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林德林

 

一、啟端

     臺灣勸業共進會,是為着臺灣始政二十週年及總督府新廳舍落成紀念而開辦的,可以算是自有臺灣以來空前未有的最大的文化事業。會期是在大正五年X月XX日以降三十五日間(?)-物品陳列的會場以外,還有關於營業的各種廣告場,例如:工業製品、商業廣告、農產物、美術、音樂、技藝等等,皆佔有相當位置,跟隨共進會過着文化的生活,這是通人都知道的,不待我再喋喋多嘴。唯是精神上的共進會一項-無形的真理,尚未聞有人提起要如何辦法,實在遺憾得很。我推想當時的教徒中,諒必有這樣寒喧:

「共進會開會的日子,將迫近來了。」
「是。各會場都佈置得甚完全,又裝飾得非常美麗。」

 

 

76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到了會期中,諒必會使人山人海,比較五月十三加上幾倍⋯⋯。」
「到時候的臺北城,就會變成臨時的臺灣東京市?」
「不獨此也,或者能夠使它化做人工的短期人間淨土!」
「但是沒有教主說法。」
「有何難,可以請一個教主出來說法。」
「贊成贊成。」

     在臺北居住的佛教徒中,有幾位熱心家,互相聚首,作以上的問答?

     不知不覺,這「人間淨土」「教主說法」-聲浪,不上數日之後,已經流到一般人間社會去了。斯時,佛教徒各位,希望在共進會會期中,實現一個說法道場,差不多有「若大旱而望雲霓」之感。我又記得在艋舺或稻江方面信者中有這樣風聲:

「汝知道嗎?聽說佛教要設大講演會?」
「我也聽着林先生有這樣說。」
「諒必有確實。⋯⋯」
「我昨日忽聽着基督教也要出來大傳道。」 
「雙方若能實現,是頂好沒有的。」

 

 

7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優劣就會分明。但恐怕⋯⋯」
「恐怕怎樣?」
「舌戰。」
「戇頭!苦他不舌戰,真理的舌戰,就是發揮宗教的光明。」
「⋯⋯」

     教徒及一般信者中的耳朵。大部分都有聞及這-佛教大講演會-音波。起初,是那幾位有志而熱心的教徒在坐談席上無意中的雜話。這時候,已經達到「欲罷不能」的地步了。所以大家是不得不考究一個善方策,使之法堂實現出來以符大眾信徒的熱望。

 

二、中心人物

     由內地輸入的各宗佛教,對本島人教化最深而法緣最厚者可以說是曹洞宗。而且此時曹洞宗在臺灣教化的勢力,也可以稱為優秀。所以斯時本島人信徒,不論上中下流,歸依曹洞宗者居大半,於是各宗佛教之中,有本島人信徒者曹洞宗堪推第一位-曹洞宗在臺灣早已成立別院了。當任院主是大石堅童老師。

     這幾位有志,例如:黃玉階、沈本圓、江善慧、林學周諸氏,便連袂跑到東門町曹洞宗別院

 

 

7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去,訪問大石堅童別院主,陳述其情形,竝要求在於共進會期間中,開設臨時「佛教大講演會」。老師一聞此說,非常讚美。乃隨時開協議會(?)決議進行要項,及任實行委員,竝發信通知全島各重要寺院。是時我不在此,不甚詳細,現在擬將自己所記憶之一部分列左下面:

正委員長 大石堅童
副委員長 黃玉階
委 員 江善慧
沈本圓
渡邊靈淳
林學周
沈德融
孫心源

以上諸氏,對於經費籌備、會場整頓、講師物色等等,皆傾注全力以期法輪大轉,佛陀之光明高照。逮至開會日之前後南部中部之各地佛教要人,陸續而來。可惜當時沒有記錄,設使有,到了二十年後的今日,也是找不出那記錄的身屍了,總是我還記得幾位人名,寫在下面:

周維金 (新竹XX堂堂主)

 

 

7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葉普霖 (竹南獅頭山獅嚴洞洞主)
張廼榮 (臺中慎齋堂堂主、外二名)
許林 (彰化街?鹿港恩德堂?)
林德林 (嘉義火山大仙巖副寺)
陳耀文 (臺南報恩堂堂主、外二三名?)
連雅堂 (臺南新報社漢文主筆)
連成圓 (臺南開元寺副寺)
李善性 (臺南法華寺住職)

其他還有甚多甚多,但是我記不清,不敢糊塗寫下去,讀者-會員諸君,如有記得者,請以葉書通知於南瀛佛教會編輯係!

     前記各位之來會,各人各盡其能力,或有施財-援助經費。或有施法-援助講演,形成臺灣未曾有的莊嚴勝會出來。

 

三、大講演會場

     當時佛教大講演的會場,置於現在臺北市的甚麼方角-在某町幾丁目,我卻完全忘記了。

 

 

8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這件事,若林學周、沈德融、孫心源等諸氏,或者還記得詳細,因為他們是在地人。

     我今忽然想到講演會的會場,是在一個大曠場之中,入門的左鄰有基督教講演會場,其右鄰有大通路。又其斜角有「臺灣勸業共進會」的大廣告門,門內道路的兩畔,有各種賣店。門外周圍有各種把戲-甚麼火中美人、媽祖現身、關老爺顯聖、支那大魔術等,無奇不有。然則,講演會場的位置,是在於人馬往來最繁盛的一面。一般聽眾,很容易聚集的地點、若論人氣,可說是滿點。

     會場的面積大約百坪以上-就中本堂之外,還有講師控室(兼食堂)、休憩所、喫茶室(一般的)、應接室、便所等。本堂屋上蓋以帆布(?),下面周圍加以布造欄杆。天井及上面周圍,亦皆有相當裝飾及電燈配置。正面奉安教主釋迦牟尼佛畫像。其餘講師控室等蓋以鉛板。會場內可以容納四五百人聽眾。其中有男子席女子席之別,一般來會者皆稱便利。

     會場正面上方挂[掛]一個大橫額,寫「臺灣佛教青年會大講演會」十一大字,非常奪目。除去目不識丁者,無論何人到此,莫不仰瞻驚歎。因為當時臺灣島內宗教的團體組織尚少,至於青年會的團結,在一般行政上社會教化事業,都是罕見,何況佛教!記得聽眾之中有這樣問答:

「臺灣佛教青年會,何時創立的?」
「唉⋯⋯」

 

 

8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事務所在那裡?」
「我從來未聞這個會名。」
「古怪!」
「汝去討一張會則來看看便知道。」

     好哉!這班人沒有等到閉會,已經先退席了。講師,不,當事者也省了一層費氣。如果那幾位朋友,超超入來請求會則彼此難免囉唆。何以故?這個會-臺灣佛教青年會,不是在以前成立了的會,是因為要開大講演會,而還沒有主體,若泛泛寫個「大講演會」未免過於泛而無統,若以「曹洞宗大講演會」標名,又過狹義,且帶了宗派的臭味,恐怕受批判。所以委員各位互相磋商,臨時命一個名詞,叫做「臺灣佛教青年會大講演會」,廣義的而且無帶宗派的色彩的團體名,換句話說,這一場大講演會就是「臺灣佛教青年會」所營辦的工作。

 

四、大講演會的組織

     在這臺灣島內,自開闢以來,佛教正式的公開大講演會,此回算是第一次,可以說是臺灣佛教獅子吼的第一聲。因這一聲,驚破了臺灣島內數百僧尼的迷夢。就中或有大睏三千年的瞌睡漢,在一般人的眼光,已經認定他是個永眠之客了。

 

 

8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當要開會以前,當事者卻沒有想到「大講演會要如何組織?」但是等到開會的日子已經到來了,方纔感覺講師不備、經費不備等等,這便是組織不完全。不,完全沒有組織。是時即開始執務分擔(當時是互相用口頭相量的私約而已,非公式配置),例如:

講演係:主任大石堅童別院主,外講師一同(數十名)。
會計係:主任富田禪宏氏外一名。
庶務係:主任黃玉階氏外數名。
接待係:主任林學周氏外數名。
勸募係:主任〇〇〇委員全體。
會場係:主任渡邊靈淳氏外二名。

就中,我感覺尚缺點一個文書係,所以對於大講演會的經過沒有何等記錄,設使有人去書寫,也是非公式的不完全記錄最可惜的一回事,就是當時臺灣佛教界尚未有甚麼機關雜誌刊行,這場大講演會的事實,不能揭載,縱使有記錄,到了二十年後的今日,仍然無可稽考了。

     本島人講師各位,在斯時雖尚屬幼稚,而其對於大講演會的虔誠,差不多白熱化了。(假觀音禪堂為旅館)日間在觀音禪堂研究訓練,渡邊靈淳布教師(承大石老師之命)為指導者。(渡邊師自大正元年渡臺,熱心研究臺灣語,是時已經自由能與島人對話並且能用臺灣話說教)夜間出場去講演,所以失敗者比較的少

 

 

8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數。講題講得很多,我還記得幾個,試述如下:

一、開會辭: 大石堅童氏
二、精神上之青年: 黃玉階氏
三、東洋哲學與佛教: 連雅堂氏
四、專治慳吝之症: 江善慧氏
五、上天梯: 沈本圓氏
六、為甚麼要除雜草: 林學周氏
七、惰人與私生兒: 林德林氏
八、新冊子舊曆日: 沈德融氏
九、天堂有木耳: 渡邊靈淳氏

     其他三十五日間所講的題目甚多,講師也來來往往,換了許多人,可惜我不能一一記憶,因為我底頭腦不是簿冊。這幾條題目是特別趣味,而且與鄰右耶蘇教徒互相討論過來的。所以直到了今日,尚在腦裡浮沉出沒。雖然,大意諒必是如此,文句是否這樣寫法,我自己卻不敢自信。倘有寫不對,即請諒解本人!或不然,向我大罵幾句也可以。要之:

目的:臺灣佛教青年會大講演會。

 

 

84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期間:臺灣共進會。(三十五日間)
講師:內臺人總動員。
用語:臺灣語。
時間:日間自午後三時至五時 夜間自七時至十時
聽眾:每日各席滿員。

     大講演會圓滿之後,大石堅童老師將一切成績報告於曹洞宗大本山宗務院。管長嘉其志,乃對講師各位賜以賞詞。茲將原文抄下,以資參考:

臺灣佛教青年會員

林德林

臺灣勸業共進會會期中場內無料休憩所を建設し此の處に於て日日傳道に從事し入場に身心の者安息を與へたるは洵に奇特の至りなりとす依て茲に其の功績を賞す
          大正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
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

 

 

8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五、佛教青年會延生

     大講演會所收的善果就是「臺灣佛教青年會」結成。

     這個會,在大講演會開會前,是隨便命名,挂[掛]起牌匾而已,現在-閉會後,已經達到非實現不可的程度了。於是當事者極力進行一切手續-即一面向官廳交涉,一面起草書類,又一面集發起人、贊助員,或顧問等,得內臺官民一致贊成,蒙總督閣下許可在臺灣島內募集基金十萬圓。這全賴大石老師一人為原動力。

     今將青年會內容之梗概鈔錄在下面:

 

一、臺灣佛教青年會趣意書

     釋尊入涅槃,於今三千載。遺法傳至今日,信徒五億餘萬,尨然為一大宗教也。視其感化之長遠,其教域之廣大,足知其教主之人格如何偉大。

     佛陀一代教法,亙及人心三方面,就哲學上而言,說轉迷開悟之道,使之達觀宇宙人生,求其真理。就倫理上而言,教以止惡修善之法,使之實踐躬行。就宗教上而言,示以離苦得樂,使之解脫現實之苦界,安住理想之樂境,以之發揮人類之最善。於是乎釋尊一代之言行,悉為吾人修養之活模範;浩瀚之經卷,盡是我等修行之指南針矣!

 

 

86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後漢之初,佛教東漸,流布於支那。中古宗風大振,漸次衰頹,直至今日,僅存其餘蹟耳。我國則反是,自欽明天皇之代,佛教傳入⋯⋯至今千有餘載。其間,文學、美術、工藝、產業、教育等,皆以之為原動力。其資國益,豈淺鮮哉?(中略)

     我帝國領有本島以來,二十周年(至大正五年),諸般制度-文物之進步發達,幾達於隆盛之機運,物質上之成果既大有可觀。然就精神方面觀之,其進步、發達之狀況,不能與之並行者,實深遺憾!

     就中,本島在來民間宗教之狀況,由其形式及其信仰方面觀之,其陋習之墮落,百弊叢生,殆非吾人所能忍述者!對此改革之必要,實有過於燃眉之急。

     由來,本島到處雖有寺廟,而無僧侶住持者居多。設有住僧,亦不能布教,遂使呈出有佛像而無經卷之奇態。(這不但在二十年前的大正五年頃之現狀如此,就是二十年後的昭和十年之今日佛教現狀,也不過是一斤十六兩的不同耳。筆者註)

     且俗間在來,雖有焚香拜佛,多數為咒咀祈禱,或求感應靈驗而行祭祀者。甚至有寺廟為賭博場,或利用為飲食店之滑稽者。因習太久,何足怪焉?!(中略)

     本島改隸後,⋯⋯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之布教方針對本島人,熱心擴張教勢,⋯⋯糾合曹洞宗系之寺院-基隆靈泉寺,臺北凌雲寺、西雲岩,苗栗法雲寺,嘉義大仙岩,臺南開元

 

 

8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寺等之住職,概入帝國僧籍,於茲基礎堅實,⋯⋯堪使其努力宣傳真正之聖教。是可謂一般本島人如暗夜得明燈,亦乃日臺間同化之精神的立腳地,誠為慶幸之至。

     於茲,內地人及本島人信徒有志商權,內臺打成一團,組織「臺灣佛教青年會」。以廣大無邊之釋尊教旨為羅盤針,依於健全之理解與實行與信仰,而互相涵養智德,以致愛國奉公之誠。(下略)

 

二、會則

     會則計共五章十七條,今撮錄其重要幾項如左:

第一條-本會稱為臺灣佛教青年會。
第二條-本會本部置於臺北市東門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內。
第三條-本會以⋯⋯會員互相涵養智德,力圖精神向上,忠君愛國,藉以上酬聖慮為目的。
第四條-本會會員,須重信義,體慈悲,行友愛,不失共同之精神。
第十二條第二項-每月一回開例會,會員互相交換智識及研究。
第十三條-本會每年一回發刊會報。
第十四條-本會於宗教上認為必要之事項則調查之研究之。
第十五條-本會於各地開講演會,設研究會或學校。

 

 

8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三、發起人、贊助員、役員、顧問

     本青年會發起人三十名、贊助員六十八名,役員二十名、顧問十二名,計共一百三十名。(就中有兼職者)內譯-內地人七十六名、本島人五十四名,此乃全島各地選出者。竊想貴誌之篇幅有限,不敢一一列名。然而,欲使會員諸君,不,臺灣佛教徒全體,知道二十年前臺灣佛教的人氣如何,又非列名不可。今以以呂波發音順排列而下:

發起人:

今西大龍、石黑光石、原田泰能、林清山、貫田至道、大野鳳州、大石堅童、小畑精、黃玉階、王慶忠、渡邊靈淳、加藤奇運、賀田金三郎、金子圭介、陳火、土屋理喜郎、村上壽山、村田義教、松山宏堂、江善慧、小松楠彌、洪以南、吳昌才、吳輔卿、荒井泰治、阿部兵熊、澤井市良、許梓桑、水野雷幢、謝汝銓。

贊助員:

石井常英、板橋次郎、稻垣長次郎、市來半次郎、伊藤貞治郎、石橋亨、伊藤義路、盧震亨、濱野彌四郎、堀內政一、沈本圓、陳瑞禮、陳瑞星、陳智貴、富島元治、陳耀文、陳作霖、陳其春、陳永錫、陳直卿、李善性、林安喜、林清月、林玉如、李萬福、林搏秋、李種玉、音羽守、鉅鹿赫太郎、小畑駒三、尾崎秀真、王純卿、王明卿、翁瑞春、渡邊英太郎、渡邊啟太、賀來

 

 

8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佐賀太郎、菅野善三郎、賀田直治、加福豐次、菅野忠五郎、楊闊波、楊中佐、楊漢龍、高田元治郎、立川連、高山仰、蘇澄河、曾春秀、中川友次郎、中川小十郎、永田正吉、中澤亮治、野呂寧、楠正秋、安井勝治、丸井圭次郎、松井榮堯、黃君治、高池龍、吳傳經、枝德二、張令紀、張清河、相賀照鄉、荒井惠、姜振乾、三村三平、廣瀨吉郎。

役員(發起人會選舉):

會長:大石堅童。
副會長:本村匡、黃玉階。
評議員:小松楠彌、土屋理喜治、村田義教、小畑精、阿部兵熊、石黑光石、洪以南、吳昌才、王慶忠、許梓桑、謝汝銓、陳火。
幹事長:江善慧。
幹事兼會計:富田禪宏、沈德融、魏清德、林學周。

顧問(發起人會選舉):

齋藤道痴、新元鹿之助、湯池幸平、小野得一郎、荒井泰治、賀田金三郎、金子圭介、澤井市良、小松楠彌、辜顯榮、林鶴壽、林熊徵、顏雲年。

     以上所列的人名,若以職業別而言,則包括全島各布教師(曹洞宗居多)、各廳長、各地佛教

 

 

9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代表者、大實業家、教育家、記者、學者、名望家、辯護士、醫師等等。由是觀之,當時該教會之盛大,可以推想而知。

     青年會唯一的事業就是「臺灣佛教中學林」(中途改稱曹洞宗臺灣中學林,現在學制改正為五年畢業,名稱變更「臺北中學」)

     由中學林出身,有再進入佛教大學者,或入其他大學者,有拜命地方開教者,有承先人寺院而布教者,或有從事教育界、實業界、政治界、新聞界、經濟界生活者等等。這是佛陀-臺灣佛教的光明,初次照臨到人間世界去的情況。是故臺灣佛教的內容,比較的充實幾分。然則,這些有感受慧光的佛教和教徒,個個都是由「臺灣佛教青年會」產生出來的。

     嗣後有「佛教道友會」、「南瀛佛教會」、「臺中佛教會」、「佛教龍華會」等的臺灣佛教運動新機關,無一不是「臺灣佛教青年會」的弟弟妹妹。

     至於最近有「臺灣佛教振興策」、「臺灣佛教改革論」、「臺灣佛教統一論」、「正信佛教新運動」、「僧伽生產論」、「僧侶生活論」、「僧侶帶妻問題」、「佛教徒葷素問題」、「佛教徒教育問題」、「寺院管理制度問題」、「本尊問題」、「住持僧資格問題」等臺灣三百年來還未有人提起的佛教大問題的喊聲,其命脈仍然是由「臺灣佛教青年會」延長而來的。所以我敢勇斷一句:「臺灣佛教青年會」是「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不不,三十五日間的佛教大講演

 

 

9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會尤其是產下這個青年的母親,可以說是先驅的先驅。

 

六、大傳道報告書

     臺灣佛教青年會決算報告書中,有揭載大正五年度在臺灣始政二十周年紀念共進會會期中臨時大傳道會決算之部,歷歷分明。這條目元來不應該再提出曬曝,因為本年度中適值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佛教博覽會之秋,或者佛教當局者要再出來大擔「佛教大傳道會」,不也,斯然非出來開一場大大的佛教講演會不可。那時候,決定要這所謂「新冊子舊曆日」做參考,較為便利。所以我之勉強去書架上及舊書類保存的書庫中足足費了一星期的工夫,方纔找出這報告書來。今要將那報告書中所揭載之收入支出(大講演會之部)逐條寫在下面:

 

一、收入之部:

     金七百參拾九圓六拾九錢-總收入高。內含:

金五拾七圓七拾九錢-曹洞宗大本山別院
金五拾七圓八拾錢-臺北至善堂黃玉階
金九拾貳圓八拾錢-基隆靈泉寺江善慧
金五拾七圓八拾錢-臺北凌雲寺沈本圓

 

 

9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金五拾圓-臺中慎齋堂賴善清
金四拾四圓四拾錢-大稻埕龍雲寺陳火
金四拾圓拾錢-彰化曇花堂林承柱
金參拾圓-臺南開元寺
金參拾圓-大稻埕黃監
金貳拾圓-水返腳蔡存良
金貳拾圓-臺灣佛教會賀禮金
金貳拾圓-阿緱李善性
金貳拾六圓-艋舺慈雲堂
金貳拾五圓-艋舺有志
金七圓也-同上
金貳拾四圓-孫心源 外十一人
金拾五圓-宜蘭吉祥寺
金拾圓也-北港慈德堂
金拾圓也-苗栗法雲寺

 

 

9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金拾圓也-嘉義火山巖
金拾圓也-臺北芝山巖
金拾圓也-鹿港資益會
金拾圓也-臺北妙元 外一名
金拾圓也-臺北劉媽讓
金八圓也-彰化善德堂
金五圓也-宜蘭德茂
金四圓也-鹿港齋友二人
金參拾圓-椅子賣却代

計如高

 

二、支出之部:

     金七百七圓四拾六錢-支出總高。內含:

金百六拾圓也-會場建設費
金百參拾四圓九拾五錢-會期中食費
金四百拾貳圓五拾壹錢-其他諸費全部

 

 

94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計如高
善引殘金貳拾七圓貳拾參錢也。

 

七、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會期中

     島內佛教徒應做的工做,畢竟是甚麼?

     在二十年前(大正五年),臺灣文化尚低級而島人的思想尚單純的時候,臺灣佛教徒(承曹洞宗臺灣別院之指導)便曉得在臺灣勸業共進會會期中,開設臨時佛教大傳道(大講演)會,而其所收的結果,組織一個最有活氣且應文明時代所要求之「臺灣佛教青年會」大團體出來。又這個團體所營辦的事項中,其為最大而且是救濟臺灣佛教燃眉之急的工作,就是一個「私立臺灣佛教中學林」(現在改稱臺北中學)。這豈不是當時誰也料不出的「半夜明月?」

     在島內,佛教教育未施行之當時,佛教徒就有這樣勇猛精進力,可算是不退轉菩薩,實在難得。

     二十年後的今日(中學林開辦至此經過十九星霜了),一般民眾的思想,也多發達幾分。⋯⋯而臺灣佛教徒,雖萬事都是跟在人後,依然不得與二十年前同日論也。

     然則,昭和十年之臺灣佛教徒,不也,南瀛佛教會,或曹洞宗別院等大團體,對於始政四十

 

 

9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會期中不知有計畫要進行甚麼工作?

     臺灣博覽會的廣告壁單,老早就報告到天邊海角去了。臺灣或內地各報紙上關於這種報導,我們是差不多看得「飽滿眼睛」了。一面官民之中,關於臺灣博的發聲,大家也將近聽到起厭了。唯是在於「臺灣博覽會會期中,臺灣佛教要如何施設」的音響,尚未開發出來,這是何等遺憾!

     我希望臺灣佛教當局(現在臺灣佛教最高的團體機關,而且無帶宗派的色彩者,是南瀛佛教會)對於此項,稍加用意一點。乘此機會,或者能使臺灣佛教徒(廣義的而言則是臺灣宗教)漸次達於正信生活之境地,竝使臺灣佛教可以成立一個完善的統治機關,亦未可知,這是全島佛教徒中有志各位多年以來所希望的念願。

 

 

編輯旨趣 臺灣佛教漫談 臺灣佛教史 東臺灣宗教視察紀要 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回顧臺灣佛教 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 一九五〇年代臺灣佛教 今日臺灣的佛教
日產寺院之變遷 今日的臺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 臺灣最早興建的寺廟 清代臺灣之佛教寺廟 臺灣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臺南古剎彌陀寺 北園別館與開元寺 夢蝶園改稱法華寺年代考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附錄:臺灣的齋教由來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