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盧嘉興

 

一、濬南湖並建半月樓

 蔣允焄字為光,號金竹,貴州貴陽府貴筑縣人,乾隆二年(西元一七三七)丁巳科二甲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年(西元一七六0)任漳州府知府,二十八年八月移任臺灣府知府。為官平易近民,因俗為政,富於建設。他鑒於人民祀神的廟宇,涵有崇德、報功的意義,所以提倡修建,引導培養忠信的情感,民風受他的教化,潛移於無形中。他自移住臺郡以來,循例前往法華寺的前殿火神廟參拜,禳火於玄冥、回祿。以殿堂過於隘小簡陋,為答神祇的庇護,經和臺灣縣知縣陶紹景(江蘇江寧府上元縣人,乾隆三年戊午科鄉試解元,二十七年一月任臺灣縣知縣,二十九年署淡水同知)參議重建火神廟,並經臺灣海防同知徐德峻(浙江金華府蘭谿縣人,乾隆二年丁巳科進士。十六年十月任諸羅縣知縣,二十八年升任臺灣海防同知,二十九年四月攝兼臺灣縣知縣)的贊成。自二十九(甲申)年四月動工,到翌(三十,乙

 

 

33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酉)年二月竣工。同時將內殿法華寺亦加以擴建,成為郡治的名勝。修建的情形經蔣氏撰有「重建火神廟碑記」云:

城南法華寺,舊夢蝶園址,郡名勝也。康熙四十七年,鳳邑令宋公永清改前殿祀熒星火神。余惟南方之傾,地勢之下,巽已之間,火星所屬,見諸郭璞爾雅注。臺宅嵎夷,下窮南紀,位界離明、次躔鶉尾,蓋祀典不可缺者,而堂廡隘陋弗稱,余自癸未(乾隆二十八年)量移茲郡,鬱攸為災,循例展謁,討論舊典。思夫古者司爟、祭爟,季春出火、季秋納火。火政之脩,與土穀之神並重。春秋時四國災,鄭子產為民請命,使郊人除於國北,禳火於元冥、回祿。蓋古者事神,即所以治民,幽明貫通一理;固不獨燧人氏修火之利,范金合土功在後世,為所宜報已也。爰集匠民,廓而新之;經始於甲申(二十九年)四月,越明年乙酉(三十年)二月工竣,計費番鏹若干兩。法象莊嚴,詹牙高敞;即內殿浮屠焚修所為郡民勝,亦恢前緒,繚以垣牆、加以,俾改觀焉。繼自今崇祀有所、報享有時,妥靈揭虔,致其肸蠁,於以導迎善氣,孚佑下民,氣著昭明,民無坻伏,斯足答靈貺於無窮也已。是役也,參其議者臺邑陶尹、贊其成者司馬徐公,均有勞焉。既礱石,例得並書。

     蔣太守將火神廟及法華寺擴建後,看到寺前十數尺處低窪卑溼的土地,面積有數畝,左邊即東邊受蓬溪(按明鄭時候因這條溪位置在承天府治的南邊稱做「南溪」,後來因沿溪綠竹成蔭,稱做「竹溪」。道光年間稱

 

 

33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為「溪仔墘溪」;又因這條溪流經鹽埕村落,所以亦稱做「鹽埕溪」,現在稱做「日新溪」),右邊即西邊經新昌里鹽埕蜿蜓入海。擬將低窪地加以濬深蓄水,如挖之不深就有水圩沙壅之慮,如挖之過深,又恐土岸單薄易於坍塌,都不是久遠的打算,經蔣知府和僚屬商議,亦未獲到良策。那個時候有在臺的一位姓虞的都尉,曾在山東任過河渠工,熟識蓄洩的工程,進言說:「濬湖的事不要過慮,凡是近水的土岸,容易潰決的,最好打小木樁,俾使地基堅固,後再培土。且台地有菻荼(或寫作林投)樹,蟠根最密;就環渠植種,並築設水門以時啟閉,就可以無憂崩潰了。」蔣氏首許,就專任他施工。虞尉上下郊原間,在夏天炎熱的時候,親巡督工,不辭勞瘁。自三十(乙酉)年三月動工,至五月。共三個月竣工,命名為「南湖」。北岸近寺前,南岸築舞臺,東西岸有看臺、八卦亭、福德祠諸勝景。並設輿梁做為通往來的陡門、兼備蓄洩。每遇年節佳景,郡民老幼來遊,蔣氏率僚屬乘小艇飲詠於湖中,與民同樂。蔣氏曾撰有「新濬永康里南湖碑記」錄供參考:

臺四面環海,號稱水鄉。然都邑以內,蹄涔淆互,欲求清渠數畝,足供泳游者闕焉。蓋地濱海,沙磧浮鬆,流有所洩故也。城南法華寺前十數武,有地沮洳,廣可數畝;左受蓬溪,接內山之流;右出大南門,逕新昌里蜿蜓入海。諸山環抱,林木參差,此天然邱壑也。且以水利言,近治田乏水源,壤地平衍,雨淋則溢,旱則涸,郡人疏泉引水,濬為畎澮,曰陂、曰圳,費常不貲。今因勢利導,瀦而為澤。旱則引有源之水,以供車戽,足以不

 

 

33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竭;澇則導右支流,決而洩之,以委輸於海,亦不至溢,尤為利所當興者。特土脈惡,沙流轉徙。挖之不深,則水圩沙壅,淹為平源;挖之過深,則土岸單薄,易就坍塌,皆非所以計久遠耳。予暨僚屬議之,未得竅要。時臺尉虞君好善,曾於山左任河渠工,諳蓄洩事;進而言曰:茲事非所宜慮。凡近水土岸,易潰決者,宜木樁,俾地基固,後迺培之。且臺地有菻荼樹,蟠根最密,今環渠植之,並砌水門,以時啟閉,可無憂崩潰矣!予頷之。稔其足以任事也,專以任之。虞尉陟降郊原間,赤日炎蒸,躬巡鼛鼓,不辭勞瘁。自乙酉季春訖仲夏,合三閱月竣事。北岸邇寺前,南岸砌舞榭,南西岸有眺臺、八卦亭、福德祠諸勝。並為輿梁,一以通往來陡門,二以備蓄洩。每歲時麗景,老幼熙皞,予率僚宷浮小艇,觴詠其中,山光水色,恍然在目,與民樂之,忘其身之在海外也。吾聞昔之守土著,鄭國有渠、蘇公、白公有堤,皆以利賴一方,美談千古;予雖不敢媲美,顧因自然之邱壑,又關農田水利若是,則予亦不惜鉅費,而願以牢落川原,略增勝築於後來耳。抑是役也,荒度土功,虞尉之力為多;而康高、陳珪,悉心董事。既壟石,因並紀之一。

     按蔣氏在南湖堤畔所築亭臺,後人稱做半月樓,依照連雅堂氏撰「臺南古跡志」內,三十五「半月樓」記:

半月樓在小南門外,廣可十畝,即南湖也。左受蓬溪,以接內山之流;右出大南門,經新

 

 

33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昌里,蜿蜓入海。知府蔣允焄濬之,為旱潦蓄洩之資。又建半月樓其上,端午之日,召妙齡妓女,衣輕綃,持畫漿,競渡於此。水花一濺,脂肉畢呈,太守顧而樂之。閤城男女遂隊以觀,極一時之盛。今樓已毀,池亦滿淤,寒葦荒蛙,蕭然滿目,能不慨歎?

     連氏在右記所提到的南湖「端午」故事,在南市甚為流行,較蔣氏所記:「每歲時麗景,老幼熙皞。予率僚宷,浮小艇,觴詠其中,山光水色,恍然在目,與民樂之,忘其身之在海外。」似有誇張之辭。以筆者所見,蔣氏所記係自敘,當然較為嚴肅,如經第三人來記述,便不相同。至於連氏所記亦無過份渲染,實際是依照章甫(字申友,號半崧,臺灣縣人,住居府治。嘉慶四年─西元一七九九年,距蔣氏濬南湖三十五年的歲貢)所著「半崧集」(八卷,二十一年經他的門人刊印行世,近經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列為臺灣文獻叢刊第二0一種重刊)的「法華寺懷」詩及序所記,那首詩、序記:

法華寺懷古(古夢蝶園舊址,蔣金竹太守布山門景勝,鑿池造龍舟,建半月樓觀美人競渡;今廢矣)
法華景勝幾時荒,剩水殘山惹恨長!蝶花空尋高土夢,龍歸不鬥美人裝。通幽縱曲高低徑,隨喜難分上下方。舊事風流何處問?月樓無語自淒涼!

     因章氏距蔣氏濬湖築南閣的時候甚為接近,且半崧集的最後有一篇:「郡守蔣金竹太史遊龍潭記」文。詳記蔣太守遊潭的情形,有謂:「貴陽太史蔣金竹,守閩漳,調臺郡;......蓋『風流太守雅,不俗吏自安』。嘗言人生如鴻指鶴迹,隨處寄託。豪於興建,官臺尤多。公餘之暇,

 

 

334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每樂於龍潭是遊;古人所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乎!......辛卯(乾隆三十六年)花月望,構山亭水閣;釣艇鞦韆,歌舞與民同樂,熙熙焉如登春臺云。......太守管領物勝,袖山圖之古,磨水鏡之平,未之竟也。......頃月浸水心,畫舫隨流上下,歌聲過雲如奏鈞天;仙吏宛在月中遊也。已而村雞報曉,好風送客;太守歸矣,遊者亦散。予以風流韻事,而筆之於書。」由以上章氏所記,係蔣太守於乾隆三十四年擢升臺灣道,三十六年(辛卯西元一七七一)改任海防汀漳道的以前,即三十六年二月十五日構建,「鯽魚潭」,亦號為「東湖」,泛舟觴詠潭中,經更稱為「龍潭」。這是依照乾隆六十年(西元一七九五)所立的「龍潭橋誌碑」記:「......中產鯽魚,里人名曰鯽魚潭。厥後郡守蔣公偕鎮道,汎舟觴詠其間,覽其勝境,更為龍潭。......」按龍潭遺址在現臺南市東邊,毗鄰臺南縣仁德鄉嵌腳、一甲、太子廟、永康鄉大灣、網寮一帶,於道光年間,臺江內海陸浮後,潭水不能由原來北向宣洩。後遭天災改道南流,經車路墘的三爺宮溪流合二層行溪入海。因地勢南邊較低,排洩較易,再因潭底漸次淤淺,致整潭涸乾,變成水田了。依照章氏所記「郡守蔣金竹太史遊龍潭記」來看,很可能章氏亦為參與南湖盛會者之一,所以他的詩序當有所據。連氏半月樓古跡的介紹係依據章氏的詩序而來的,諒所記應無誇張之處。

     蔣太守蒞任後對臺灣的教育特為注重,認為清理士子的籍貫,可以將冒充籍貫來佔臺灣解額的;以及由內地來臺的科場掮客等弊一一革除,經陳巡臺滿御史永泰(滿洲正紅旗人,曾任給事中,於二

 

 

33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十八年十月抵臺,二十九年五月回京)及漢御史李宜青(江西寧都縣人,乾隆元年丙辰科進士,監察御史,至抵臺及回京同永泰)承轉奏,奉詔旨清理籍貫,從此臺灣地方人才得以培養起來。蔣氏為培養人才,曾於三十年二月改建海東書院,經四個月於六月完工。他又認為讀書的環境,最好得獲湖山的助益,在郡城內雖有崇文書院,但位置雜在市肆中,買賣喧嘩,和誦讀的聲音相間發,認為不是肅心專志讀書的地方。他從教育環境著眼,以其新濬南湖畔林木參差,有巖可以登升,有溪可以游泳,有僧舍、佛寺可以遊憇,有高臺、阿閣可以登覽,有佳木、名花可以賞玩。以在名勝的地方來建書院最為理想,就捐俸新建學舍數座於湖畔,另建講堂於法華寺左畔南側,命名為南湖書院。並撰「新建南湖書院碑記」,如次:

讀書宜得湖山之助。昔孫復之於泰山、李渤之於嵩麓,皆以境地超曠,展發才思,成就後學,效至遠也。郡署東偏,學舍一區,前義學址,今額崇文書院;列檻數椽,雜闤闠中,市井囂塵、與弦誦之聲相間發,甚非所以一耳目而肅心志也。予自癸未,量移茲郡,即有志乎斯舉。顧海外荒僻,川塗無穢,罕所愜心,闕然者久之。即抵任後二年,得南湖數畝,諸山迴抱,林木參差,有巖足陟、有川足泳、有緇廬寶剎足遊憇,有崇臺阿閣足登覽、有佳木繁花足挹翫;柳子原有云:「惟天鐘秀,不限於遐裔。」斯足當之矣!夫古人勝蹟名區,或託跡煙霞,或陶情絲竹,又或則乘風月、寄觴咏,如習家池修禊亭者,要皆游目

 

 

336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聘懷,極聲色、娛心志焉止矣!是奚若陳詩書於座、發金石於室,使弟子誦習其中,天光雲影,將日與嚶鳴友聲相觸發也?且臺郡山川秀結,地負海涵,風氣日上。曩以崇文齋舍湫隘,士之肄業其中者,無以展拓性靈,而日就固陋。今得名勝之區,於氣運日新之年,藏修游息,其成就又復何如耶?爰捐廉俸,廓而新之;而吳誠、許居、王賞實踴躍趨事。傍湖構學舍數座,別建講堂於法華寺左畔,隨方位置,不綴續也。蓋為學者,時教育正業,退息有居學。兩者交得其所,所謂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種樹蓄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也。抑嘗有疑焉;昔以夷裔荒服,周王之馬跡不到,謝公之屐齒不及;今忽得此,於川原牢落之餘,庸詎非海隅日出,天之將興文教,特使予會逢其適耶?然則予雖陟巘降原,勤勞卒事,即不能媲美前賢,是亦予心所大快也。爰於其蕆事為文以紀之。

     法華寺經蔣知府的擴建後繼濬南湖,建半月樓,又設南湖書院成為當時臺灣的名勝區。惜因書院成立不久,位在郊僻,每位掌教都身體欠安,無人願就,經廢併於崇文書院。這依照「續修臺灣縣志」卷一勝蹟記:

南湖書院:在小南門外。乾隆三十年郡守蔣允焄以崇文書院狹且近市,復建書院於此闢齋舍,設講堂於法華寺之左,即舊夢蝶園處也。其地有湖山林木之勝。後以院長居此者多弗康,遂廢。

 

 

33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南湖勝景到嘉慶初已如章甫詩序,所云,業均荒廢,亭閣大都塌陷。南湖成為放生池,所以同治二年(西元一八六三)經臺澎兵備道洪毓琛(字潤堂,山東濟南府清源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進士,咸豐四年任臺灣海防同知,後陞臺灣府知府,同治元年陞漢黃德道,甫卸府篆就遇著彰化戴湖春變亂,三月經奏調為臺澎道,經急籌防守,到十二月已積勞成疾,變亂未平,於二年六月卒於任所)出示申禁。現那塊禁碑尚嵌入法華寺北邊外墻壁,碑文為:「欽命按察使銜臺澎兵備道加提督學政洪示:寺前池內,鱗介放生,嚴禁住持,附近軍民,不許捕捉,永遠遵行,如敢故違,立拏重懲。同治貳年口年口日泐石。」南湖到了日據臺時,如連雅堂氏半月樓古跡所介紹,早已淤淺,寒葦荒蛙,蕭然滿目。但湖中的湖水尚且如鏡倒影。迄光復時南湖已完全淤填成田地,現為法華寺僧耕種的地方,原湖附近已民房密建,南湖及半月樓的遺跡均無遺存,只有供詩人騷客吟咏憑弔而已。至於南湖書院建在法華寺南側的講堂,現充該寺的功德堂。蔣氏在知府任內建設特多,擴建法華寺外,修風神廟、龍神廟、藥王廟、水仙宮、小媽祖宮(即鎮北方天后廟)、武廟官廳、大天后宮官廳、超峯寺、嶽帝廟鐘鼓樓、海東書院、南湖書院、萬壽宮、半月樓、鴻指園、斐亭、澄臺、禔室十三勝、德安橋、塭岸橋及建設龍潭等,其中對法華寺的擴建為勝景區最為致力,三十四年擢陞臺灣道,三十六年改任海防汀漳道,四十年遷任按察使,臺、漳的人民,都勒「去思碑」來紀念他,並且將公共建設的事蹟,衍化為蔣公子的故事,現南市尚盛為流傳。可見蔣氏的遺澤留在臺南的特多,而以法華寺最為著。

 

 

33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二、曇花與閑散石虎墓

     談起法華寺,就要附帶談曇花。這是因為第五任的臺灣海防同知孫元衡(字湘南,安徽安慶府桐城縣人,由貢生授四川漢州知州。康熙四十年陞補臺灣海防同知,四十八年秩滿陞山東東昌府知府),在臺所著「赤嵌集」四卷,有咏曇花詩及註如次:

曇花(葉叢生如帶,闊五寸許,傍生方筵著花,高五尺許,花色純紫,在法華寺僧家,言是西方小本)

一叢優鉢曇花好,移得西天小本來。日色烟光浮紫氣,凌空誰為築瑤臺!

法華寺左新構草堂落成:

綠野軒車得偶停,滄溟踪跡幾浮萍;香飄古寺曇花見(寺有曇花一叢),秋到閒園蝶夢醒(寺本夢蝶園舊址)。自有醉翁能載酒,不妨喜雨更名亭;應刪惠竹添斜檻,收取岡山百丈青。

     法華寺的曇花,在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0)陳文達纂,最早的「臺灣縣志」卷一土產、花之屬亦有記:

曇花:質則非木,葉綠末銳,花吐於莖,一朵數十蕊,有紅白二色,夏開,佛寺多種之者。

     又照雍正二年(西元一七二四)第二任巡臺御史黃叔璥(字玉圃,號篤齊,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康熙四十八

 

 

33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年己丑科進士,六十年初設臺灣巡察御史,就膺命,雍正元年任滿,奉諭旨留任一年)所著「臺海使槎錄」卷三赤嵌筆談、物產記:

曇花,一枝數十蘂,一蘂長七、八寸,花六出,外紫內白,頗似蓮香。亦有白色者,摘置几案間,經時略不捐壞由花蘂仍然開放,是一異種;僧家言是西方小本。

     再照巡臺漢御史張湄(字鷺州,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雍正十一年癸丑科進士,曲詞垣改御史,於乾隆六年四月任巡臺御史,留任一年)所著「瀛壖百詠」記:

曇花:夏開

採自猊床象座前,紫雲一片映青蓮;優曇不是人間種,色相應歸忉利天。

     復照巡臺滿御史六十七(字居魯,滿洲鑲紅旗人,戶科給事中,乾隆九年三月任巡臺御史,留任二年,十一年卸任)所著「臺海採風圖考」記:

曇花:即優缽羅花,草本,種出西域。有紫、白二種,青葉叢生,或一年數花,或數年不花,懸莖包裹,壯若荷蕊,中攢十八朵,每一日開一朵,梵剎多植之,取十八羅漢之義也。范浣浦待御有詩云:「一莖數蕊盡叢生,粉暈檀心畫不成,靜態雪花堪比潔(其花六出),幽香蓮葉與同清(香似蓮)。已蠲穠艷消塵劫,應散諸天入梵聲,傳是西方來小種,淨因我亦未忘情。」 

 

 

34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又照鳳山縣學教諭朱仕玠(字壁豐,福建邵武府,建寧縣,由拔貢,任德化縣教諭,於乾隆二十八年六月轉任鳳山縣學教諭。二十九年八月以丁內艱去任。後經擢任內黃縣知縣)在臺所著的「小琉球漫誌」有咏曇花詩及註記:

曇花:六出,色純紫,高五尺許。府治法華寺有數本,僧云種來西方。
衍就波提十萬偈,偶拈花笑脫言詮。法華寺裡剛留種,來自牟尼忉利天。

     由以上諸書所記曇花係本島獨有的花名,和內地一般所稱的名稱稍有出入,依照「中國植物圖鑑」曇華科的曇華所記:

曇華,Canna indica 莖高六尺餘,葉大呈橢圓形,有多數斜平形的支脈。夏秋間,葉間抽生花莖,莖頂開花,排列成大圓錐狀花序;花蓋六片,紅色,雄蕊變成花瓣狀,其中有一片有葯,花柱也呈花瓣狀,子房下位,花後結蒴果。種子圓形,成熟時呈暗色,頗堅硬。多年生草本。亞洲東部原產,栽培於庭園間供觀賞用。又有一種,葉狹而花瓣小,為西洋種,稱做荷蘭曇華 Canna Patens Rosc。

     依所記及附圖來看,所介紹的花,是指現在臺灣所稱的「蓮招」花,亦寫做「蘭招」。而前記各書所稱即臺灣的曇花,依照「中國植物圖鑑」所記及附圖來看,似係屬石蒜科的「文殊蘭」較為合當。依照「文殊蘭」記:

文殊蘭 Crinun asiatic um 莖大、多肉質,高達三尺許。葉闊大,革質而滑澤,鮮綠色,

 

 

34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數枚叢生,反捲而下垂。夏季,葉腋出肉質的花莖,莖端著生十餘花,白色,有芳香,排列成繖形花序,花蓋六片,雄蕊六枚,子房下位。果實圓形,種子頗大。多年生草本,生於暖地的海邊。

     由以上所記文殊蘭和臺灣所稱曇花相似。而臺灣所稱曇花,係指紫色即紅色的。至白色則另稱,叫做隱水蕉。這是依照連雅堂氏著「臺灣通史」卷二十七農業志、卉之屬記:

曇花:種出西域,有紅、白二種。白者,臺人稱為隱水蕉。

     至俗稱「曇花一現」的曇花,是指優曇鉢花,亦作烏曇跋羅、優曇波羅等,又略稱優曇。「法華經」方便品記:「如優曇鉢花時一現耳」。及「玄應音義」記:「烏曇跋羅花,舊言優曇波羅花,或作優曇婆羅花,葉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甘,無花而結實。」並不是「中國植物圖鑑」所稱的「在臺灣稱做蓮招」的曇華,亦不是臺灣所稱的曇花。優曇華是無花果類,產於喜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幹高丈餘,葉有二種,一種平滑,一種粗糙,都長四、五寸,端尖,雌雄異花。傳稱三千年開花一次,值佛出世始開,法華經記:「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如優曇鉢華,時一現耳。以現在稱為不世出之物,叫做「曇花一現」。至現在臺灣稱做瓊花,因午夜開花一瞬則謝,致被大眾音會「曇花一現」而稱曇花,亦稱優曇鉢花。這種花依照「臺灣植物目錄」仙人掌科記為「瓊花:別稱月下美人,學名(Epiphyllum Oxpetalum Haw.),漿質多年生

 

 

34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植物,莖肉質扁平形,有瘤狀突起,叢生針刺,花白色或淡黃色,呈漏斗形,筒部長裂片線形,有芬芳,甚美麗。輸入種,原產墨西哥,用途:觀賞。」綜合所記,法華寺內的曇花,是本省獨稱的曇花,不是法華經上所說的優曇鉢花,亦不是現在俗稱的瓊花──一般附會的優曇花。而這種曇花是專指紫色亦即紅色種的獨特名稱,至開白色花的則稱做隱水蕉,是法華寺的一種名花。

     至閑散石虎墓,係因法華寺附近一帶自明鄭以來,都為原住民埋葬墳墓的地方,自朱一貴變亂後,臺灣府治建木柵圍城以後,在城外都是墳墓地。至日據時西邊建師範學校,北邊建第一公學校(即現在臺南師專附小),南邊至民國初期經清塚,附近一帶現已民房密建。臺灣淪日以前,法華寺北邊,即現在的臺南師專附小校園原叢塚中,有一墳墓碑記:「閑散石虎之墓」,經名進士許南英發現,記在他的「窺園留草」丁亥(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臺灣淪日前二年),有詠「閑散石虎」詩並序如次:

臺南南城外,有法華寺,即明末李正青夢蝶園故址也。其北畔一古墓,題曰「閑散石虎之墓」。考志乘,臺灣流寓並無其名,意亦正青之派亞歟?正青先生名茂春。
夢蝶園邊一坏土,殘碑班駁勒「石虎」。墓中虎骨化灰塵,頭銜獨以「閑散」取。不知年代何許人,是清、是明難判剖。臺灣自鼎革而還,鄭氏開荒為初祖。其時亦有濟時賢,文武衣冠難僕數:王、辜、盧、沈、張、郁、俞(王忠孝、辜朝薦、盧若騰、沈佺期、沈光文、張士

 

 

34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張灝、張瀛、郁永河、俞荔,此十人皆臺灣流寓),刺桐花下詩壇聚。正青先生別一流,好佛自作「蝶園主」。之數人者我俱知,理亂不聞謝簪組。呼嗟乎!生才亂世總不祥,不如閑散之為再!斯人不聞與虎羣,虎亦不與斯人伍;賸水殘山一虎墳,春草秋花薦牧豎。短歌當虎墓誌銘,嗚乎石虎足千古!

     後經連雅堂氏在所著「劍花室詩集」城南雜詩,有「弔閒散石虎之墓」七絕,詩云:

信是周餘靡孑遺,淒涼人世海之涯。塟身幸有一坏土,閒散頭銜石虎碑。

     後來石虎墓於民國五年擴建臺南第一公學校(即現師專附小)時,將遭掘毀,經移葬法華寺內。經連氏咏詩一首,題為「法華寺畔有閒散石虎之墓,余以為明之遺民也;將遭毀掘乃移葬夢蝶園中。為文祭之復繫一詩。」詩云:

草長鵑啼事渺茫,殘山剩水更悲傷。姓名未入遺民傳,碑碣空留古寺旁。夢蝶客歸園月冷,騎鯨人去海波荒。南無樹下優曇畔,寸土猶能發異香。(園中有南無十數株,又有優鉢曇花,則葬於此)

     連氏於民國六年(丁巳,日大正六年,西元一九一七)正月復撰有「祭閒散石虎文」,載於「臺灣詩薈」第五園,茲錄於左:

維丁巳春正月乙巳,臺南連橫,謹以芬芳之茗,黃菊之英,祭於閒散石虎之靈。曰:鳴乎

 

 

344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天地冥冥,人生攖攖,勞神損性,鑠慮銷形,而君乃以閒散名。君之生也,其為有明;君之卒也,其為有清;而君之甲子乃不萌。君之主也,其為延平;君之友也,其為正青,而君之行誼略可衡。君不為疆場之將帥,不為廓廟之公卿;然塵外,放浪形骸,而為草野之書生。則君胡不左挾琴,右擊筑,以歌以哭於燕京?否則掛一瓢,攜一杖,西登太華,南下洞庭,北絕居庸,東舍蓬瀛,亦可匿跡而逃名;而君乃忍棄故國之躬耕,投荒海上,身世伶仃,以敖遊於東都之野,承天之埛,則君必有萬不得已之苦情。當是時,中原板蕩,遍地羶腥,民彝耗斁,大道莫行。媚骨者反顏事寇,抗志者繫累戮刑,天昏地晦,百鬼猙獰,風悲雨泣,黎庶吞聲!與其為亡國之賤隸,何如依海上之田橫?與其化蕙荃為蕭艾,何如采芳洲之杜蘅?而君乃汙泥不滓,抬璞守貞矣。鳴乎!夢蝶之園未廢,半月之水猶澄,曇花吐紫,蕉葉抽青,左迴右抱,鬱鬱佳城;則此地也,亦足以妥君之精靈。乃為招曰:靈之來兮,山之陘;靈之去兮,帝之庭。歸兮!歸兮!汝無形!

     連氏又於「臺灣詩薈」第三號載有「閒散石虎墓記」錄列如次:

石虎不知何許人?以閒散號。墓在法華寺北,荒草茀焉。大正丙辰(民國五年)冬十月二日,臺南第一公學校擴其基,將毀而棄之。連橫曰:「噫,是明之遺民也!胡可毀?」命工移碣,葬於寺之後園面北立,綠蔭幬焉。既竣,攜酒以祭,並為文記之:當滿人之猾夏也

 

 

34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民彝蕩盡,若墜深淵;而我延平郡王獨申大義於天下,開闢東都,以存明朔,一時忠憤之士,奉冠裳而渡鹿耳者,蓋八百餘人。史文零落,遺獻無聞,乃今所知者,竟不獲十一;然而盧、辜、王、李諸子;則余所遵為逸民,而配祀延平者也。法華寺為夢蝶故址,石虎生平,必與正青為友;沒而葬諸園畔。或明朔既亡,而後封之,故不誌其年號。然其為人,必有懷貞抱璞,孤芳獨賞,而不願以文顯也。論語志逸民,而冠以伯夷、叔齊。孔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漢司馬遷曰:伯夷、叔齊雖賢,得孔子而名益顯。閭巷之士,趨舍有時,遯世而無聞者,何可勝數?余故留其芳躅,欽其隱德,以附於盧、辜諸子之列,後之君子或有所憑弔焉。

     閒散石虎墓碑於「臺灣詩薈」第十四號,經蘇菱槎撰載「閒山石虎墓碣辨」一文有云:

閒散石虎者,不詳何許人,距法華寺北數武而近,有墓碣焉。蓋風日之所凌炙、寒憐衰草之所侵蝕,而樵童牧豎之所嬉遊而蹂踏者,不知幾何年月於茲矣!蘇子曰:彼何人哉!胡為而至於斯耶?誠以其人不自甘於閒散,而當世悠悠,漫以閒散置之;豈特不自甘於閒散,而並不料其死於閒散也?不然,天下之人夥矣!閒散者固多,晦於閒者幾何,何為乎生以閒散為號耶?鳴乎!吾知之矣!彼石虎者,豈非故李將軍之倫耶!夫石虎者,灞陵之片石,而故李將軍沒羽之區也。將軍蓋嘗樹功於邊陲矣,特以數奇不偶,侘傺無

 

 

346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聊,鬱鬱以閒散自晦,彼石虎者,豈其倫耶!吾聞明社既屋,海內驛騷。甲申以還,中外之將相大臣或竄,或亡,或殉節以死,或倡義不屈而亦死;而擁重兵於江北四大鎮者,其三且稽顙屈膝,負弩矢為清師前驅。吾意同時必有廢籍宿將如故李將軍其人者,進既無蜉蝣蟻子之援,退又無衡門泌水之棲,六合茫茫,惟海東尺土尚足偷安視息,稍延旦夕之生,遂乃匿跡埋名,雜處於傭夫豎保者之列,鬱鬱以閒散自晦。而彼傭夫豎保者,且不知其匿埋名也,則羣然以閒散呼之;彼且默默受之。於是其姓其名,遂長此不傳於世矣!昔者,周既定鼎,凡遺黎之在洛者,概著以「殷頑」之目;「書」所傳「多士」、「大話」諸篇是也。不然,天下之人夥矣,胡為乎生以閒散為名,而死且以閒散為號也!或曰:法華寺者,故孝廉李茂春之夢蝶園也,彼石虎當時或與茂春有肝鬲之交,而同抱其流離之痛也。鳴乎!理或然歟!

     現在「閒散石虎之墓碑」立於法華寺納骨塔前供人憑弔,特加以記述於此,以免失傳。

 

三、法華寺的沿革

     法華寺係明季遺老李茂春築草廬潛修的地方,經咨議參軍陳永華,號其廬舍曰「夢蝶處」,並經撰「夢蝶園記」。茂春逝世後,康熙二十二年(永曆三十七年,西元一六八三)七月臺灣隸清,經

 

 

34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僧人募資將草廬易以陶瓦,供奉準提佛(六觀音之一,六觀音是分配六道,濟度人的準提觀音,具三目十八臂,主人世間,破眾生的惑業,凡消災、延命、求子,所祈求)稱做準提庵。經臺灣府知府蔣毓英,將庵後的荒埔約二甲餘撥充香燈。康熙四十七年(西元一七0八)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增建前殿以祀火神,將庵殿加以修建,並加建鐘鼓樓,兩旁構列禪室,改稱為法華寺。復經宋知縣置港西里大湖莊園一所為香燈。不久遭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的地震,佛堂坍塌,廊廡傾頹,由主持僧伯夫等節儉口糧,蓄積十數年的盈餘,逐漸修葺,未再向外捐募,於乾隆八年(西元一七四三)修竣,經臺灣道劉良璧撰碑記嘉許。二十九年四月經臺灣府知府蔣允焄捐廉重建火神廟,同時全寺加以擴建,至翌(三十)年二月完成。再將寺前底窪卑濕地濬湖稱做「南湖」,在湖畔築舞榭、眺臺、八卦亭、福德祠等,添增諸勝景,後人稱諸亭榭為半月樓,端午節競渡於寺前南湖,盛極一時。又在湖畔構建學舍,在寺的南畔建講堂,稱作南湖學院,因是,法華寺成為郡治的名勝地區。其後屢有修建,迨至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臺灣道周懋奇(安徽徽州府績溪縣人,由學習主事,於同治十一年七月任,至十一月卸任,光緒三年六月再任)倡議重修,於十二年竣工,經臺灣道夏獻倫(號筱濤,江西南昌府新建縣人,由例貢受知於左宗棠,於同治十二年二月任臺灣道)書「夢蝶遺蹤」匾,現已無存。這是依照連雅堂氏著「雅言」第一四七條記:「夢蝶園在臺南小南門外,......,少時余游其地,有『夢蝶遺蹤』之匾,為臺灣兵備道新建夏獻倫所書;今亡,而園亦日廢矣!追思勝流,寧不感歎!」後以年久失修甚為荒

 

 

34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涼,又經蔡綺卿資倡修並撰楹聯稿,擬懸諸佛殿,但尚未完工,蔡綺卿於光緒十八年(壬辰西元一八九二)滅度。其後聯稿散失存,於二十年(甲午臺灣淪日前一年)春天蔡蔚侯託謝翥翔撰聯二對,請許南英書懸於後殿法堂,兩聯現亦無存。依照「臺灣名勝舊蹟誌」所記及民初法華寺後殿法堂所懸兩聯校正,錄供參考。

讀全部法華經,色相皆空,佛是恭最上乘,合與吾儒稱大士;醒半生蝴蝶夢,利名俱瞻。我若退一步想,當來此弔高人。允伯許南英書
忉利辟梵天,問咎日龍華,猶現空王慧性;斯寺荒落數十年,每有議修者,廣莫散人蔡綺卿農部捐金倡修,并擬撰楹帖懸諸佛殿,修理未竣,而散人竟以壬辰羽化,其聯稿散佚無存。甲午
婆娑開倡地,億當年蝶夢,重來處士詩魂。
春祭蔚侯比部屬謝翥翔上舍,作此二聯以獻,亦以了散人未了之願也。光緒二十年甲午清明日允伯許南英書并識。

     至民國初善慧師主持,募緣重修,中央前殿為四天王殿,中殿為三寶殿,後殿為法堂,北邊為武聖廟,祀關帝。南邊為南極殿,祀火神。當時經南社社長趙雲石議就夢蝶園改為南社詩庵,這是依照連雅堂的「劍花室詩集」城南雜詩有題:「趙雲石社長議就夢蝶園改建南社詩葊」。詩云

 

 

34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雲石山上是我師,憐才欲築一葊詩;網羅文獻吾徒責,玉敦珠槃看小兒。

     民國十四年(日大正十四年,西元一九二五)由董事辛西淮、張江攀、石秀芳等倡修後殿法堂,於十五年二月鐫立「法華寺修築法堂碑記」一方。十九年(日昭和五年,西元一九三0)善慧師赴南洋,由其師弟監院善昌師繼承住持。善昌師少年(民國七年)的時候,曾赴福州鼓山湧泉寺,拜景峰師剃度皈依。回臺後協助他的師兄善慧,因德高望重,生徒甚多。民國二十八年(日昭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九)經王汝禎夫婦、辛西准、吳森玉、洪松等,倡建納骨塔於寺北庭園,施工二年於三十一年四月落成。將近完工的時候,適遇夢蝶園主李茂春的墳墓被劃入擴臺南飛機場的範圍內,於四月廿五日經拾遺骨進於納骨塔內,並泐碑立於塔前。三十四年抗日戰爭末期三寶殿、四天王殿、南極殿(即火神廟)同時遭盟機炸毀。光復後由善昌捐募,於四十三年動土,先修三寶殿及南極殿,至四十四年(乙未)經陳樹根、陳伯陽、吳海淡、蔡麗蓉等倡修四天王殿,前後歷四年,於四十六年(丁酉)完工,四十八年(己亥)十月上旬落成。經雕「法華寺天王殿重建記」木匾一方,並由臺南市佛教支會顏興等獻木聯一對,此聯係顏興氏親撰並書,原聯如次:

法宇更新,一杵鐘聲迴夢蝶!華嚴妙應,半空雲影散天花。
己亥歲小陽月上浣臺南佛教支會顏興(以下姓名省略)仝敬獻

     至:「法華寺天王殿重建記」併錄如下:

 

 

35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夫興隆聖教,非莊嚴殿宇無以壯其觀瞻。而十方善信亦從遂其觀想哉。本禪寺歷史悠久,雖幾經滄桑猶屹然,魯殿靈光,允為古都勝跡。惟四天王殿遭乙酉兵變,與三寶、南極兩殿,同被炸毀。光復後老衲為恢宏舊業,呼籲十方,廣結善緣,經各界發心捐集巨額淨金,得以先建大雄寶殿,金碧輝煌,美侖美奐。而四天王殿猶付厥如,乃於中華民國乙未夏得陳樹根、陳伯陽、吳海淡、蔡麗蓉諸居士之經始,乃諸善信之發心,與錢六印氏之匡勷,得力經之營之。至丁酉八月歷四星霜,而厥功告成,富麗堂皇,莊嚴佛淨土。值茲落成稱慶,為永誌各界紳商、居士、檀越、善信,無量功德於不朽,是為記。法華寺住持釋善昌謹識。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己亥陽月吉旦。

     法華寺雖遭戰火大部被毀,因善昌師(現年八十三歲),又於五十三年重建武聖廟,逐漸恢復舊觀,依然成為南市的遊覽勝地。

 

四、集錄有關詩詞

     李茂春的夢蝶園,經改建為準提庵,後於興建火神廟同時改稱為法華寺。復經蔣允焄擴建後加濬南湖,並建半月樓,成為郡治名勝區。且寺中的「曇花」以及寺旁的「閒山石虎墓」諸勝跡,均為騷人墨客蒞臨憑弔之所,所以留有吟詠甚多,謹就筆者搜集部份,錄供讀者參考。至前各

 

 

35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章已載部份不再重列,並因蒐集時間過於倉促,難免集一漏萬,尚請鑒諒!

一、臺灣縣志

蝶園朝雨

鄉晨趨野寺,泉籟共幽清;法雨敲僊唄,疎煙濕磬聲。蟲吟物外想,蝶夢幻中生;頓覺無塵碍,道心處處明。

夢蝶園懷李正青先生(園即先生棲遯處,今改名法華)二首明經 陳宗達

夢蝶人何在?空餘此地名;只今芳艸綠,千載有餘清。
辭榮趨散地,不謂隱慈雲;夢思隨今古,山僧獨閉門。

法華寺(即夢蝶園)明經 曾源昌

路轉幽篁裡,逶迤匝淺苔;莿桐將合抱,香檨未成胎。樓聳懸鐘鼓,庭荒闢草萊;燒檀飄戶外,啼鳥傍林隈。離德昭金殿(前殿祀火神匾曰離德昭明),禪心悟劫灰;雖多收敗葉,漸欲變枯荄。觀射亭猶在,息機人未回;(宋澄菴明府,結茅草校射,扁曰息機,蓋射畢;停處也)無心溪水去;有意野雲來。殘蘂風輕剪,寒爐火欲煤,村煙空處渡,野色望中開。誰展揮毫手(鼓山遊僧摹藏空兩字絕佳),同傾瀹茗坏;猶遲辭丈室,相顧兩無猜。

前題 茂才 王名標

 

 

35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野寺鐘初起,香臺竹半遮;松陰堪繫馬,徑曲不容車。吠客穿籬犬,窺人隱樹鴉;老僧談妙諦,古佛坐蓮花。何處尋夢蝶(舊名夢蝶園)?還來問法華;樓高雲未散,山靜日將斜。園木生佳果,齋厨煮素茶;徘徊憐景色,歸路繞煙霞。

前題 王之科 溫陵人

愛此泉林好,來遊李氏園;沿溪花覆地,遶逕竹成垣。蝶夢空今古,經聲幾寂喧;酒闌酣索句,絕勝入桃源。

法華寺 茂才 黃元弼

舊時書舍幾經遷,翠栢修篁引客憐;人去蜨回渾是夢(寺舊名夢蜨園),僧歸花落已多年。茶厨不認避煙鶴,竹徑猶存暎月川,一片紅塵何處洗,南華此日有新篇。

二、重修臺灣府志

夢蝶園(李茂春構茅亭以居名夢蝶園,今改為法華寺)巡臺御史 六十七

竟成禪室新迦葉,無復名園舊主人;漫說當年迷蝶夢,而今誰是獨醒身?

三、重修臺灣縣志

夢蝶園 巡臺御史 張湄 錢塘人

疎林一碧漾清渠,物外然水竹居;指點昔年尋夢處,秋風蝴蝶自蘧蘧。

 

 

353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四、赤崁集

周濟菴招同張爾介重集夢蝶草亭 海防同知 孫元衡

桄榔圍古寺,故境野僧迷;繞檻寒流細,排雲碧簡齊。塵清花弄色,市遠馬閒啼;曾作書中畫,山僧問舊題。(初集草亭時,有「芟竹添檻」之句,宋澄菴心善其語,為開生面)

五、小琉球漫誌

夢蝶園 鳳山縣教諭 朱仕玠

 夢蝶園:龍溪李茂春,明季鄉薦,竄居永康里,題所居室曰「夢蝶園」,在府治社稷壇南;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云。 

高士心棲不二門,興亡坐閱似晨昏。壇南數畝閑花竹,道是當年夢蝶園。

六、半崧集簡編

夢蝶園懷古(李茂春先生航海築園於城南外,號夢蝶園)二首 歲貢生 章甫 申友

蝶夢芳心處士知,春風歸去幾多時,遊人記得當年事,半月樓前一酒旗。
物化虛空萬象懸,蘧蘧栩栩散雲煙;滿園都是華胥界,何處香魂覓醉眼? 

七、陶村詩集

春日重遊法華寺(法華寺在臺南)二首 彰化舉人 陳肇興 伯康

 

 

354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城南風日大清妍,半醉扶尋陌上細;十里梨雲吹不斷,酒旗紅出綠楊煙。
鳥鵲飛飛過寺門,數聲鐘磬又黃昏;茶煙禪榻都零落,誰識當年夢蝶園?

八、臺陽雜興(三十首中第十五首) 馬清樞 子翊

岩穴會棲宋客星(土番有宋時零丁洋之敗遁亡至此者,見沈文開雜記),勝朝事勢等零丁;騎鯨人去天難問(鄭延平攻臺灣時,紅夷望見一人騎鯨從鹿耳門入),夢蝶園荒酒易醒(明舉人李茂春隱處)。滿樹花開三友白(番茉莉一名三友花之),孤墳草為五青;哀蟬似訴王孫恨,暮雨蕭蕭不忍聽。(明甯靖王術桂浮海依鄭氏,王師克臺,王殉國難,五妃從焉)

九、選贈和齋詩集

法華寺懷古 陳廷珪 錫卿

招提古蹟蝶園中,物化都從佛化空;池水何緣含舊綠,岸楓猶自落殘紅。茫茫湖海寰中客,栩栩江山夢裡翁;吾輩尋春談往事,曇花坐對冷簾櫳。

十、後蘇龕合集

臺灣雜感和王蔀畇孝廉韻,胡銕華太守同作(七首中第二首)進士 施澐舫 士洁

吠堯無復肆狂尨,伏莽朱、林馘獻雙(朱貴一、林爽文兩次倡亂);草澤間談鏖戰地,榕陰小制讀書窗(「海庚書院」古榕一株,額曰「榕壇」)布衣夢蝶人何處(明遺老李茂春有園曰「夢蝶園」)?石

 

 

355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鼓游龍氣未降(宋朱文公登石鼓山,占地脈曰:「龍渡東海,五百年後海外當有百萬人之郡邑」);信有山川妙鐘毓,至今五馬說奔江(成功高祖葬處,形家號為「五馬奔江」)。

和哭菴「續寓台詠懷」韻(六首中之第三首)同 人

天閽欲叩黯神傷,痛飲離騷弔楚湘。誰料征蠻銅柱馬,終輸夢蝶添園莊。景陽門內人延敵,函谷關前客遯荒。舊鬼煩冤新鬼哭,故應六月慘飛霜。

弔沈斯菴遺老(二首中之第二首) 同 人

罡風謫墜「草雞」窠(鄭氏入臺時有「草雞」之讖),「絕命」天球喚奈何(寧靖王字天球,有「絕命詞」);勝國衣冠前太僕(官明太僕少卿),荒山「草木」老頭陀(入山為僧,著有「草木雜記」)。騎鯨霸業空憑弔(有人夢鄭氏騎大鯨入鹿耳門),「夢蝶」游蹤亦剎那(遺老李正青題所居亭曰「夢蝶」)。剩有龍宮方術在,仙人島上活人多(平日好施醫藥)!

十一、窺園留草

夢蝶園懷李茂春先生 進士 許南英 蘊白

 李先生,龍溪人;明末進士。避亂,隱於臺灣。

喃喃口誦「波羅蜜」,遯跡東來毘舍耶。名士晚年多好佛,古梅無主自開花。荒園蝶夢猶留址,瘴海龍潛未有家。二百餘年香火地,孤松蒼鬱有栖鴉。

 

 

356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己亥春感興(十首中第四首) 同 人

琴歌酒賦竹溪西,香火情緣證菩提。舊址依稀蝴蝶夢,荒祠寥落杜鵑啼。詠觴勝會春風歇,貞節孤墳宿草迷。萬壑松堂僧在否,何人再讀壁間題?

春草八首,和沈琛笙大使原韻(八首中第三首) 同 人

故園夢蝶記遺踪,只與南城隔一重。孤島今非畿內地,瀛洲古是海中峯。人間小刦魂無鶴,地下埋寃種有龍。兒女不知興廢事,山歌野哭盡情濃!

十二、臺灣詩乘

臺灣竹枝詞(四首中之第一、三兩首) 李如員 友胥

法華寺對竹溪庵,野色晴空一抹藍。多少踏青人去後,五墓道日三三。
蝶夢園荒野菊開,輕鞵踏遍碎蒼苔。登高都向南關去。帽插山花暮始回。

夢蝶園 臺灣道 唐維卿 景崧

劫運何山畢鳳陽,朱家一夢醒蒙莊。孝廉涕淚園林冷,經卷生涯海國荒。殘粉近鄰子墓,化身猶傍法王堂。誰從窮島尋仙蛻,赤嵌城南弔佛場。

夢蝶園 臺澎道 唐贊袤 韡之

殘碑鬼物護山河,中有高人隱薛蘿。化蝶尋秋香入夢,感時花濺淚痕多。

 

 

357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夢蝶園 胡殿鵬 南溟

參車幕府老逋臣,夢蝶園中草自春。雲月孤高天以外,蕨薇長秀海之濱。餘生有恨遼東帽,一旅難興洛邑民。零落瘦梅留傲骨,夕陽憑弔幾詩人。

十三、臺陽詩話

夢蝶園 進士 邱逢甲 仙根

二百年前老道人,曾從此地託閒身。草鷄已歎雄圖改,花蝶猶尋舊院春。心事自同黃蘗苦,遺民猶見白衣新。如何栗主無人祀,有客傷心薦藻蘋。

十四、劍花室詩集

訪夢蝶園故址(城南雜詩之一) 連 橫 雅堂

乘槎何處訪桃源,攬古來尋夢蝶園。春夢已醒胡蝶化,先生歸去佛無言。

半月樓 同人

騎秋風雨暗城南,禊事重修酒正酣;半月樓空歌舞歇,亂蛙衰草滿寒潭。

十五、無悶草堂詩存

法華寺 林朝崧 癡仙

破寺無僧住,我來尋斷碑;荒園蝶影少,古樹鳥聲悲。大夢前人覺,禪宗此日衰;如聞

 

 

358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象泣,雨漏壞龕帷。

半月樓 同 人

半月池邊半月樓,畫船簫鼓憶前游;風流太守今誰繼?水淺蓬萊又幾秋。

夢蝶園 同 人

壞瓦頹垣夕照昏,偶隨蝴蝶過荒園;東風草綠城南路,剪紙難招處士魂。

十六、臺灣名勝蹟誌

法華寺 王甘霖

浩劫茫茫二百年,興亡無限感淒然;悲觀古寺莓苔綠,慨嘆荒亭蔓草鮮。蝶夢依稀秋日夜,鐘聲隱隱夕陽天;風流太守歸何處?修竹千竿任鳥眠。

十七、五十年來南社的社員與詩

題延平王祠壁詩(八首中第四首) 蔡玉屏 國琳

天意從難一旅興,鯤鯓無復海波騰;參軍夢蝶名園在,也有詩人杜少陵。

過半月樓故址 稟生 趙鐘麒 雲石

當年歌管幻樓台,誰弔蒼涼訪古來;一片歡場墜殘月,更休清淺話蓬萊。

過法華寺吊李茂春 謝溪秋

 

 

359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待得追春去,城南處士村;法華惟有寺,夢蝶杳無園。蘧栩人何在?淒涼月是魂;百年能幾見,憑吊到山門。

半月樓 二首 同 人

風流雲散委荒煙,剩水殘山總可憐;今日樓頭殘半月,美人何處鬪龍船。
當年不見佳公子,此地空餘月半樓。明月重來人已杳,暮天歸雁不勝秋。

十八、臺南市志稿文教志

李茂春 廈門 林景仁 小眉

渡江人物首王裴,末路逃禪百念灰。不信卿真圖作佛,却憐天竟枉生才。秋風夢蝶遺廬渺,斜日新昌墜碣衰。絕妙參軍黃絹句,深下酒杯一低徊。

過半月樓故址 臺南 楊宜綠 天健

一樓曾聳水之隈,過客徘徊剩劫灰。蛺蝶不飛春夢冷,池頭孤負月重來。

過法華寺弔李茂春 臺南 謝國文 醒廬

策蹇城南外,淒然劫後塵;鴉啼蕭寺晚,蝶戀故園春。遺跡傳明士,殘碑說鄭民;至今憑吊者,不見夢中人。

過半月樓故址 臺南 王芷香 懺儂

 

 

360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缺圓何處辨歌台,剩有紅羊劫後灰。花月幾隨流水逝,也同蝶夢喚難回。

法華寺雅集送楊宜綠、謝星樓二君東渡 同 人

李郭同舟仙侶偕,長征琴劍喜相携;喚回蝶夢醒猶未,唱罷驪歌意轉迷。秋水蘆花千里遠,夕陽雲樹一帆低。知君別竟想思處,應在蓬萊向島西。

過半月樓址 臺南 洪坤益 鐵濤

閱盡滄桑傑閣摧,採蓮不見美人來。當時惟有一鈎月,來照池頭舊劫灰。

過半月樓故址 臺南 許子文 紫雯

法華寺外水池隈,半月高樓付劫灰;聞說當年歌舞地,月明無復玉人來。

法華寺雅集送宜綠、星樓二君東渡分得虞韻 盧轀山

家園鬱鬱豈堪居,去雁雲天影不孤。萬里吟程欣槖筆,十年雄略快懸弧。洛中各土機雲重,海上仙舟李、郭娛。獨是離情無限感,垂垂烟柳滿皇都。

十九、忘憂洞天詩集

過半月池 吳萱草 穆堂

半月池邊半月樓,眼前興廢使人愁;風流太守今何在?樓外茫茫水自流。

二十臺灣詠史詩

 

 

361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李茂春 林述三

字正青,龍溪人,隆武二年舉孝廉,性恬淡,善屬文,時往來廈門,與諸名士遊,永曆十八年,從鄭經東渡,卜居永康里,築草廬曰夢蝶園,咨議參軍陳永華為文記之。手植梅竹,日誦佛經自娛,人稱李菩薩,卒葬新昌里。

家國淪亡一舊民,海天片壞寄吟身;園荒夢蝶成孤客,魂弔啼鵑共愴神。有粟絕勝稱義士,無芝不愧穩商人;先生倘作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

二十一、悶紅小草

過法華寺(夢蝶園故址,有半月亭) 嘉義 賴惠川 悶紅老人

孤寺疏鐘劫灰餘,那堪今昔感欷歔;寒蛩弔月亭何在?瘦蝶棲煙夢已非。世外袈裟存逸史,天涯金粉黯斜暉;滄桑欲問長生佛,贏得拈花一笑微。

二十二、荻洲吟草

遊夢蝶園(園在臺南小南門外,為明李茂春孝廉所建。春字正青,龍溪人,避亂來依鄭氏,手植花柳,日誦佛經,時人呼為李菩薩,後改為法華寺)  嘉義 林緝熙 荻洲

廢苑秋風野草黃,槐安一夢幾滄桑;心傷北郭餘王氣(北園為鄭氏所築,養母處,即今開元寺),悟徹南華作道場。詩檻春歸人柳瘦,禪關月冷佛曇香;(府誌園中有曇花一樹,為正青手植)我來

 

 

362

中國佛教史論集(八)-臺灣佛教篇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憑弔空回首,無限江山近夕陽。

五十六年植樹節後一日完稿於廢廬

 

 

編輯旨趣 臺灣佛教漫談 臺灣佛教史 東臺灣宗教視察紀要 明末清初的臺灣佛教
臺灣佛教新運動之先驅 回顧臺灣佛教 了解臺灣佛教的線索 一九五〇年代臺灣佛教 今日臺灣的佛教
日產寺院之變遷 今日的臺灣佛教及其面臨的問題 臺灣最早興建的寺廟 清代臺灣之佛教寺廟 臺灣的第一座寺院-竹溪寺
臺南古剎彌陀寺 北園別館與開元寺 夢蝶園改稱法華寺年代考 蔣允焄擴建法華寺 附錄:臺灣的齋教由來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