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9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回顧臺灣佛教

張玄達

 

一、在來的臺灣佛教

     臺灣佛教其傳不知其詳,據多數人們的研究,大部分都是說由福州來者為多,因臺灣昔日是屬福建之所管,故說由福州傳來,我看亦是無不可的。不過其傳來的情形如何我們是不得而知的,依據我們的耳所聞、目所見的所謂臺灣的佛教,其傳來是異常複雜的。你看,現在各處寺院所崇奉的尊像,都充滿了非佛教的尊像者為多,從此一點我們就知道當時傳來的佛教是不純粹的。因為當時的教徒,也一味信心而已,而不加以考正其是非,久而久之,相習成風,到了現在佛教還是不能得着真正的佛教。所以現在的寺院還有一部分教徒在那裡提倡迷信,如此臺灣的佛教,那裡能得着光明之路。

     現在雖是有一班為佛教努力的志士,意欲要來做這種工作,把真正的佛教介紹出來給大家,

 

 

9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而還有一部份的人不但不歡迎而且極端的破壞,像這種都是造就臺灣佛教不振的原因。佛教之不能受一般士女們的真正歡迎和深刻的認識者,是不是我們不能把真正的佛陀教理拿來給他們了解呢?又在來的臺灣佛教徒,他們信教唯一的目的是「食菜」。所以教徒若碰着頭就先問一句:「汝食菜有幾年?」這真如高執德先生和洪池先生之所謂臺灣的佛教是食教,非佛教也。

     更好笑的是有人問高先生有沒有食菜?而高先生答云:「老實說我是沒有食菜,我是吃飯和食菜的人,誰敢說他是完全食菜而沒有吃飯呢?」教徒之間關於類似這種問話者可謂很多,很少聽說談論臺灣佛教應怎樣整理?對於前途應怎樣努力?佛教徒的使命應怎樣?⋯⋯等的關於佛教的重要問題。像這樣臺灣的佛教,那裡有望其發展-深望各位同志們-對以上諸問題大大的關心注意考慮及之,才不致永在黑暗之途!

 

二、教徒對於弘法利生的工作

     經中所謂「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這二句話,我看大家都背在腦子裡呢!可是要實行去做這種工作的人,也不是隨便就能做到的,人格之不修養、學識之不豐富、身體之不健全、⋯⋯等的這種人,雖有心要做,而實有不可能的地方呢!這不待記者來說明大家也都知道的,例如人格之不修養,一說就被人看輕學識的不豐富,那裡有能力指導一般民眾?像學識的發達,不

 

 

9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但抬高了人的能力,並且擴大了他的眼界,使他的胸襟闊大、想像力高遠、同情心濃摯。我們要知道,真理是深藏在事物之中的,你不去尋探討,是絕不會露面的。科學家的文明教人訓練我們的官能智慧,一點一滴地去尋求真理,一絲一毫不放過,一銖一兩地積起來,像這樣就是求真理的唯一法門。

     可是近來有一班人,不務實際,而求虛榮,以博一般無識者的歡迎,自認以為是個佈教師,而他所說的大都都是善書的這一類的多,而真實的把佛陀的教理介紹出來給一般民眾,了知其所以然,得着真正的有合理的底信仰者,可謂很少呢!

     現在的佈教所到處都有建立,可是真實的做這弘法利生的工作者有幾處?如此表面上看起來雖說是發達,實際上還是如此。希望為教為人努力的人們,對外當然是要積極的建設,對內也要充實的經營(養成人材)才不致偏重一方面。這可比一間百貨店,外觀上雖然是壯觀偉大的建築物,而內面所陳列的貨品,只是這不三不四的東西,如此豈不是讓一般買客失望?所以裡面要充實貨品,才不致讓顧客失望。

     如本會年中所開的講習會、講演會等和各寺院所組織的講經會、授戒會⋯⋯等都是有益於群眾的。像這種工作為佛徒應極力的提倡,其他如教育機關、病院、孤兒院、圖書館等的社會諸善事業,在可能的範圍內應當也要多多的施設。

 

 

10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三、海外的留學生

     在來的臺灣佛教徒是閉門造車的態度,很少與外界人發生關係,以致最完善的佛教將不能普及於社會,教理不能搬出山門,似乎與社會群眾脫離了關係的樣子,像這種都是臺灣佛教最劣點的地方。近幾年來有一班新進人物大感覺其前非,而努力於現在和未來,故留學於東西(日華)潛心研究佛陀的教理者日眾,閱近來的報紙雜誌亦就知道近來的臺灣僧尼留學於海外者大有其人,這是臺灣佛教可賀的一件喜事。

     我想臺灣佛教再幾年必與昔日大有不同的地方了。深望各山長老大德對於後輩者積極的提拔養成,將來的臺灣佛教就可以放着一種異彩的光明,這是記者最切望、最禱祝、最待望的一件要事。

 

四、僧伽的覺醒

     十五世紀末葉,新大陸及東洋航路發見以來,世界交通之局,為之開一生面,到了二十世紀的現在,文化的發達、物質的文明、科學的昌盛,可謂極矣!故無論那一界的人們都隨着現代思潮而演進,佛教徒-僧伽當然亦是不能例外。故現在大家都有感覺如前面所說的閉門造車之不

 

 

10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對,大有反省其前非了。

     我們要曉得人類的生活,並不完全是物質方面機械式的生活。精神方面自然也應該顧到,否則精神上不能滿足其欲望,生活就變成了偏枯沉悶毫無趣味,所以太過於區執者也是不對的。而對於現在臺灣佛教狀態的看法者,有臺南洪池居士之所謂:現在的臺灣佛教似乎在那裡發芽了,教徒已經是覺醒起來在床上坐了;換句話說:就是說大家已精神了。他是因為看着一般青年教徒求學心切,所以才說教徒已精神了。

     然而我們要知道,醒雖然是醒,可是眼睛還是未展開,又未落床下來工作。我們若不趕快地謹下床來努力我們的前途,雖說是已醒,而與未醒者有何異?洪池居士之所謂覺醒者是說現代的佛徒,要知道現代的思潮,為佛徒者他的地位是佔在舞臺上為一般民眾而努力的,非同昔日的佛徒而不顧別人底如何?像這種人來主持佛教,佛教豈不是要被人家看做厭世消極的嗎?難怪佛教不能普遍於社會。

     我們要知道,無論何種宗教,若無益於國家、社會、民眾者,老實說亦無存在的必要。現在的佛教波及全球者何?有益於世道人心之故也。深望已覺醒的佛徒,切勿以這小可覺醒為滿足,我們需要努力來想步前人的所謂佛教黃金時代-唐、宋和現在的內地佛教。造就臺灣的佛教如雨後春筍,猶如春天的活潑活氣,勿居於冬天無出氣的消沉底態度-各位同志們努力吧

 

 

10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五、結論

     回顧臺灣佛教的諸事已如前說,希望將此以去,大家認清我們底立場和工作。切勿隨便任它放過,人需要有希望和要求才有人生的意義。古人云:「人望高、水望低。」胡適之先生之「胡適文存」三集裡面有一節「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亦有云:「因為人生的目的是求幸福,所以要經營安適的起居,便利的交通,潔淨的城市,優美的藝術,安全的社會,清明的政治⋯⋯。」而我們誰不望吾教之發達呢?

     然而空希望亦是沒有用的,需要積極的養成耐勞忍苦的精神,切實地努力做去,才不致空雷無雨不能達其目的。我們的討論是在於充分用我們的知識,客觀的去觀察臺灣今日的實際需要決定我們底目標。我們第一要問。我們要剷除的是什麼?這是消極的目標。第二要問:我們要建立的是什麼?這是積極的目標。我們若依這二方面來努力。一方面改革其非合理的沒有意義的種種舊習,一方面將可以新建設其合理的有意義的工作和人生問題。這是我們現在應做的急務應抱着的態度!

     際此春天嬌柔明媚的光景,帶着新生發展繁榮的消息,我們佛教亦如春天的降臨,大地將有

 

 

10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回顧臺灣佛教

一番新的事業和新的成功,千祈佛光吐出萬丈底光芒,啟示黑暗大地的眾生,如這時候的春光爛漫在人間-恭祝臺灣佛教與春並進,順賀各位新年誌喜!南無無量壽佛。

 

 

編輯旨趣 臺灣佛教漫談 臺灣佛教史 東臺灣宗教視察紀要 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回顧臺灣佛教 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 一九五〇年代臺灣佛教 今日臺灣的佛教
日產寺院之變遷 今日的臺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 臺灣最早興建的寺廟 清代臺灣之佛教寺廟 臺灣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臺南古剎彌陀寺 北園別館與開元寺 夢蝶園改稱法華寺年代考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附錄:臺灣的齋教由來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