |
李潤生 (著)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Critic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allacy of the Counterbalanced Reason in Buddhist Logic |
李潤生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1973.06 |
|
|
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 |
李潤生 |
能仁學報=Nang Yan Journal |
1983.09 |
|
|
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 |
李潤生 (著)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因明入正理論 |
李潤生 |
|
1994 |
|
|
因明入正理論導讀 |
李潤生; 談錫永 |
|
2007 |
|
|
因明入正理論導讀 |
談錫永; 李潤生 |
|
1999.01 |
|
|
因明邏輯真值量化的探索=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True Value in Hetu-vidyā |
李潤生 (著); 蔡禮德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2023.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末那篇(九) |
李潤生 |
|
2017.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末那篇(十) |
李潤生 |
|
2017.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破執篇(一) |
李潤生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破執篇(二) |
李潤生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破執篇(三) |
李潤生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破執篇(四) |
李潤生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 |
李潤生 |
|
20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 |
李潤生 |
|
20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 |
李潤生 |
|
20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 |
李潤生 |
|
20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七) |
李潤生 |
|
2010.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八) |
李潤生 |
|
2010.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五) |
李潤生 |
|
2010.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 — 賴耶篇(六) |
李潤生 |
|
2010.07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破執篇 1 |
李潤生 (著)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破執篇 2 |
李潤生 (著) |
|
2005.10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破執篇 3 |
李潤生 (著) |
|
2005.11 |
|
|
成唯識論述記解讀:破執篇 4 |
李潤生 (著) |
|
2005.11 |
|
|
百論析義(下卷)=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Aryadeva's Sataka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
2001.02 |
|
|
百論析義(上卷)=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Aryadeva's Sataka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
2001.02 |
|
|
自性與自心的批判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2020.12 |
|
|
佛家空義辯解=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in Meanings of the Word ‘sunya’ and ‘sunyata’ in Different Buddhist Schools |
李潤生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2003.12 |
|
|
佛家思想的積極性與消極性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佛家唯識宗種子學說之研究 |
李潤生 (著) |
|
1966 |
|
|
佛家業論辨析 |
李潤生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五十四) -- 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二) |
1978.09 |
|
|
佛家業論辨析 |
李潤生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1968.10 |
|
|
佛家業論辨析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佛家輪迴理論 |
李潤生 |
|
1999 |
|
|
佛家輪迴理論(下) - 附錄:大乘成業論疏釋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
1999.03 |
|
|
佛家輪迴理論(上) - 附錄:大乘成業論疏釋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
1999.03 |
|
|
佛家輪迴理論(上/ 下) |
李潤生 |
|
2000.02 |
|
|
佛誕紀念日在中華大學之演講詞 |
李潤生 |
佛化新青年 |
1923.07 |
|
|
佛誕紀念日在中華大學演講 |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23.07 |
|
|
佛學的基本觀念與時代意義 |
李潤生 |
法言 |
1989 |
|
|
明辨與體認--李潤先生訪談錄 |
趙汝明; 趙汝明;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97.12 |
|
|
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 |
李潤生 (著)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A Study of the Three Kinds of Logical Marks of Dharmakirti’s Logic |
李潤生 (著)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1992.11 |
|
|
唐、牟二師對禪學開顯的處理述異 |
李潤生 (著)=Lee, Yun-sang (au.) |
新亞學報=New Asia Journal |
2010.03 |
|
|
唐牟二師對佛家生命主體的探討 |
李潤生 |
唐君毅、牟宗三先生百周年誕辰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09.09.19/20 |
|
|
神秀、惠能偈頌辨解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唯識二十論導讀 |
談錫永; 李潤生 |
|
1999.01 |
|
|
唯識三十頌 |
李潤生 |
|
1994 |
|
|
唯識三十頌導讀 |
談錫永 (編); 李潤生 (導讀) |
|
1999.01 |
|
|
唯識因明禪偈的深層探究 (上、下) |
李潤生 |
|
2001.11 |
|
|
唯識無境辨義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唯識種子學說 |
李潤生 (著)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唯識種子學說研究=A Study on the Theory of Bijas of the Vijnaptimatrata School |
李潤生 =Lee, Yun-sang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1996.12 |
|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一) -- 佛教邏輯與辯證法 |
張曼濤 ; 虞愚 ; 呂澂 ; 李潤生 ; 霍韜晦 ; 徹爾巴茨基 =Stcherbatsky, Th. |
|
1978.02 |
|
|
評介:「安慧《三十唯識釋》原典譯註」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81.03.01 |
|
|
僧肇 |
李潤生 |
|
1989 |
|
|
與女居士秦世伯母書 |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23.08 |
|
|
談宗教信仰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86.10.01 |
|
|
論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 |
李潤生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二十一) -- 佛教邏輯與辯證法 |
1978.02 |
|
|
論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 |
李潤生 (著) |
中國學人=Chinese Scholars |
1970.03 |
|
|
論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論佛教徒當實行中日聯合以宏法歐美 |
李潤生 |
佛化新青年 |
1923.08 |
|
|
論佛教徒當實行中日聯合以宏法歐美 |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1923.08 |
|
|
論佛教徒當實行聯合以宏法歐美 |
李潤生 |
佛光 |
|
|
|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 疏義(二)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05.01 |
|
|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一)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04.01 |
|
|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三)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06.01 |
|
|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四) |
李潤生 |
內明=Nei Ming |
1995.07.01 |
|
|
禪宗對教育的啟示 |
李潤生 |
法言 |
1986.04 |
|
|
禪宗對教育的啟示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禪宗與如來藏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禪悟與禪宗公案 |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2012.01 |
|
|
禪悟與禪宗公案 |
李潤生 |
海潮音=Hai Ch'ao Yin |
2011.12 |
|
|
禪詩賞析 |
李潤生 |
佛學論文集 |
2001.11 |
|
|
轉識成智困難的辨解=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the Doctrin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ciousnesses(Vijāna)into the Transcendental Wisdoms(Jñāna)in the Yogācāra School. |
李潤生 |
法相學會集刊=The Dharmalaksana Buddhist Institute=法相集刊 |
2008.12 |
|
|
釋迦牟尼佛二千九百五十年誕節宣言 |
李潤生 |
佛化新青年 |
192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