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明=Nei Ming     ジャーナルリストへ     登録誌ガイダンス

出版社: 內明雜誌社 出版地: 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I  S  S  N :
刊行頻度: 月刊=Monthly ウェブサイト:
改題:
内容紹介: 本刊由洗塵法師於1972年4月創刊,內容刊載佛法開示、佛學專論、特稿、筆譚、法海拾貝、專載等專欄及文章,1997年3月後停刊。
注記:

n.300 [1997.03.01 出版]

n.299 [1997.02.01 出版]

n.298 [1997.01.01 出版]

n.297 [1996.12 出版]

n.296 [1996.11.01 出版]

n.295 [1996.10.01 出版]

n.294 [1996.09 出版]

n.293 [1996.08 出版]

n.292 [1996.07.01 出版]

n.291 [1996.06 出版]

n.290 [1996.05 出版]

n.289 [1996.04 出版]

n.288 [1996.03 出版]

n.287 [1996.02.01 出版]

n.286 [1996.01.01 出版]

n.285 [1995.12.01 出版]

n.284 [1995.11.01 出版]

n.283 [1995.10 出版]

n.282 [1995.09.01 出版]

n.281 [1995.08.01 出版]

n.280 [1995.07.01 出版]

n.279 [1995.06.01 出版]

n.278 [1995.05.01 出版]

n.277 [1995.04.01 出版]

n.276 [1995.03.01 出版]

n.275 [1995.02.01 出版]

n.274 [1995.01.01 出版]

n.273 [1994.12.01 出版]

n.272 [1994.11 出版]

n.271 [1994.10 出版]

n.270 [1994.09 出版]

n.269 [1994.08 出版]

n.268 [1994.07 出版]

n.267 [1994.06 出版]

n.266 [1994.05 出版]

n.265 [1994.04 出版]

n.264 [1994.03 出版]

n.263 [1994.02 出版]

n.262 [1994.01 出版]

n.261 [1993.12.01 出版]

n.260 [1993.11 出版]

n.259 [1993.10 出版]

n.258 [1993.09 出版]

n.257 [1993.08 出版]

n.256 [1993.07 出版]

n.255 [1993.06 出版]

n.254 [1993.05 出版]

n.253 [1993.04 出版]

n.252 [1993.03 出版]

n.251 [1993.02 出版]

n.250 [1993.01 出版]

n.249 [1992.12 出版]

n.248 [1992.11 出版]

n.247 [1992.10 出版]

n.246 [1992.09 出版]

n.245 [1992.08 出版]

n.244 [1992.07 出版]

n.243 [1992.06 出版]

n.242 [1992.05.01 出版]

n.241 [1992.04 出版]

n.240 [1992.03.01 出版]

n.239 [1992.02.01 出版]

n.238 [1992.01 出版]

n.237 [1991.12 出版]

n.236 [1991.11 出版]

n.235 [1991.10 出版]

n.234 [1991.09 出版]

n.233 [1991.08 出版]

n.232 [1991.07 出版]

n.231 [1991.06 出版]

n.230 [1991.05 出版]

n.229 [1991.04 出版]

n.228 [1991.03 出版]

n.227 [1991.02 出版]

n.226 [1991.01 出版]

n.225 [1990.12 出版]

n.224 [1990.11 出版]

n.223 [1990.10 出版]

n.222 [1990.09 出版]

n.221 [1990.08 出版]

n.220 [1990.07 出版]

n.219 [1990.06 出版]

n.218 [1990.05 出版]

n.217 [1990.04.01 出版]

n.216 [1990.03.01 出版]

n.215 [1990.02.01 出版]

n.214 [1990.01.01 出版]

n.213 [1989.12 出版]

n.212 [1989.11.01 出版]

n.211 [1989.10.01 出版]

n.210 [1989.09 出版]

n.209 [1989.08 出版]

n.208 [1989.07.01 出版]

n.207 [1989.06.01 出版]

n.206 [1989.05.01 出版]

n.205 [1989.04 出版]

n.204 [1989.03.01 出版]

n.203 [1989.02.01 出版]

n.202 [1989.01.01 出版]

n.201 [1988.12.01 出版]

n.200 [1988.11.01 出版]

n.199 [1988.10 出版]

n.198 [1988.09.01 出版]

n.197 [1988.08.01 出版]

n.196 [1988.07.01 出版]

n.195 [1988.06.01 出版]

n.194 [1988.05.01 出版]

n.193 [1988.04.01 出版]

n.192 [1988.03.01 出版]

n.191 [1988.02.01 出版]

n.190 [1988.01.01 出版]

n.189 [1987.12.01 出版]

n.188 [1987.11.01 出版]

n.187 [1987.10.01 出版]

n.186 [1987.09.01 出版]

n.185 [1987.08.01 出版]

n.184 [1987.07.01 出版]

n.183 [1987.06.01 出版]

n.182 [1987.05.01 出版]

n.181 [1987.04.01 出版]

n.180 [1987.03.01 出版]

n.179 [1987.02.01 出版]

n.178 [1987.01.01 出版]

n.177 [1986.12.01 出版]

n.176 [1986.11.01 出版]

n.175 [1986.10.01 出版]

n.174 [1986.09.01 出版]

n.173 [1986.08.01 出版]

n.172 [1986.07.01 出版]

n.171 [1986.06.01 出版]

n.170 [1986.05.01 出版]

n.169 [1986.04.01 出版]

n.168 [1986.03.01 出版]

n.167 [1986.02.01 出版]

n.166 [1986.01.01 出版]

n.165 [1985.12.01 出版]

n.164 [1985.11.01 出版]

n.163 [1985.10.01 出版]

n.162 [1985.09.01 出版]

n.161 [1985.08.01 出版]

n.160 [1985.07.01 出版]

n.159 [1985.06.01 出版]

n.158 [1985.05.01 出版]

n.157 [1985.04.01 出版]

n.156 [1985.03.01 出版]

n.155 [1985.02.01 出版]

n.154 [1985.01.01 出版]

n.153 [1984.12.01 出版]

n.152 [1984.11.01 出版]

n.151 [1984.10.01 出版]

n.150 [1984.09.01 出版]

n.149 [1984.08.01 出版]

n.148 [1984.07.01 出版]

n.147 [1984.06.01 出版]

n.146 [1984.05.01 出版]

n.145 [1984.04.01 出版]

n.144 [1984.03.01 出版]

n.143 [1984.02.01 出版]

n.142 [1984.01.01 出版]

n.141 [1983.12.01 出版]

n.140 [1983.11.01 出版]

n.139 [1983.10.01 出版]

n.138 [1983.09.01 出版]

n.137 [1983.08.01 出版]

n.136 [1983.07.01 出版]

n.135 [1983.06.01 出版]

n.134 [1983.05.01 出版]

n.133 [1983.04.01 出版]

n.132 [1983.03.01 出版]

n.131 [1983.02.01 出版]

n.130 [1983.01.01 出版]

n.129 [1982.12.01 出版]

n.128 [1982.11.01 出版]

n.127 [1982.10.01 出版]

n.126 [1982.09.01 出版]

n.125 [1982.08.01 出版]

n.124 [1982.07.01 出版]

n.123 [1982.06.01 出版]

n.122 [1982.05.01 出版]

n.121 [1982.04.01 出版]

n.120 [1982.03.01 出版]

n.119 [1982.02.01 出版]

n.118 [1982.01.01 出版]

n.117 [1981.12.01 出版]

n.116 [1981.11.01 出版]

n.115 [1981.10.01 出版]

n.114 [1981.09.01 出版]

n.113 [1981.08.01 出版]

n.112 [1981.07.01 出版]

n.111 [1981.06.01 出版]

n.110 [1981.05.01 出版]

n.109 [1981.04.01 出版]

n.108 [1981.03.01 出版]

n.107 [1981.02.01 出版]

n.106 [1981.01.01 出版]

n.105 [1980.12.01 出版]

n.104 [1980.11.01 出版]

n.103 [1980.10.01 出版]

n.102 [1980.09.01 出版]

n.101 [1980.08.01 出版]

n.100 [1980.07.01 出版]

n.99 [1980.06.01 出版]

n.98 [1980.05.01 出版]

n.97 [1980.04.01 出版]

n.96 [1980.03.01 出版]

n.95 [1980.02.01 出版]

n.94 [1980.01.01 出版]

n.93 [1979.12.01 出版]

n.92 [1979.11.01 出版]

n.91 [1979.10.01 出版]

n.90 [1979.09.01 出版]

n.89 [1979.08.01 出版]

n.88 [1979.07.01 出版]

n.87 [1979.06.01 出版]

n.86 [1979.05.01 出版]

n.85 [1979.04.01 出版]

n.84 [1979.03.01 出版]

n.83 [1979.02.01 出版]

n.82 [1979.01.01 出版]

n.81 [1978.12.01 出版]

n.80 [1978.11.01 出版]

n.79 [1978.10.01 出版]

n.78 [1978.09.01 出版]

n.77 [1978.08.01 出版]

n.76 [1978.07.01 出版]

n.75 [1978.06.01 出版]

n.74 [1978.05.01 出版]

n.73 [1978.04.01 出版]

n.72 [1978.03.01 出版]

n.71 [1978.02.01 出版]

n.70 [1978.01.01 出版]

n.69 [1977.12.01 出版]

n.68 [1977.11.01 出版]

n.67 [1977.10.01 出版]

n.66 [1977.09.01 出版]

n.65 [1977.08.01 出版]

n.64 [1977.07.01 出版]

n.63 [1977.06.01 出版]

n.62 [1977.05.01 出版]

n.61 [1977.04.01 出版]

n.60 [1977.03.01 出版]

n.59 [1977.02.01 出版]

n.58 [1977.01.01 出版]

n.57 [1976.12.01 出版]

n.56 [1976.11.01 出版]

n.55 [1976.10.01 出版]

n.54 [1976.09.01 出版]

n.53 [1976.08.01 出版]

n.52 [1976.07.01 出版]

n.51 [1976.06.01 出版]

n.50 [1976.05.01 出版]

n.49 [1976.04.01 出版]

n.48 [1976.03.01 出版]

n.47 [1976.02.01 出版]

n.46 [1976.01.01 出版]

n.45 [1975.12.01 出版]

n.44 [1975.11.01 出版]

n.43 [1975.10.01 出版]

n.42 [1975.09.01 出版]

n.41 [1975.08.01 出版]

n.40 [1975.07.01 出版]

n.39 [1975.06.01 出版]

n.38 [1975.05.01 出版]

n.37 [1975.04.01 出版]

n.36 [1975.03.01 出版]

n.35 [1975.02.01 出版]

n.34 [1975.01.01 出版]

n.33 [1974.12.01 出版]

n.32 [1974.11.01 出版]

n.31 [1974.10.01 出版]

n.30 [1974.09.01 出版]

n.28/29 [1974.08.08 出版]

n.27 [1974.06.08 出版]

n.26 [1974.05.08 出版]

n.25 [1974.04.08 出版]

n.24 [1974.03.08 出版]

n.23 [1974.02.08 出版]

n.22 [1974.01.08 出版]

n.21 [1973.12.08 出版]

n.20 [1973.11.08 出版]

n.19 [1973.10.08 出版]

n.18 [1973.09.08 出版]

n.16/17 [1973.08.08 出版]

n.15 [1973.06.08 出版]

n.14 [1973.05.08 出版]

n.13 [1973.04.08 出版]

n.12 [1973.03.08 出版]

n.11 [1973.02.08 出版]

n.10 [1973.01.08 出版]

n.9 [1972.12.08 出版]

n.8 [1972.11.08 出版]

n.7 [1972.10.08 出版]

n.6 [1972.09.08 出版]

n.5 [1972.08.08 出版]

n.4 [1972.07.08 出版]

n.3 [1972.06.08 出版]

n.2 [1972.05.08 出版]

n.1 [1972.04.08 出版]

n.300 [1997.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止的修習 [全文]
釋如吉
 湼槃學派和各家師說 [全文]
蔡惠明
 遼代華嚴宗的傳播及其思想特色 [全文]
黃春和
 中印佛教觀音身世信仰的主要內容 [全文]
劉元春
 從無著《集論》談諸法事理不二 [全文]
唐仲容
 諸宗般若差別 [全文]
談錫永

トップへ

n.299 [1997.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禪密同源初探 [全文]
邵頌雄
 律宗的教理與要典 [全文]
陳士強
 《西藏所傳十六尊者略傳》 [全文]
黃春和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六:談布施的眞義與果報 [全文]
智銘
 坐脫立亡初探 [全文]
鄭頌英

トップへ

n.298 [1997.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鳩摩羅什與西域佛教 [全文]
劉元春
 漢語語匯與佛教 [全文]
曾琦雲
 從寶誌與善會看中國禪宗思想的源起 [全文]
蔡日新
 佛經翻譯論 [全文]
陳士強
 石窟造像藝術的宗教情趣:禪文化美學思想對我國佛雕藝術的影響 [全文]
王壽雲
 當代四川禪宗大師賈題韜居士 [全文]
李豫川

トップへ

n.297 [1996.1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道場隆盛的溈山禪述評 [全文]
蔡日新
 禪宗六祖得法偈辨析 [全文]
蕭永明
 禪籍論 [全文]
陳士強
 略論唐朝的禪林經濟 [全文]
李豫川
 明代漢傳因明概述 [全文]
鄭偉宏
 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大圓滿法」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五:菩薩行布施應淨施離不淨施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96 [1996.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道在生活中 [全文]
唐思鵬
 《寶性論》五題(下) [全文]
談錫永
 《菩提道次第論》的特色 [全文]
釋如吉
 漢藏所奉十六羅漢、十八羅漢辨異 [全文]
黃春和
 佛教造像藝術的宗教情趣:禪文化美學思想對我國佛雕藝術的影響 [全文]
王壽雲

トップへ

n.295 [1996.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寶性論》五題(上) [全文]
談錫永
 《金剛經》「悖論」:自我涉及中的佛法 [全文]
蕭永明
 阿底峽尊者對西藏佛教的影響 [全文]
釋如吉
 《因明大疏蠡測》的蠡測 [全文]
張忠義 (著)=Zhang, Zhong-yi (au.)
 汾陽善昭對臨濟家風的振興 [全文]
陽力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四:談布施是前作後受的功德事業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94 [1996.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對永嘉山居禪觀的思考:讀《永嘉集‧勸友人書》 [全文]
蔡日新
 欲之研究 [全文]
呂沛銘
 《華嚴經》導讀 [全文]
高永霄
 合川淶灘宋代禪宗摩崖石刻考察記 [全文]
李豫川
 評吳汝鈞《佛教思想大辭典》 [全文]
李雪濤
 懷念賈題韜居士 [全文]
陳兵
 雞足山遺址的探索 [全文]
達彌卡
 唯識思想的源流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93 [1996.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法色空觀的現代物理學之印證 [全文]
田景華
 《大圓滿心性休息》及《三住三善導引菩提妙道》導論 [全文]
談錫永
 從宗教無神論談佛教 [全文]
王壽雲
 不落窠臼‧獨創新制:述說梁武帝力促佛教僧制中國化的具體表現 [全文]
歐陽鎮
 《四教儀集註》與蒙潤大師 [全文]
張秉全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三:談布施的能力與布施所得的果報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92 [1996.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陀學之管見 [全文]
卻了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聖教願文講記‧妙吉祥加持屑 [全文]
江波仁欽曲札; 帕繃喀仁波切; 洛桑多吉
 地論師略論 [全文]
韓廷傑
 試論希遷大師《參同契》的融合色彩及其對後世佛學發展的啓迪 [全文]
吳良俅
 卍字漫談 [全文]
李雪濤
 來果禪師的禪法與異行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91 [1996.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平常心是道 [全文]
呂沛銘
 天台宗教典論 [全文]
陳士強
 唯識學的緣起觀(下) [全文]
唐思鵬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二:談如何辨別真正的施主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90 [1996.05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唯識學的緣起觀(上) [全文]
唐思鵬
 敦珠法王與大圓滿 [全文]
崑桑迦瑪
 關於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生平若干問題的一點認識 [全文]
林仁寅
 馬祖道一與江西洪州禪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袁煥仙與維摩精舍 [全文]
陳兵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一:談菩薩修六度利益眾生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89 [1996.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論》簡論 [全文]
韓廷傑
 簡論「唯識無境」義 [全文]
胡曉光
 世俗忍辱觀與佛教的忍辱觀 [全文]
高銘
 論僧官制度的產生 [全文]
羅顥
 上座部佛教的重要論典《清淨道論》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88 [1996.03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永明延壽對近代中國禪佛教的影響 [全文]
何建明
 略述金剛乘密法 [全文]
昕悟
 短篇佛學名作品析 [全文]
陳士強
 《二拍》與佛教 [全文]
李雪濤
 印光與虛雲、太虛和弘一的交往 [全文]
夏金華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十:談修六波羅蜜如何自利利他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87 [1996.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遙啟上師讚頌 -- 自性流露祈禱文 [全文]
許錫恩
 論三法印的現代意義: 從龍樹《大智度論》與印順《佛法概論》中對佛法的詮釋比較 [全文]
黃連忠
 略述六波羅蜜 [全文]
張秉全
 從《理惑論》看佛教與中國文化的交涉:兼談佛教的傳播和文化交流問題(下) [全文]
羅顥
 吉藏大師與三論宗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86 [1996.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唯識無境」思想 [全文]
釋如夢
 從《理惑論》看佛教與中國文化的交涉:兼談佛教的傳播和文化交流問題(上) [全文]
羅顥
 《中論‧觀法品》疏義(下) [全文]
李潤生
 三論宗的觀法 [全文]
仁寬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九:談菩薩如何修六波羅蜜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85 [1995.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論.觀法品》疏義(上) [全文]
李潤生
 法相宗教典論 [全文]
陳士強
 曹山對洞山禪法的繼承與發展 [全文]
蔡日新
 從佛經故事來談佛陀對戰爭和種族的態度(下) [全文]
道元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八:談菩薩應如何供養三寶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84 [1995.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維摩》經旨密義初探 [全文]
談錫永
 屹若株杌的石霜禪 [全文]
企愚
 三論祖庭:草堂寺今昔概況 [全文]
楊作舟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五蘊法門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七:談菩薩如何息一切惡 [全文]
智銘
 從佛經故事來談佛陀對戰爭和種族的態度 (上) [全文]
道元

トップへ

n.283 [1995.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禪淨雙修論 [全文]
佛日
 簡論「明心見性」義 [全文]
胡曉光
 《中觀.觀有無品》疏義(下) [全文]
李潤生
 彌勒淨土法門初探 [全文]
釋如吉
 談佛教對生死的看法 [全文]
王壽雲
 宗喀巴大師與《菩提道次第論》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82 [1995.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觀.觀有無品》疏義(上) [全文]
李潤生
 佛教禪密雙解 [全文]
蕭永明
 解開一千三百餘年來玄奘大師靈骨播遷之謎 [全文]
李豫川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六:談菩薩如何持戒清淨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81 [1995.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居士佛教運動:《中國佛教的復興》第四章 [全文]
霍姆斯.維慈 (著)=Welch, Holmes (au.); 林倩; 王雷泉
 妙觀初機 [全文]
釋靜修
 龍樹菩薩傳今譯 [全文]
李雪濤
 試論南傳佛教的傳承 [全文]
林欣
 佛教起源時的印度社會背景 [全文]
韓廷傑
 略述三十七道品 [全文]
張秉全
 法護和西域佛學對大乘的貢獻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80 [1995.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大圓滿直指教授》 [全文]
金剛納達; 無畏金剛 (譯)=談永錫 (tr.)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四) [全文]
李潤生
 三論宗教典論 [全文]
陳士強
 「詩聖」與「詩佛」:杜甫一生的佛教信仰淺析 [全文]
劉元春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五:談在家菩薩應持二十八輕戒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79 [1995.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三) [全文]
李潤生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四:談在家菩薩應受的六重戒 [全文]
智銘
 道安大師的佛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佛教尺牘 [全文]
王壽雲

トップへ

n.278 [1995.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六金剛句》說畧 [全文]
談錫永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 疏義(二) [全文]
李潤生
 畧論「小小戒可捨」 [全文]
釋聖凱
 壇經中融貫各宗思想的言論 [全文]
演慈
 彌勒淨土的殊勝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77 [1995.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龍樹《中論‧觀因緣品》疏義(一) [全文]
李潤生
 藏文佛典導論 [全文]
陳士強
 佛教醫方明研究(下) [全文]
陽力
 禪宗對陽明心學影響初探 [全文]
李豫川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三:談在家菩薩受戒之前應作的準備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76 [1995.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太虛:《中國佛教的復興》第三章 [全文]
霍姆斯.維慈 (著)=Welch, Holmes (au.); 魏東; 王雷泉
 佛陀的教育方法與理想 [全文]
明源
 佛教醫方明研究(上) [全文]
陽力
 禪光佛影:論王維的佛禪詩 [全文]
王壽雲
 陳海量居士及其詩作 [全文]
鄭頌英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增上慧學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75 [1995.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大智度論.六度相攝品》論龍樹的六度相攝觀:以布施波羅蜜為中心的探討 [全文]
黃連忠
 唯識學和後期墨家:名辯之學的認識論 [全文]
永定
 永明延壽「觀心成佛」的思想初探:以《觀心玄樞》第二問為中心 [全文]
黃繹勳
 《虛雲和尚年譜》讀後記 [全文]
呂沛銘
 試析洞山禪法之特質(下) [全文]
蔡日新
 愛國愛教 弘法利生 [全文]
毛始平

トップへ

n.274 [1995.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試析洞山禪法之特質(上) [全文]
蔡日新
 惠能的中心思想(下) [全文]
演慈
 玄奘生平史料七種綜述 [全文]
陳士強
 《楞伽經》導讀(三) [全文]
談錫永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增上心學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二:談出家、在家菩薩如何教育弟子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73 [1994.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甯瑪派密乘次第略述 [全文]
Tulku Thondup Rinpoche; 許錫恩
 《楞伽經》導讀(二) [全文]
談錫永
 畧論恒審與遍計 [全文]
胡曉光
 話說佛塔 [全文]
王壽雲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一:談菩薩如何攝取弟子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72 [1994.1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楞伽經》導讀(一) [全文]
談錫永
 頓悟小考 [全文]
陽力
 略論禪學的禪悟與哲學的直覺 [全文]
胡曉光
 慧遠對佛教禪林建制濫觴的貢獻 [全文]
歐陽鎮
 爭奪全國領導權的鬥爭(下):《中國佛教的復興》第二章 [全文]
霍姆斯.維慈 (著)=Welch, Holmes (au.); 耿侃; 王雷泉
 《佛說八大人覺經》釋要 [全文]
張秉全

トップへ

n.271 [1994.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爭奪全國領導權的鬥爭(上):《中國佛教的復興》第二章 [全文]
霍姆斯.維慈 (著)=Welch, Holmes (au.); 耿侃; 王雷泉
 遙呼上師頌 [全文]
帕繃喀仁波切; 江波仁欽曲札
 賴耶緣起對闡釋「生死流轉」的意義 [全文]
陳雁姿
 龍樹(三)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十:談菩薩應具足褔德、智慧二莊嚴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70 [1994.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國禪宗「成熟階段」淺論: 司空山在中國禪宗史上的地位 [全文]
汪同元
 禪偈之義界與分類述畧 [全文]
企愚
 寺院的演變 [全文]
王壽雲
 從三性三無性看唯識宗的中道性 [全文]
靜覺
 龍樹(二)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漢傳佛教翻譯芻議(下) [全文]
釋法成
 馬祖道一的禪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69 [1994.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僧尼日常行事漫談 [全文]
釋濟群
 格魯派不共三願 [全文]
帕繃喀仁波切; 釋法尊; 江波
 談放下 [全文]
呂沛銘
 梵巴文佛典源流記 [全文]
陳士強
 弘一大師生母王太夫人忌辰的重大發現及其研究 [全文]
劉繼漢
 佛道之爭:談「佛在道先」之由來(下) [全文]
道元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九:在家菩薩能化世間惡緣成就八法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68 [1994.07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石頭希遷禪學思想論略 [全文]
蔡日新
 佛道之爭:談「佛在道先」之由來(上) [全文]
道元
 梁武帝時代的神滅不滅之諍 [全文]
陳兵
 龍門石窟縱橫談 [全文]
劉繼漢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涅槃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八:談菩薩須成就八事以自利利他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67 [1994.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文化融合到韓愈排佛--論韓愈之辟佛 [全文]
王壽雲
 龍樹(一)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畧談『十二因緣』 [全文]
張秉全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七:談菩薩如何說法度眾生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66 [1994.05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禪宗唯識解 [全文]
蕭永明
 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經與律典(上) [全文]
陳士強
 魏晉佛教的神不滅論 [全文]
陳兵
 略述《洛陽伽藍記》的寫作 [全文]
釋能仁
 《雜阿含經》研習 :《雜阿含經》論無常、苦、無我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65 [1994.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漢傳佛教翻譯芻議(上) [全文]
釋法成
 業因果報定律 [全文]
佛日
 壇經的筆受及其版本(下) [全文]
演慈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六:談菩薩修自利利他之道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64 [1994.03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宗密《註華嚴法界觀門》論華嚴真空觀思想之正義 [全文]
黃連忠
 壇經的筆受及其版本(上) [全文]
演慈
 嶺東禪匠大顛禪師 [全文]
勝燾
 小乘佛藏形態論(下) [全文]
陳士強

トップへ

n.263 [1994.0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杜甫的詩看杜甫與佛教之關係 [全文]
趙玉娟
 對佛陀十八不共法的探索 [全文]
釋戒斌
 關於「玄奘譯言考辨」中的兩個問題 [全文]
李雪濤
 弘一大師新話四題 [全文]
陳星
 略論中道緣起論 [全文]
胡曉光
 小乘佛藏形態論(上) [全文]
陳士強

トップへ

n.262 [199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略論法相義與唯識義異同 [全文]
胡曉光
 佛教的界說 [全文]
布魯格爾, 瓦爾特 ; 李雪濤
 佛教對本體問題的探討 [全文]
呂沛銘
 漫談看話禪與默照禪 [全文]
陽力

トップへ

n.261 [1993.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略論性具與性起 [全文]
胡曉光
 黃懺華和他的《中國佛教史》 [全文]
傅教石
 論佛教曹洞宗與《參同契》、《易經》之關係(四) [全文]
靜華
 禪宗對程朱理學的影響 [全文]
蔡惠明
 藥山惟儼大師禪學思想述略 [全文]
蔡日新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五:談菩提與菩提道修學次第 [全文]
智銘
 三界執受身與我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260 [1993.1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印度密乘源流考略(下) [全文]
談錫永
 契嵩見存著述考(下) [全文]
陳士強
 神會的佛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僧祐律師評傳 [全文]
釋湛如
 論佛教曹洞宗與《參同契》、《易經》之關係(三) [全文]
靜華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的修道次第(五):格魯巴傳承的修道次第 [全文]
丹增

トップへ

n.259 [1993.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四:談如何以堅固心學修實義菩薩 [全文]
智銘
 印度密乘源流考略(上) [全文]
談錫永
 求那跋陀羅對中國禪宗之貢獻(五) [全文]
田光烈
 論佛教曹洞宗與《參同契》、《易經》之關係(二) [全文]
靜華
 契嵩見存著述考(上) [全文]
陳士強
 談魏晉佛教玄學化(下) [全文]
道元

トップへ

n.258 [1993.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唯識學的三性三無性思想 [全文]
宏毅
 漫談唯識宗三乘真實與一乘方便 [全文]
釋果清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的修道次第(四):薩迦巴傳承的修道次第 [全文]
丹增
 佛陀(三)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三:談假名菩薩與實義菩薩的分別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7 [1993.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觀宗宗義 [全文]
敦珠法王; 談錫永
 論大小乘的空有思想 [全文]
釋超敏
 眾生心與佛心 [全文]
單培根
 十方叢林制:漢傳寺院管理體系 [全文]
王壽雲
 圓瑛大師的佛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論「八關齋法」之受持 [全文]
張秉全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二:談菩薩應立願修三十二相業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6 [1993.07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佛教曹洞宗與《參同契》、《易經》之關係(一) [全文]
靜華
 《三十七菩薩行科判》 [全文]
士登卻吉扎巴; 江波
 《三十七菩薩行》 [全文]
甲塞・妥美桑波造 ; 江波
 求那跋陀羅對中國禪宗之貢獻(四) [全文]
田光烈
 談魏晉佛教玄學化(上) [全文]
道元
 關於「三階教」的評述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55 [1993.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關於西藏密乘「宗義學」 [全文]
談錫永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的修道次第(三):迦舉巴傳承的修道次第 [全文]
丹增
 佛陀(二)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原始佛教聖典之研究(四) [全文]
釋熙如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一:談菩薩修三十二相業次第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4 [1993.05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求那跋陀羅對中國禪宗之貢獻(三) [全文]
田光烈
 《成唯識論》是如何論述唯識學的? [全文]
陳士強
 論韓愈《與大顛師書》之真偽 [全文]
趙玉娟
 試論圓英大師的禪學思想 [全文]
方興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精進 [全文]
蔡惠明
 六波羅蜜 [全文]
李妙光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十:談菩薩修三十二相業為成就功德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3 [1993.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陀(一) [全文]
雅斯培, 卡爾=Jaspers, Karl ; 李雪濤
 論無所得 [全文]
呂沛銘
 我的分析:釋百法明門論 [全文]
單培根
 護生畫集研究(七) [全文]
陳星
 關於『撰集者李圓淨述畧』的若干說明 [全文]
陳星
 《金剛經》要眼 [全文]
羅顥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九: 談佛功德無量故名為佛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2 [1993.03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原始佛教聖典之研究(三) [全文]
釋熙如
 晨鐘:《雜阿含經》讀後 [全文]
褘願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的修道次第(二):迦當巴傳承的修道次第 [全文]
丹增
 求那跋陀羅對中國禪宗的貢獻(二) [全文]
田光烈
 護生畫集研究(六) [全文]
陳星
 《佛典精解》自敘 [全文]
陳士強
 惠能在禪宗地位之奠定 [全文]
演慈
 禪數與般若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51 [1993.0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禪源諸詮集都序》中的禪教觀 [全文]
陳士強
 有為是體無為是用 [全文]
單培根
 法的研究 [全文]
蔡惠明
 佛教與中國的版畫藝術 [全文]
徐小蠻
 略論漢代佛教神仙化 [全文]
道元
 唐代帝王與佛教關係綜論(下) [全文]
釋湛如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八:談聲聞、緣覺、佛三者差別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50 [199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求那跋陀羅對中國禪宗的貢獻(一) [全文]
田光烈
 原始佛教聖典之研究(二) [全文]
釋熙如
 《金剛經》導讀(下) [全文]
談錫永
 唐代帝王與佛教關係綜論(上) [全文]
釋湛如
 至尊宗喀巴密傳祈禱頌文 [全文]
扎西白丹; 江波
 護生畫集研究(五) [全文]
陳星

トップへ

n.249 [1992.1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金剛經》導讀(上) [全文]
談錫永
 李通玄考 [全文]
靜華
 從三階教的興衰談當今的中國佛教 [全文]
釋法成
 蓮宗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 [全文]
楊作舟
 關於李圓淨居士畧述 [全文]
蔡惠明
 護生畫集研究(四) [全文]
陳星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七:談佛道難得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8 [1992.1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藏傳佛教五大傳承的修道次第(一) [全文]
丹增
 從存在哲學大師雅斯培的觀點看佛教 [全文]
李雪濤
 「應用佛學」與新國民新道德的造就:梁啟超佛教思想論 [全文]
李向平
 阿陀那識解惑 [全文]
單培根
 《大乘密嚴經》之研究(下) [全文]
道隆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四念處修習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47 [1992.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大乘密嚴經》之研究(上) [全文]
道隆
 《妙法蓮華經》新探 [全文]
蔡惠明
 金末元初北方曹洞宗匠:萬松行秀 [全文]
黃春和
 西夏佛教概況 [全文]
道元
 知堂與佛教 [全文]
李雪濤
 護生畫集研究(三) [全文]
陳星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六:談菩薩修菩提種子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6 [1992.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原始佛教聖典之研究(一) [全文]
釋熙如
 護生畫集研究(二) [全文]
陳星
 《解深密經》與唯識思想 [全文]
釋濟群
 近現代四川佛教教育事業概述 [全文]
李豫川
 禪就在日常生活中 [全文]
蔡惠明
 贊寧譯學主張釋例 [全文]
李雪濤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五:談菩薩得解脫分法修行無障礙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5 [1992.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護生畫集研究(一) [全文]
陳星
 略述原始佛學 [全文]
解志敏
 《雜阿含經》研習:《雜阿含經》論阿含道 [全文]
蔡惠明
 三談真唯識量 [全文]
單培根
 中論二諦說淺釋:以《四諦品》為中心 [全文]
寂音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四:談什麼樣的人才能得解脫法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4 [1992.07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真言密續與道次第 [全文]
丹增
 《解深密經》要義說(下) [全文]
釋濟群
 禪與禪宗 [全文]
羅顥
 黃檗希運禪師得法與傳法 [全文]
方興
 現代著名佛學家王恩洋居士的一生 [全文]
李豫川
 「開元三大士」和中國密宗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三:談修一心得解脫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3 [1992.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解深密經》要義說(上) [全文]
釋濟群
 藏傳佛教的修行道次第 [全文]
丹增
 畧論大乘晚期佛學 [全文]
蔡惠明
 贊寧和他的《宋高僧傳》 [全文]
陳士強
 德國偉大的佛教學者:格奧爾格‧格林(Georg Grimm)的生平與著作 [全文]
李雪濤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二:談在家菩薩修悲心的殊勝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2 [1992.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漢傳佛教目錄學小史 [全文]
陳士強
 三法印非法印:論三法印與四聖諦之關係,並介紹闡陀經 [全文]
黃兆榮
 建立阿陀那識與末那 [全文]
單培根
 論唐代士大夫奉佛的原因 [全文]
釋湛如
 近代上海的佛教慈善事業及其社會作用 [全文]
傅教石
 讀「評印順法師《心經講記》」 [全文]
蔡惠明
 重申般若空義 [全文]
王永元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一:談修悲心的重要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41 [1992.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二諦義》識小 [全文]
李雪濤
 意根探索 [全文]
單培根
 《雜阿含經》研習:佛說有關在家能證果部份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中國近代佛教中的倫理思想(下)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宋藏遺珍》所載佛經目錄四種考釋 [全文]
陳士強
 漢代佛教傳入四川途徑新探 [全文]
李豫川

トップへ

n.240 [1992.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說教法結集的歷史 [全文]
陳士強
 中國近代佛教中的倫理思想(上)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佛法與科學,因緣法與四聖諦:阿含經義概說 [全文]
黃兆榮
 佛教的頭陀苦行法 [全文]
釋濟群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十:談菩薩為什麼修悲心 [全文]
智銘
 中國近代佛教史上的五次大爭辯(下) [全文]
傅教石
 持松與密教 [全文]
靜華

トップへ

n.239 [1992.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國近代佛教史上五次大爭辯(上) [全文]
傅教石
 讀印順大師《心經講記》:兼與王永元老居士商榷 [全文]
鋆天
 從《大乘玄論》看三論宗之佛性主張 [全文]
李雪濤
 淨土宗文獻方隅錄:南宋宗曉的《樂邦文類》與《樂邦遺稿》 [全文]
陳士強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九:談眾生發菩提心之因 [全文]
智銘
 敬一齋漫錄素食譜中含慈心 [全文]
劉繼漢

トップへ

n.238 [199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儒釋道關係簡論 [全文]
逸人
 雜阿含經選讀:覺悟之階次──覺支經 [全文]
黃兆榮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八:談眾生為什麼發菩提心 [全文]
智銘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說之研究(下) [全文]
張端良
 畧論小乘佛學 [全文]
蔡惠明
 《三論玄義》初探(下) [全文]
李雪濤
 佛教教學傳統略論 [全文]
丁鋼

トップへ

n.237 [1991.1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三論玄義》初探(上) [全文]
李雪濤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說之研究(上) [全文]
張端良
 評「評印順法師《心經講記》」 [全文]
昌願
 中國禪宗思想的特色 [全文]
蔡惠明
 張大千與謝稚柳敦煌考古記 [全文]
張培之
 中國佛教四大道場蘊藏的藝術,文化瑰寶 [全文]
樓培敏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七:談在家菩薩的殊勝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36 [1991.1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原始佛學經典《阿含經》 [全文]
王振復
 王永元「評印順法師《心經講記》」讀後 [全文]
釋昭慧 (著)=Shih, Chao-hui (au.)
 關於佛教研究的幾個問題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六:談如何作一個眞正的菩薩 [全文]
智銘
 《辨中邊論》述義 [全文]
釋濟群
 《無量壽經》的翻譯、會集和注釋 [全文]
申寶林
 道安法師為中國佛教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 [全文]
楊作舟
 略談三十七道品 [全文]
繼禪
 《淨土宗直說法要》 [全文]
仁滌

トップへ

n.235 [1991.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辨證法與大乘中觀思想 [全文]
李雪濤
 法稱《正理滴論》評述 [全文]
鄭偉宏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五:談菩薩之性乃因緣所生法 [全文]
智銘
 《雜阿含經》研習:「於苦患身,當修學不苦患心」 [全文]
蔡惠明
 略述法稱的因明學識 [全文]
見明
 漫談人間佛教 [全文]
徐煥文
 從《大唐三藏聖教序》說起:簡介《玄奘哲學研究》 [全文]
毛始平
 淺談大藏經版本 [全文]
張培之
 元代白塔寺史跡考 [全文]
黃春和

トップへ

n.234 [1991.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評印順法師《心經講記》 [全文]
王永元
 脩習正法作為心藏學處精要 [全文]
章嘉若比多傑; 江波
 《南海寄歸內法傳》解節記 [全文]
陳士強
 畧論部派佛學 [全文]
蔡惠明
 佛教是一種文化現象:法門寺塔地宮出土文物引起的一些聯想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四:談佛說菩提無定性 [全文]
智銘
 五台山佛教文化的特色 [全文]
崔正森
 范古農居士年譜(續)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233 [1991.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試論傳統文化中的禪精神 [全文]
沈詩醒
 甚深難見的緣起學說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三:談優婆塞發菩提心因緣 [全文]
智銘
 讀梁起超學術思想史全集《中國佛教史研究》介紹摘要(下) [全文]
張培之
 再談佛教與中國民俗(下) [全文]
田光烈
 佛典漢譯理論芻議(下) [全文]
李雪濤

トップへ

n.232 [1991.07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典漢譯理論芻議﹝上﹞ [全文]
李雪濤
 由明初兩位皇帝的崇佛談到「佛學」與「學佛」 [全文]
呂沛銘
 對佛教的分析要實事求是:評郭朋的幾本書 [全文]
魏承思
 再談佛教與中國民俗﹝中﹞ [全文]
田光烈
 略論中觀派及其唯識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二:談佛陀論菩提心與菩薩性 [全文]
智銘
 太虛法師之間淨土思想 [全文]
周紹良
 范古農居士年譜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231 [1991.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敕修百丈清規》資持記 [全文]
陳士強
 中印佛教之不同宗趣 [全文]
單培根
 略論瑜伽行派的學說 [全文]
蔡惠明
 從佛典看「支那」(Cina)譯名的變化 [全文]
李雪濤
 《大般涅槃經》南北兩種版本之異同 [全文]
申寶林
 再談佛教與中國民俗﹝上﹞ [全文]
田光烈
 優婆塞戒經研習之一:談在家菩薩供養六波羅蜜義 [全文]
智銘
 民國年間的閩南佛學院﹝下﹞ [全文]
傅教石
 從佛教的演變看佛教與印度時代之適應 [全文]
靜華

トップへ

n.230 [1991.05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成實論》概說 [全文]
釋湛如
 論弘一大師在文學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漢語系佛教中的傳記 [全文]
陳士強
 讀梁起超學術思想史全集《中國佛教史研究》介紹摘要﹝上﹞ [全文]
張培之
 略論中期大乘佛學 [全文]
蔡惠明
 釋十三住之體性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229 [1991.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民國年間的閩南佛學院﹝上﹞ [全文]
傅教石
 禪詩是佛教文學的奇葩 [全文]
魏承思
 胡適佛學著編年 [全文]
李雪濤
 淺談禪宗悟性的美學價值 [全文]
逸人
 鐵筆走龍蛇 氤氳滿乾坤:著名金石篆刻家張寒月先生與他的羅漢造像 [全文]
劉繼漢
 漫談僧食 [全文]
釋濟群
 大乘不離小乘 [全文]
蔡惠明
 從中國佛教的興衰論太虛大師佛教革命的意趣 [全文]
悲昇
 素食漫談 [全文]
申寶林
 南山宗主:釋道宣 [全文]
楊作舟
 才學豈真快樂 [全文]
釋德清

トップへ

n.228 [1991.03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由儒入釋」的思想家:李卓吾 [全文]
毛始平
 房山石經在佛教研究上的價值舉隅 [全文]
李雪濤
 「佛學三書」披尋記 [全文]
陳士強
 經量部是向大乘的過渡 [全文]
蔡惠明
 生命不滅之辯:慈悲勸化 [全文]
智銘
 中國佛教向日本的傳播:兼論中國佛教文化圈 [全文]
魏承思

トップへ

n.227 [1991.0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胡適之先生的佛學研究 [全文]
李雪濤
 略論初期大乘佛學 [全文]
蔡惠明
 藏經音義述略 [全文]
陳士強
 民國年間的武昌佛學院(下)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論如來成所作事品 [全文]
單培根
 生命不滅之辯:智慧者的選擇 [全文]
智銘
 敬一摘漫錄之六:玉佛寺 [全文]
劉繼漢
 峨眉山佛教起源初探 [全文]
李豫川

トップへ

n.226 [199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我國歷代僧官制度略述 [全文]
田光烈
 妙蓮法師所知道的弘一大師:紀念弘一大師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全文]
道仰
 《雜阿含經選要》序言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生命不滅之辨:辨識神出竅 [全文]
智銘
 再談真唯識量 [全文]
單培根
 略論《楞嚴經》的修與證 [全文]
方興
 「三言」與佛教 [全文]
李雪濤
 民國年間的武昌佛學院(上) [全文]
高振農 (著)=Kao, Zhen-nong (au.)

トップへ

n.225 [1990.1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宋元禪宗的五大評唱集(下) [全文]
陳士強
 《攝大乘論》發微 [全文]
釋濟群
 《雜阿含經》研習:論施食得受 [全文]
蔡惠明
 生命不滅之辯:辯善惡之報 [全文]
智銘
 生來未藉東風力, 老去能添晚節香:紀念弘一大師誕辰一百十周年 [全文]
劉繼漢
 潮洲靈山寺兩碑記:高僧大顛與大儒韓愈辯難〈諫迎佛骨表〉實錄 [全文]
李鴻飛; 張培之

トップへ

n.224 [1990.1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七真如 [全文]
單培根
 論宋元禪宗的五大評唱集(上) [全文]
陳士強
 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 [全文]
釋濟群
 古今真正出家為僧的明朝建文皇帝 [全文]
張培之

トップへ

n.223 [1990.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宋代佛教史之研究﹝完﹞ [全文]
高雄義堅 (著)=Takao, Giken (au.); 陳季菁
 神會在禪宗史上地位之批判與認定 :「別子為宗」 [全文]
唐亦男
 禪宗與宋元道教 [全文]
陳明暉
 「支那」(Cina)研究縱橫談 [全文]
李雪濤
 維摩「彈偏斥小」的新探 [全文]
蔡惠明
 談佛說新學菩薩應成就的功德相 [全文]
智銘
 寒山寺與明薛益石幢:性空法師談唐詩楓橋夜泊實解 [全文]
張培之

トップへ

n.222 [1990.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宋代佛教史之研究﹝二﹞ [全文]
高雄義堅 (著)=Takao, Giken (au.); 陳季菁
 偉大的佛學家:鳩摩羅什(344-413) [全文]
楊作舟
 華嚴宗的「法界緣起論」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21 [1990.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經漢譯的譯經制度與譯場組織 [全文]
李雪濤
 試論吉藏大師對三論宗的貢獻 [全文]
道元
 中國佛教僧侶的生活方式 [全文]
魏承思

トップへ

n.220 [1990.07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教史大寶藏論》入門 [全文]
陳士強
 宋代佛教史之研究﹝一﹞ [全文]
高雄義堅 (著)=Takao, Giken (au.); 陳季菁
 祖師禪與如來禪 [全文]
陳重暉
 唯識學是認識論 [全文]
單培根
 《開元釋教錄》今解 [全文]
陳士強
 關於敦煌本《壇經》的幾個問題:與郭朋先生的商榷 [全文]
李雪濤

トップへ

n.219 [1990.06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甚深緣起的諦觀 [全文]
蔡耀明
 論相宗空宗與性宗之十異 [全文]
單培根
 「仁學」與佛學 :譚嗣同佛學思想淺析 [全文]
何燕生
 古僧道風錄﹝下﹞ [全文]
林凡音

トップへ

n.218 [1990.05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唐高僧傳》新證 [全文]
陳士強
 無著、世親兩菩薩的學說 [全文]
蔡惠明
 道信與神秀之禪法的比較:兼論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淨的禪法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三界唯心 夢喻最勝 [全文]
鳴泉
 古僧道風錄﹝上﹞ [全文]
林凡音

トップへ

n.217 [1990.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評論《龍樹變破方法的商榷》 [全文]
釋道輝
 談鴦掘摩的修行功德 [全文]
智銘
 雜阿含經研習:入流者「須提洹」的條件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敬一齋漫錄之一:訣別 [全文]
劉繼漢 (著)=Liu, Hi-han (au.)
 我家的佛教素食館 [全文]
陳維博
 江南佛教石窟藝術的瑰寶:西湖石窟造像 [全文]
靜華
 魯迅先生與佛教人士之交往考 [全文]
李雪濤
 簡述慧遠的佛教與名教關係理論 [全文]
羅顥
 三法印與唯識學 [全文]
韓鏡清; 釋純一
 世間現量與出世間現量之分歧 [全文]
釋純一

トップへ

n.216 [1990.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祖紀元等何不統一 [全文]
申寶林
 談佛陀度化殺人狂的鴦掘摩 [全文]
智銘
 虛雲禪語 [全文]
方興
 佛陀的遺教 [全文]
林凡音; 林凡音
 從《楞伽經》觀太虛法師的行誼:太虛誕生一百周年紀念 [全文]
田光烈
 陳那新因明是演繹論證嗎? [全文]
鄭偉宏
 豐子愷及其《護生畫集》 [全文]
傅教石
 《大智度論》中的大小乘交涉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15 [1990.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鴦掘摩的追佛、殺佛、觀佛與讚佛 [全文]
智銘
 談印光大師的崇高品德 [全文]
釋正如
 與友人論研究佛教 [全文]
單培根
 虛雲禪語 [全文]
方興
 吉藏的佛性論與心性說之研究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章太炎禮讚高僧諦閑 [全文]
沈鵬年
 論夢 [全文]
呂沛銘
 讀「頓悟大乘正理决」後記 [全文]
釋永明
 王維的詩畫與禪學 [全文]
毛始平

トップへ

n.214 [1990.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掘摩的惡因緣 [全文]
智銘
 從「臨終關懷」說起 [全文]
毛始平
 寧波七塔禪寺重光 [全文]
蔡惠明
 虛雲禪語 [全文]
方興
 西域佛教與江南佛教 [全文]
傅教石
 佛教無神論質疑 [全文]
本源
 章太炎先生之唯識思想初探:讀《齊物論釋》書後 [全文]
道隆
 源遠流長的佛教造像藝術 [全文]
樓培敏
 《雜阿含經》研習:八正道是一乘道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13 [1989.12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自我觀念的癥結 [全文]
黃俊威
 佛教與中國文學 [全文]
周逸人
 略談《古尊宿語錄》 [全文]
沈鵬年
 襌定與佛教哲學 [全文]
陳重暉
 支讖、支謙的譯經、地位及其影響 [全文]
慧如; 靜華
 佛說在家十六成就法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12 [1989.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雜阿含經研習》先得法住智後得涅槃智 [全文]
羅無須; 蔡惠明
 香港青銅大佛在南京造 [全文]
黃常倫
 歷代感應傳通鑑 [全文]
陳士強
 佛教與中國俗文學:記「變文」的起源、發現、形態、類別及其影響 [全文]
毛始平
 淺論研讀佛經的漸進次序 [全文]
馮馮
 大乘起信論的心性論 [全文]
釋恆清 (著)=Shih, Heng-ching (au.)
 天台宗的歷史及思想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11 [1989.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華北名剎:大華嚴寺 [全文]
申寶林
 虛雲禪語 [全文]
方興
 記多倫多之行(續) [全文]
幻生
 續談丁福保居士與《佛學大辭典》 [全文]
呂沛銘
 悼念熙如法師 [全文]
幻生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深切悼念熙如法師示寂 [全文]
劉繼漢 (著)=Liu, Hi-han (au.)
 佛教的師資問題 [全文]
釋濟群
 三論宗的八不中道 [全文]
頃予
 《雜阿含經》說緣起法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10 [1989.09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中觀看康德的理性二律背反 [全文]
昌願
 《瑜伽師地論》提要 [全文]
釋濟群
 談佛說淨土三經的思想體系 [全文]
智銘
 《雜阿含經》說八正道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09 [1989.08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教禪學與印度瑜珈 [全文]
陳重暉
 宗密大師的「禪教一致論」 [全文]
蔡惠明
 原始佛教之哲學基礎 [全文]
邱曉露; 邱曉露
 從佛教須彌座到建築須彌座藝術 [全文]
王振復
 試釋「輪迴」真義 [全文]
中道學生
 六朝的般若思想 [全文]
松村巧; 福永光司; 許洋主
 談佛說十念法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08 [1989.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佛說貪圖利養之害 [全文]
智銘
 各種漢譯維摩經之比較研究 [全文]
劉楚華
 佛教「無我」與莊子「無己」之比較分析 [全文]
靜華
 原始佛教中有關十二因緣的釋義 [全文]
釋熙如; 釋熙如
 華僑與菲律賓佛教 [全文]
許國棟
 禪宗門下的楞伽師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207 [1989.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虛雲禪語 (續) [全文]
方興
 從近代上海佛教的復興看印度佛教在中國的影響 [全文]
傅教石
 僧侶在中國書法藝術上的貢獻﹝完﹞ [全文]
田光烈
 談佛說修觀法 [全文]
智銘
 世尊為五比丘說四諦八正道 [全文]
羅無虛; 蔡惠明
 因明三支作法與邏輯三段論之比較 [全文]
鄭偉宏

トップへ

n.206 [1989.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卍紀念常惺法師圓寂五十周年紀念徵文 [全文]
 虛雲禪語 [全文]
方興
 白聖法師示寂 [全文]
 紀念常惺法師圓寂五十周年紀念徵文 [全文]
 談布施是菩薩事業 [全文]
智銘
 丁福保居士與《佛學大辭典》 [全文]
申寶林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疏義(三) [全文]
沈九成
 佛學類書「經律異相」泛覽:中印文學的異中之同 [全文]
何良
 提倡「還歸原始佛教」 [全文]
蔡惠明
 心佛眾生本一如、念念唯期顯自性:佛學大師梁漱溟先生二三事 [全文]
沈鵬年
 「三無漏學」略講:講於閩南佛學院 [全文]
徐恆志

トップへ

n.205 [1989.04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虛雲和尚的禪學思想:為紀念虛雲和尚逝世三十周年而作 [全文]
方興
 禪林與書院的組織形式: 一個比較研究 [全文]
丁鋼
 關於順治皇帝出家問題﹝下﹞ [全文]
釋幻生
 論「戒」的蘊涵 [全文]
本源
 談三乘總持門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204 [1989.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談弘一大師的首律生活 [全文]
羅顥
 律宗的哲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僧侶在中國書法藝術上的貢獻(三) [全文]
田光烈
 論「五燈」與《五燈會元》 [全文]
陳士強
 儒佛教學制度之比較研究 [全文]
丁鋼
 《禪與西方思想》譯後 [全文]
王雷泉
 關於順治皇帝出家問題﹝中﹞ [全文]
釋幻生

トップへ

n.203 [1989.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臨終的救度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全文]
許志明
 韋陀菩薩是誰?(續完) [全文]
馮馮
 再論原始佛教及其聖典集成 [全文]
蔡惠明
 印度佛教思想史:密教時代及頹廢時代的佛教(西元650年以後) [全文]
宇井伯寿 (著)=Ui, Hakuju (au.); 釋印海
 自我覺悟與信仰:禪與基督教 [全文]
阿部正雄; 王雷泉
 論讀佛典之難 [全文]
呂沛銘
 關於順治皇帝出家問題﹝上﹞ [全文]
釋幻生

トップへ

n.202 [1989.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阿難尊者宣揚大乘六度法 [全文]
智銘
 應是山蘭悟畫禪 [全文]
劉繼漢 (著)=Liu, Hi-han (au.)
 太虛圖書館創立緣起 [全文]
蔡吉堂
 佛指舍利光芒萬丈 [全文]
蔡惠明
 韋陀菩薩是誰? [全文]
馮馮
 從佛教觀點看蒂利希 [全文]
阿部正雄; 王雷泉
 雲水一身:淨慧法師小傳 [全文]
許惠利
 僧侶在中國書法藝術上的貢獻(二) [全文]
田光烈
 論部派佛教的輪迴主體觀念 [全文]
黃俊威
 日本佛教新宗派日蓮宗 [全文]
楊作舟

トップへ

n.201 [1988.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佛說除憂患法 [全文]
智銘
 高鶴年居士的一生 [全文]
申寶林
 僧侶在中國書法藝術上的貢獻(一) [全文]
田光烈
 漫談「自性」 [全文]
釋濟群
 諸法實相論:天台宗根本教義之一 [全文]
宋智明
 論因明的同﹑異品 [全文]
鄭偉宏
 魯迅與佛教的因緣 [全文]
丁雅萍
 關於《大乘起信論》的諍論 [全文]
蔡惠明
 三論宗二諦之研究 [全文]
仁寬

トップへ

n.200 [1988.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八:佛教是無神論者嗎? [全文]
馮馮
 安世高度䢼亭湖廟神雜考 [全文]
王福禎
 談上座部與大眾部 [全文]
道元
 談出家眾入白衣家的律儀相 [全文]
智銘
 禪宗祖庭:少林寺 [全文]
常正
 關於「四十二章經」的考證 [全文]
蔡惠明
 大乘佛教的清淨觀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中國佛教與日本書法藝術 [全文]
周逸人
 日本佛教教團的結構和特徵 [全文]
竹中信常 (著)=Takenaka, Shinjo (au.); 燕僧

トップへ

n.199 [1988.10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下) [全文]
馮馮
 漢譯三自性論中關於三自性分類的探討 [全文]
趙國森
 談佛說的八邪道行與八正道行 [全文]
智銘
 中興天台的知禮大師 [全文]
蔡惠明
 天台智者大師的如來性惡說之探究 [全文]
張瑞良 (著)=Chang, Jui-liang (au.)

トップへ

n.198 [1988.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平平凡凡的火頭僧 [全文]
鄭僧一
 沙佛林居士的聲明 [全文]
 居士之家:上海佛教居士林簡介 [全文]
申寶林
 記沈夫人居和如居士往生 [全文]
王沈醒園
 談獅子吼與野干鳴 [全文]
智銘
 宣揚原始佛教應依「雜阿含經」 [全文]
蔡惠明
 詩篇八首 [全文]
真禪 (著)
 因明入正理論通釋(完) [全文]
單培根
 耶穌基督在印度西藏足跡的追尋(上) [全文]
馮馮
 現代的宗教與科學:它們的基本特徵與相互關係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波; 王雷泉
 佛陀的囑累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97 [1988.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不可思議的「生命能」 [全文]
愔柏
 石雕佛像蓮花座的研究 [全文]
郭乃彰
 別開漢傳因明學研究新生面:呂澂前期因明思想評介 [全文]
鄭偉宏
 東山法門與南北禪宗 [全文]
陳重暉
 談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優婆塞 [全文]
智銘
 禪與西方思想﹝下﹞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三論宗的哲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菩薩應知般若波羅密相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96 [1988.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修禪應先斷欲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七:「觀音菩薩救治帕金森病人」 [全文]
馮馮
 因明入正理論通釋(四) [全文]
單培根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疏義(二) [全文]
沈九成
 楊度的「新佛教論」 [全文]
蔡惠明
 談「詩佛」:王維 [全文]
道元
 中國佛教藝術的燦爛明珠:石窟藝術(下) [全文]
靜華

トップへ

n.195 [1988.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致清海法師「四十九問」 [全文]
沙佛林
 談眾生生死知多少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六:一封尷尬的來信 [全文]
馮馮
 胡適的禪宗研究 [全文]
蔡惠明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疏義(一) [全文]
沈九成
 禪與西方思想﹝中﹞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中國佛教藝術的燦爛明珠:石窟藝術(上) [全文]
靜華

トップへ

n.194 [1988.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因明入正理論通釋(三) [全文]
單培根
 原始佛教及其聖典集成 [全文]
蔡惠明
 談佛陀的隨機說教 [全文]
智銘
 禪與西方思想﹝上﹞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大乘起信論》的核心思想:析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 [全文]
釋難忍
 「大智度論」集粹之七十四:佛無所來 亦無所至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93 [1988.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華嚴宗的哲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雲南傣族地區上座部佛教概說 [全文]
方興
 因明入正理論通釋(二) [全文]
單培根
 道元論佛性(完)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大智度論」集粹之七十三:菩薩修實相度衆生 [全文]
智銘
 阿含經中已有「四攝」「六度」教義 [全文]
倪漢權
 日本山妙法寺舍利塔落成紀實 [全文]
明暘
 談佛說在家具足弟子修法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四:名醫與我(續完)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92 [1988.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楊文會居士150周年冥壽祭 [全文]
高永霄
 草堂尋勝 [全文]
楊照林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四:名醫與我 [全文]
馮馮
 佛教的心身世界 [全文]
愔柏
 「梵唄窺源, 佛曲辯宗」 [全文]
林培安
 略論泛佛, 一佛與多佛(下) [全文]
無意
 道元論佛性(三)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談婆耆尊者的自懺 [全文]
智銘
 「大智度論」集粹之七十二:菩薩於空性中度衆生 [全文]
智銘
 四朝《高僧傳》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91 [1988.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柳宗元的寓言與佛經 [全文]
道元
 略論泛佛﹑一佛與多佛(上):喜見內明於印大圖書館,為此文聊以致鴻爪 [全文]
無意
 試論大天的歷史功績 [全文]
方興
 道元論佛性(二)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大智度論」集粹之七十一:菩薩化身度衆生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90 [1988.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道元論佛性(一)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談佛陀的隨宜方便教學法 [全文]
智銘
 中國在南北朝後期的四念處觀法 [全文]
塩入法道 (著)=Shioiri, Hodo (au.); 文麗英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六)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五性各別與一性皆成 :圓測對種姓論的見解(下) [全文]
金東柱
 學般若空化二執 [全文]
徐恒志
 重視「阿含經」的研究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三:觀音菩薩送女的奇蹟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89 [1987.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時間的七個指向認識「如來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續) [全文]
馮馮
 西藏行(續完)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二:石梯的故事 [全文]
馮馮
 因明入正理論通釋(一) [全文]
單培根
 法相唯識學脈絡談(下) [全文]
釋純一
 「大智度論」集粹之七十:菩薩如何行檀波羅蜜 [全文]
智銘
 五性各別與一性皆成:圓測對種姓論的見解(中) [全文]
金東柱

トップへ

n.188 [1987.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九:如何具足菩薩道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全文]
智銘
 五性各別與一性皆成:圓測對種姓論的見解(上) [全文]
金東柱

トップへ

n.187 [1987.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教的涅槃:它在當代思想和生活中的意義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熊十力的哲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太虛法師初到廈門之回憶 [全文]
林子青 (著)=Lin, Tsz-ching (au.)
 從隨心境轉說到境由心生 [全文]
幻生
 談生死的來去問題 [全文]
智銘
 憶齊老師思貽:記一位專默精誠的佛學者並及我的留學生涯(續完) [全文]
唐龍
 佛教的弘願 [全文]
高永霄
 永懺樓隨筆之九十一:鋼琴的奇跡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86 [1987.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如何使六根不動 [全文]
智銘
 憶齊老師思貽:記一位專默精誠的佛學者並及我的留學生涯 [全文]
唐龍
 融儒於佛的契嵩大師 [全文]
蔡惠明
 南湖福地 ─ 記四明延慶講寺始末 [全文]
毛始平
 從太空宇宙科學認識佛說宇宙學 [全文]
馮馮
 現代因明研究略論 [全文]
鄭偉宏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七:諸法平等 [全文]
智銘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五)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トップへ

n.185 [1987.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教的本質與責任感 [全文]
鄭僧一
 近代中國的居士佛教 [全文]
丁鋼
 肇論淺釋(完) [全文]
單培根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六 :菩薩為眾生說四聖諦 [全文]
智銘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四)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トップへ

n.184 [1987.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轉變中的香港佛歌 [全文]
高永霄
 梁漱溟訪問記 [全文]
劉兆麒
 談二王的布施功德果報觀 [全文]
智銘
 從太空宇宙科學認識佛說宇宙學 [全文]
馮馮
 王守仁的理學與佛學 [全文]
方興
 大乘經典的成立年代 [全文]
日僧綱; 釋演培
 肇論淺釋(十五) [全文]
單培根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五:菩薩當具足菩薩道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83 [1987.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肇論淺釋(十四) [全文]
單培根
 震動天文界的新發現「一九八七A」的爆炸:認識佛說宇宙奧秘 [全文]
馮馮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四:「菩薩為實際而行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佛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全文]
蔡惠明
 峨山夜月 [全文]
法雲 (著)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六:天鼻通 [全文]
馮馮
 記太虛大師上生四十周年紀念集會 [全文]
幻生
 教宗賢首行在彌陀 [全文]
林克智 (著)=Lin, Ke-zhi (au.)

トップへ

n.182 [1987.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三)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兼濟的普賢行:沈家楨《普賢菩薩十大行願的提要》讀後 [全文]
鄭僧一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三:菩薩應善通達諸法相 [全文]
智銘
 肇論淺釋(十三)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181 [1987.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禪是什麼樣的哲學 [全文]
阿部正雄 (著)=Abe, Masao (au.); 王雷泉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二)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肇論淺釋(十二) [全文]
單培根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二:菩薩一念具萬行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80 [1987.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敬禮悲智雙運的太虛菩薩 [全文]
釋演培
 正覺弘法一代宗師 [全文]
釋月西
 太虛大師與上海佛教 [全文]
方興
 佛教改革大師 [全文]
蔡吉堂
 紀念佛學集大成者太虛大師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179 [1987.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國歷史中的佛教(一) [全文]
Wright, Arthur F. ; 吳琦幸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一:菩薩摩訶薩為度一切眾生應次第行 [全文]
智銘
 肇論淺釋(十一) [全文]
單培根

トップへ

n.178 [1987.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肇論淺釋(十) [全文]
單培根
 識得自性便是佛, 無須向外弛求:讀黃檗《傳心法要》 [全文]
沈詩醒
 「大智度論」集粹之六十:菩薩摩訶薩應徧學諸道 [全文]
智銘
 佛教的治學經驗和原則 [全文]
方興

トップへ

n.177 [1986.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往生咒」與人間佛教 [全文]
鄭僧一
 法尊對溝通漢藏文化的貢獻 [全文]
方興
 肇論淺釋(九) [全文]
單培根
 語言與禪:人類學的詮釋 [全文]
陳其南
 吉藏大師的空宗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九:菩薩應學成佛樹饒益眾生 [全文]
智銘
 談摩訶迦葉與阿難尊者的因緣關係 [全文]
智銘
 首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紀盛 [全文]
魯玲玲
 十八羅漢塑像的由來 [全文]
王治平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五:欣聞佛教慈濟醫院啟業服務貧病 [全文]
馮馮
 誰來拭乾我的悲淚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76 [1986.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佛陀不記說,不答說的幾個問題 [全文]
智銘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 [全文]
蔡惠明
 行潔志彌堅、光輝照千秋:為弘一法師造像之種種因緣 [全文]
劉繼漢 (著)=Liu, Hi-han (au.)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四:觀音拯救「癌症」垂危病人奇跡 [全文]
馮馮
 印度古代緣起思想的發展 [全文]
趙汝毅
 生命問題初探 [全文]
倪維泉
 肇論淺釋(八) [全文]
單培根
 原始佛教的生滅法(下) [全文]
羽矢辰夫 (著)=Haya, Tatsuo (au.); 黃玉坤
 道綽大師與持名念佛 [全文]
蔡惠明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八:論菩薩行﹑生﹑修般若波羅密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75 [1986.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緣起論的世界觀 [全文]
方興
 談宗教信仰 [全文]
李潤生
 《太空科學核子物理學與佛理的印證》自序 [全文]
馮馮
 肇論淺釋(七) [全文]
單培根
 原始佛教的生滅法(上) [全文]
羽矢辰夫 (著)=Haya, Tatsuo (au.); 黃玉坤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七:論菩薩摩訶薩方便力度脫眾生生死 [全文]
智銘
 延壽大師與「宗鏡錄」 [全文]
蔡惠明
 談如來有無生死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三:魚目混珠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74 [1986.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二:佛殿魔影 [全文]
馮馮
 上海靜安寺史話 [全文]
許寅
 中觀與空 [全文]
池田大作 (著)=Ikeda, Daisaku (au.); 王雷泉
 佛教的基本止觀法:第十六屆剃度大會佛學講座 [全文]
高永霄
 肇論淺釋(六) [全文]
單培根
 現代佛教的傑出教育家 :湛山老人[棪虛](下) [全文]
方興
 談六法出苦處 [全文]
智銘
 胡適的「壇經考證」 [全文]
蔡惠明
 論「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全文]
常德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六:論菩薩六度相攝 [全文]
智銘
 慧能大師的年代與籍貫 [全文]
演慈

トップへ

n.173 [1986.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教緣起學說概論 [全文]
李明權
 現代佛教的傑出教育家:湛山老人[棪虛](上) [全文]
方興
 肇論淺釋(五) [全文]
單培根
 從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下) [全文]
水野弘元; 王文雄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五:論菩薩夢行與夢誓 [全文]
智銘
 妙空法師和金陵刻經處的創始 [全文]
李安
 法藏大師與華嚴宗 [全文]
蔡惠明
 炳公老師在台建社弘化史實(續) [全文]
朱斐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一:無求品自高,富貴如浮雲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72 [1986.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懷念錫蘭三比丘 [全文]
無虛
 豐子愷先生繪「護生畫集」因緣畧記 [全文]
朱友蘭
 永懺樓隨筆之八十:無名比丘尼的舍利子 [全文]
馮馮
 炳公老師在台建社弘化史實:兼述老師與我的因緣 [全文]
朱斐
 從胎胚與DNA 構成試論眾生平等 [全文]
馮馮
 肇論淺釋(四) [全文]
單培根
 從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上) [全文]
水野弘元; 王文雄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四:論菩薩功德成就 [全文]
智銘
 武則天與佛教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71 [1986.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肇論淺釋(三) [全文]
單培根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三:論菩薩轉與不退轉 [全文]
智銘
 中國古代求法僧人之艱苦旅程 [全文]
呂沛銘
 談修斷四食 [全文]
智銘
 省庵大師論心願「八相」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70 [1986.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北京雍和宮的「三絕」 [全文]
蔡惠明
 談究竟苦邊 [全文]
智銘
 肇論淺釋(二) [全文]
單培根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二:論聞持般若波羅蜜果報 [全文]
智銘
 「極成」在因明宗支上所具有的重要性 [全文]
常弘
 宋版寒山詩集簡介 [全文]
張培之
 玄奘大師與唯識宗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69 [1986.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辯證觀點看日本佛教的發展(完) [全文]
無意
 佛教在美國:紐大教學十年記趣 [全文]
鄭僧一
 禪非禪宗所獨有的 [全文]
釋演培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一:論如來如相 [全文]
智銘
 從科學對宇宙外太空人類的找尋試證佛力平等度無量世界衆生 [全文]
馮馮
 談緣起法與修斷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68 [1986.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太空物理學最新發現證實佛說「先成虛空」與「天網」 [全文]
馮馮
 圭峯山下草堂寺逍遙園中羅什家 [全文]
諦學
 六榕寺的古蹟 [全文]
沈恆
 鳩摩羅什大師與三論宗 [全文]
蔡惠明
 高僧的長壽術 [全文]
蔡惠明
 「大智度論」集粹之五十 :論般若波羅蜜無作義 [全文]
智銘
 談明與無明的修習與修斷 [全文]
智銘
 肇論淺釋(一) [全文]
單培根
 美麗的蓮花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67 [1986.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大般涅槃經譯傳史略 [全文]
關世謙
 從辯證觀點看日本佛教的發展(二) [全文]
無意
 佛教臘八考 [全文]
高永霄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九:論信毀般若波羅蜜因果 [全文]
智銘
 僧肇大師與「肇論」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66 [1986.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龍樹辯破方法的商榷:從漢譯(中論頌)之論六根與因果說起 [全文]
廖明活 (著)=Liu, Ming-wood (au.)
 佛教對靈魂存在之探討 [全文]
呂沛銘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八:論隨喜福德 [全文]
智銘
 謝靈運的佛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七:達摩年歲﹑原籍及來華年代之謎─現代智識推理對胡適遺作「禪學案」觀點存疑之一(下) [全文]
馮馮
 「宇宙大爆炸」與「宇宙大泡泡」兩新學說證實佛說無邊宇宙循環及因果律 [全文]
馮馮
 談以七覺支修斷五蓋 [全文]
智銘
 受戒日記(續) [全文]
惲茹辛

トップへ

n.165 [1985.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也來談佛教音樂 [全文]
杰秀
 受戒日記 [全文]
惲茹辛
 巴利佛教註釋文獻之研究:阿嗒克嗒的上座部式的形相(下) [全文]
葉阿月; 水野弘元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七:論如幻 [全文]
智銘
 談「中論本頌」中「戲論」之三義(完) [全文]
萬金川
 梵唄種種 [全文]
李健之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七:達摩年歲﹑原籍及來華年代之謎─現代智識推理對胡適遺作「禪學案」觀點存疑之一(中) [全文]
馮馮
 慧能大師與中國禪宗 [全文]
蔡惠明
 談佛說出入息修習法 [全文]
智銘
 從找尋外太空人類推證佛說複度多元宇宙衆生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64 [1985.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治衆生病 [全文]
智銘
 新太陽系的陸續發現印證佛說宇宙超越時代 [全文]
馮馮
 關於「解深密經圓測疏」全本之出版 [全文]
釋幻生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六:論無生 [全文]
智銘
 談「中論本頌」中「戲論」之三義(三) [全文]
萬金川
 智者大師的「一心三觀」學說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七:達摩年歲﹑原籍及來華年代之謎─現代智識推理對胡適遺作「禪學案」觀點存疑之一(上)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63 [1985.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身觀 [全文]
吳銳堅
 巴利佛教註釋文獻之研究 :阿嗒克嗒的上座部式的形相(上) [全文]
葉阿月; 水野弘元
 明太祖與明教及白蓮教之關係 [全文]
釋聖博
 談「中論本頌」中「戲論」之三義(二) [全文]
萬金川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五:論摩訶衍之含受性 [全文]
智銘
 梁武帝與佛教 [全文]
蔡惠明
 呂澂居士在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全文]
李安
 四聖諦法是斷法應無間等學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62 [1985.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質子分解推論識能與輪迴 [全文]
馮馮
 談五陰空與世間滅 [全文]
智銘
 談「中論本頌」中「戲論」之三義(一) [全文]
萬金川
 西藏佛教格魯派傳統與西傳(下) [全文]
鄭金德
 學兼三藏, 志在宣法:道安大師的佛教知見和活動 [全文]
蔡惠明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四:論菩薩摩訶薩發趣大乘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61 [1985.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宇宙學與物理學最新發現證實佛說宇宙成壞及諸法因緣生 [全文]
馮馮
 從辯證觀點看日本佛教的發展(一) [全文]
無意
 正負W 粒子﹑中性Z 子與單一噴射能流的發現:可更進一步證明佛說色空關係(下) [全文]
馮馮
 西藏佛教格魯派傳統與西傳(上) [全文]
鄭金德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三:何謂四念處 [全文]
智銘
 性相問題探討 [全文]
單培根
 試釋迦旃延經 [全文]
羅無虛
 談如實知善, 不善法 [全文]
智銘
 直保聖寺的羅漢像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60 [1985.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六:學佛應先學慈悲 [全文]
馮馮
 正負W 粒子﹑中性Z 子與單一噴射能流的發現:可更進一步證明佛說色空關係(上) [全文]
馮馮
 遊心法海六十年(下) [全文]
釋印順 (著)=Shih, Yin-shun (au.)
 新禪畫的美感意識:讀蕭勤忘像圖諸系列 [全文]
林年同
 禪畫的欣賞 [全文]
吳永猛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二:說菩薩摩訶薩摩訶衍 [全文]
智銘
 支遁大師的般若性空思想 [全文]
蔡惠明
 談六身修習 [全文]
智銘
 禪與道的藝術 [全文]
劉逢吉
 試談「般若與繪畫之關聯」 [全文]
張明

トップへ

n.159 [1985.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論「調伏其心」 [全文]
呂沛銘
 阿毘達磨藏及其思想內容 [全文]
楊白衣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一 : 釋摩訶薩意義(下) [全文]
智銘
 佛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下) [全文]
鄭玉桂
 禪教兼通的紫柏尊者 [全文]
蔡惠明
 一個別具意義的祝壽集會 [全文]
幻生
 如何運用宗教力量影響社會革新運動:佛教以「十善」運動淨化社會革新 [全文]
悟明
 遊心法海六十年(中) [全文]
釋印順 =Shih, Yin-shun

トップへ

n.158 [1985.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遊心法海六十年(上) [全文]
釋印順 (著)=Shih, Yin-shun (au.)
 天文學新發現證實佛說宇宙無量世過去是未來 [全文]
馮馮
 弘一大師傳 [全文]
林子青
 談無明與明 [全文]
智銘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一:釋摩訶薩意義(上) [全文]
智銘
 佛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上) [全文]
鄭玉桂
 道生大師的「頓悟成佛」學說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四十三:「晚禱曲」創作佛教新歌曲的嘗試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57 [1985.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鄞東兩大寺 [全文]
蔡惠明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從第十一度空間超光速的發現試證佛光普照複度空間 [全文]
馮馮
 談世間空與六入處滅 [全文]
智銘
 海外華嚴研究一則 [全文]
高明道
 「大智度論」集粹之四十:說菩薩句義 [全文]
智銘
 記敦煌寫本的佛經(下) [全文]
王重民
 慧遠大師的三世因果學說 [全文]
蔡惠明
 佛教傳入中國經歷旅程的商榷 [全文]
關世謙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四:「謠諑止於智者」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56 [1985.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美國佛教會二十周年記 [全文]
潘維疆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三:「神通非神通」 [全文]
馮馮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三篇塞克教(完)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記敦煌寫本的佛經(上) [全文]
王重民
 譚嗣同的佛學思想 [全文]
蔡惠明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九:說菩薩無相 [全文]
智銘
 杭州李叔同紀念堂建成 [全文]
蔡惠明
 談六識與解脫 [全文]
智銘
 歷屆佛教教育研討會「佛教傳播教育」之回顧與前瞻 [全文]
郭憐妙
 從超立體空虛映像試證法身化現:多度空間空相的三度顯現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55 [1985.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第四度空間邁向無色界的追尋 [全文]
馮馮
 麥積佛窟奇觀 [全文]
蔡惠明
 佛陀之前的緣起論 :吠陀傳統時期(下)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西藏佛教的意義及其特色 [全文]
許明銀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八: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諸法無集散亦不住 [全文]
智銘
 「融會諸宗, 歸極淨土」:澫益大師的著述和業跡 [全文]
蔡惠明
 現代佛教興學的意義 [全文]
陳娟珠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二:可疑的兩幅觀音菩薩顯聖相片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54 [1985.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一:魔由心生 [全文]
 佛陀之前的緣起論:吠陀傳統時期(中)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七:說菩薩墮頂與學 [全文]
智銘
 早期般若經論的譯行史略 [全文]
關世謙
 道安大師對中國佛教教育之貢獻 [全文]
關世謙
 禪淨雙修的憨山大師 [全文]
蔡惠明
 南禪「頓悟」說的理論基礎:以「衆生本來是佛」為中心(下)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從第109元素的發現試證佛說身中界 [全文]
馮馮
 「道」、「統」不可扭曲 [全文]
許志明
 能除一切苦、眞實不虛:漫談「心經」的感受 [全文]
陳孟奎
 禪的自然境界 [全文]
徐哲萍

トップへ

n.153 [1984.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說斷無常法 [全文]
智銘
 從量子力學的「觀察促變律」淺證「諸法唯心造」及「因果律」 [全文]
馮馮
 南禪「頓悟」說的理論基礎:以「衆生本來是佛」為中心(上)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佛陀之前的緣起論:吠陀傳統時期(上)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論佛學與科學的異同 [全文]
吳銳堅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三篇塞克教(四)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六:說菩薩往生因緣 [全文]
智銘
 明初第一宗師 :梵琦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52 [1984.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達摩禪 [全文]
吳汝鈞
 法之概念(完)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東南亞傳統佛學與其今日之重要性 [全文]
Bechert, Heinz
 泰國的佛教教育問題 [全文]
卡比辛=Kabilsingh, Chatsumarn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五:菩薩摩訶薩欲習相應當學般若波羅蜜(下) [全文]
智銘
 佛教教育應以「五明」為本 [全文]
高永霄
 從煩惱到清明的七天出家生活回憶 [全文]
釋定明
 「心經」文句闡幽 [全文]
沈九成
 佛說正觀察五陰 [全文]
智銘
 穢跡金剛决疑論 [全文]
吳錦煌
 天台新貌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51 [1984.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七十:信心與慈悲心的奇蹟 [全文]
馮馮
 龍樹與華嚴哲學 [全文]
吳汝鈞
 談佛說四識住與五受陰 [全文]
智銘
 法之概念(中)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敦煌寫本」是否最古「壇經」?「壇經」版本源流探討 [全文]
釋淨慧
 雜阿含經研究 [全文]
鄭以芳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五: 菩薩摩訶薩欲習相應當學般若波羅蜜(上) [全文]
智銘
 梁啟超的佛學觀點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50 [1984.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法之概念(上) [全文]
Kalupahana, D. J.; 劉逢吉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三篇 塞克教(三)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四:菩薩摩訶薩心不著五欲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莊子逍遙義與般若學即色派的關聯性 [全文]
黃錦鋐
 佛學原理之實踐與現代問題 [全文]
喬施
 佛教藝術之道 [全文]
柯孟達
 太虛大師二三事 [全文]
大風
 蓮池大師的襌淨思想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九:古代陵墓的詛咒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49 [1984.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鄭僧一「觀音」書後 [全文]
鄭烘雲
 姑蘇城外寒山寺 [全文]
蔡惠明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八:我的寫作新方向 [全文]
馮馮
 佛陀與形上學 [全文]
Kalupahana, D. J.; 陳銚鴻; 霍韜晦
 佛家思想與現代世界經濟 [全文]
劉楚華
 賀氏論《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傳出略補 [全文]
高明道
 談佛說除苦法與五受陰 [全文]
智銘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三:菩薩摩訶薩欲信持諸佛所說法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談禪史與禪法的分別 [全文]
許志明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完) [全文]
子明

トップへ

n.148 [1984.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從微生物學試證眾生等有 [全文]
馮馮
 原始佛教與禪 [全文]
Kalupahana, D. J.; 陳銚鴻; 霍韜晦
 談住與無住 [全文]
智銘
 略論康僧會佛學思想的特色 [全文]
杜繼文
 《藥師佛》評介 [全文]
鄭僧一; 唐龍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二:菩薩摩訶薩欲到彼岸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淺談明心見性 [全文]
蔡惠明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六) [全文]
子明

トップへ

n.147 [1984.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龍樹與天台哲學 [全文]
吳汝鈞
 西方尖端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空觀(下) [全文]
馮馮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三篇塞克教(二)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淨土三經道貫(下) [全文]
知日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下) [全文]
楊政河
 老舍與佛教二三事 [全文]
葉德
 紫金庵的宋塑羅漢像 [全文]
蔡惠明

トップへ

n.146 [1984.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西方尖端科學走向東方佛學空觀(上) [全文]
馮馮
 淨土三經道貫(上) [全文]
知日
 「王錫頓悟大乘政理决序說並校記」書後:附錄「頓悟大乘正理决」(下) [全文]
談錫永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一:菩薩摩訶薩欲知四緣義當學般若波羅蜜(完) [全文]
智銘
 因明二相說芻議 [全文]
李相楷
 勤修淨土法門的林則徐 [全文]
蔡惠明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五) [全文]
子明

トップへ

n.145 [1984.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三篇 塞克教(一)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菩薩摩訶薩欲住十八空當學般若波羅蜜(下) [全文]
智銘
 《法句經》弘傳史 [全文]
高永霄
 法華經最新英譯評介 [全文]
鄭僧一; 唐龍中
 論佛教因果法則的邏輯解析(上) [全文]
楊政河
 談智者大師釋無漏禪 [全文]
智銘
 「王錫頓悟大乘政理决序說並校記」書後:附錄「頓悟大乘正理决」(上) [全文]
談錫永
 從原始佛教到華嚴宗(下) [全文]
霍韜晦; 陳沛然
 戒行與禪定 [全文]
蔡惠明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四) [全文]
子明
 尖端科學家對於遙控心力與靈魂的追尋:諾貝爾物理學家與醫學家的觀點彙述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44 [1984.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南禪「頓悟」說的理論基礎:以「眾生本來是佛」為中心(下)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談智者大師釋亦有漏亦無漏禪 [全文]
智銘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三) [全文]
子明
 「神秘失蹤的十八年」疑案 :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之一(下) [全文]
馮馮
 「王錫頓悟大乘政理決序說並校記」書後 :赤松德真時期西藏佛教二三事 [全文]
談錫永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二篇 耆那教(下)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三十:菩薩摩訶薩欲住十八空當學般若波羅蜜(上) [全文]
智銘
 從原始佛教到華嚴宗(中) [全文]
霍韜晦; 陳沛然

トップへ

n.143 [1984.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維摩詰在中國 [全文]
戴密微 ; 劉楚華 (譯)
 南禪「頓悟」說的理論基礎:以「眾生本來是佛」為中心(上) [全文]
楊惠南 (著)=楊惠男 (au.)
 信願持名:學習藕益大師著《彌陀要解》的一些體會 [全文]
蔡惠明
 從原始佛教到華嚴宗(上) [全文]
霍韜晦; 陳沛然
 錦田凌雲寺考 [全文]
王廣田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九:菩薩摩訶薩欲修諸善根度眾生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神秘失蹤的十八年」疑案:佛教與基督教的淵源探原之一(上) [全文]
馮馮
 越南難民營訪問記 [全文]
幻生
 「什麼是業?業卽是障」 [全文]
林炳炎

トップへ

n.142 [1984.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七:善有善報並非迷信(續完) [全文]
馮馮
 為淨土思想探求合理思路:評介《淨土三經正義》 [全文]
智銘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二篇 耆那教(上)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談智者大師釋修證世間禪法 [全文]
智銘
 閩南四大名剎 [全文]
蔡惠明
 思想與行動的合一:禪 [全文]
霍韜晦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九:菩薩摩訶薩欲修諸善根度眾生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二) [全文]
子明
 從淨土實踐中談信﹑願﹑行 [全文]
林炳炎

トップへ

n.141 [1983.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再論「帶罪業往生」說 [全文]
沈九成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印度教(完)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天台宗始創者:智顗大師 [全文]
翁志鵬
 「在家菩薩戒本」釋義(一) [全文]
子明
 升進生命的哲學:佛教的業論 [全文]
霍韜晦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八:菩薩摩訶薩隨喜迴向諸功德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章太炎的學佛因緣 [全文]
蔡惠明
 智者大師論禪波羅蜜內方便的惡根性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六:善有善報並非迷信 [全文]
馮馮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六:善有善報並非迷信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40 [1983.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五 :我聞神仙亦有死 [全文]
馮馮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九)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符號邏輯與因明學 [全文]
吳汝鈞
 智者大師論禪波羅蜜內方便的善根性 [全文]
智銘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七:菩薩摩訶薩欲住六神通等當學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印順導師訪問記 [全文]
周煥宗 ; 張治球 ; 釋宏印 ; 釋普獻 ; 陳正蟄
 李雪廬老師山水圖 [全文]
韓相
 談南京金陵刻經處 [全文]
蔡惠明
 如何研究「帶業往生查經小組報告書」 [全文]
陳健民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トップへ

n.139 [1983.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列舉十點論證陳健民先生根本不解淨土經義:評陳健民「如何研究帶業往生查經報告書」 [全文]
沈九成
 晉陽西山大佛 [全文]
蔡惠明
 談太虛大師的詩 [全文]
姜渭水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八)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佛典選註之九:大乘玄論二諦義(節錄)(下)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佛典選註之十:始終心要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六:菩薩摩訶薩欲徧知佛大慈大悲等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空之哲學》譯序 [全文]
吳汝鈞
 智者大師論修禪波羅蜜內方便明止門 [全文]
智銘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四 :菩薩托生?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38 [1983.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鳳翔法門寺佛骨考 [全文]
柯萬成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七)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五:菩薩摩訶薩欲徧知佛十八不共法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佛典選註之八:理惑論(節選)(下)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佛典選註之九:大乘玄論二諦義(節錄)(上)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佛家邏輯作品譯述之三:陳那之邏輯(下) [全文]
北川秀則; 吳汝鈞
 豐子愷的佛教思想 [全文]
蔡惠明
 智者大師釋修禪波羅蜜外方便 [全文]
智銘
 《佛學研究方法論》自序 [全文]
吳汝鈞
 記如是菴學佛賸語校讀因緣 [全文]
章克範

トップへ

n.137 [1983.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南北朝隋唐石雕藝術 [全文]
如觀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六)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佛典選註之八:理惑論(節選)(上)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佛家邏輯作品譯述之三:陳那之邏輯(中) [全文]
北川秀則; 吳汝鈞
 智者大師簡禪波羅蜜法心 [全文]
智銘
 氣功與禪法 [全文]
蔡惠明
 大悲咒試譯 [全文]
鄭僧一
 三階教與一貫道的關係 [全文]
雷天
 如是庵學佛賸語序 [全文]
周邦道
 五日峨嵋 [全文]
行雲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三 :禪藥師如來的神奇療力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36 [1983.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二:禪定天眼通新實驗實錄(續完) [全文]
馮馮
 佛家邏輯作品譯述之三:陳那之邏輯(上) [全文]
北川秀則; 吳汝鈞
 佛學研究的方向 [全文]
霍韜晦; 釋慧海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五)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四:菩薩摩訶薩欲徧知佛四無所畏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評「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之涵義」 [全文]
沈九成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之涵義 [全文]
妙境
 紀念世佛會創會會長馬博士往生十週年祭 [全文]
高永霄

トップへ

n.135 [1983.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淨土三經正義 [全文]
沈九成
 印度宗教之探索: 第一篇 印度教(四)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吐蕃佛教述略 [全文]
王堯
 智者大師辨禪波羅密詮次第 [全文]
智銘
 吳汝鈞著《佛學研究方法論》序 [全文]
岑溢成; 冉雲華 (序)=Jan, Yun-hua (pref.)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三:菩薩摩訶薩欲遍知佛十力當習行般若波羅密 [全文]
智銘
 訪法源寺 [全文]
行雲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二:禪定天眼通新實驗實錄(續)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34 [1983.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二:禪定天眼通新實驗實錄(續) [全文]
馮馮
 不可以非淨土義釋論淨土經:答孫一居士 [全文]
沈九成
 「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 [全文]
孫一
 佛說往生要義(下) [全文]
智銘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三)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二諦觀念之起源與發展 [全文]
霍韜晦
 喇嘛教形成的特點問題 [全文]
丁漢儀; 唐景福; 溫華
 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門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トップへ

n.133 [1983.04.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二)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佛說往生要義(上) [全文]
智銘
 華嚴宗的相即邏輯 [全文]
吳汝鈞
 從語言學看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全文]
李明權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二:菩薩應修十想十一智 [全文]
智銘
 中國佛教應往何處去?從現代世界佛教研究之動向談佛學教科書之時代意義 [全文]
黃俊威
 談「評《密勒日巴尊者傳》」的謬誤(下) [全文]
釋蓮花

トップへ

n.132 [1983.03.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一) [全文]
Kim, Young-oon; 無意
 唯識二題 [全文]
霍韜晦
 中國佛教史學的規模及其特色 [全文]
藍吉富
 邏輯辯證與真理 [全文]
常修慈
 「梨俱韋陀」詩頌與大乘佛教(下) [全文]
徐梵澄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一:菩薩應修九想與八念 (下) [全文]
智銘
 談「評《密勒日巴尊者傳》」的謬誤(上) [全文]
釋蓮花
 恒山懸空寺簡介 [全文]
唯我山人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永懺樓隨筆之六十一:謗佛毀經罪孽最深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31 [1983.0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一:菩薩應修九想與八念 [全文]
智銘
 談衆生皆有佛性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著)=Wu, Ru-jun (au.)
 「梨俱韋陀」詩頌與大乘佛教(上) [全文]
徐梵澄
 具有三大貢獻的法顯三藏 [全文]
釋演培; 釋寬嚴
 釋量論略解(下) [全文]
釋法尊; 釋法尊
 淨土探源(下) [全文]
楊白衣

トップへ

n.130 [1983.0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國佛教的成立與本土文化的約制 [全文]
霍韜晦
 釋量論略解(中) [全文]
釋法尊; 釋法尊
 淨土探源(中) [全文]
楊白衣
 「大智度論」集粹之二十:論三門與助開門法 [全文]
智銘
 評《密勒日巴尊者傳》 [全文]
東君
 少林寺與少林武術 [全文]
蔡惠明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著)=Wu, Ru-jun (au.)

トップへ

n.129 [1982.12.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也談「帶業往生」:講於華嚴專宗學院 [全文]
顯明
 現代人研究佛學應走之方向 [全文]
伍棟英
 釋量論略解(上) [全文]
釋法尊; 釋法尊
 中國佛教的圓融之路(下) [全文]
霍韜晦
 佛典選註之七:唯識三十頌(選)(下)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淨土探源(上) [全文]
楊白衣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九:菩薩應觀卅七品成一切種智 [全文]
智銘
 談智者大師釋禪波羅蜜大意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28 [1982.11.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中觀的邏輯原理與結構 [全文]
Robinson, Richard H.; 馮禮平; 吳汝鈞
 中國佛教的圓融之路(中) [全文]
霍韜晦
 析論「帶(惡)業往生」說 [全文]
沈九成
 佛典選註之七:唯識三十頌(上)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九 :菩薩應觀卅七品成一切種智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全文]
智銘

トップへ

n.127 [1982.10.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談煩惱卽菩提生死卽湼槃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中國佛教的圓融之路(上) [全文]
霍韜晦
 佛典選註之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下)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與友人書 :略論三法印 [全文]
大風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八:菩薩應具足般若波羅蜜 [全文]
智銘
 漫談「帶業往生」 [全文]
朱斐

トップへ

n.126 [1982.09.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僧肇物不遷義質疑 [全文]
廖明活 (著)=Liu, Ming-wood (au.)
 中觀四句否定法的研究 [全文]
馮禮平; 吳汝鈞; Chakravarti, S.
 禪的問題:《中國的禪思想史》引言 [全文]
柳田聖山; 吳汝鈞
 心經「色不異空」四句試釋 [全文]
呂沛銘
 神會和尚的無往學與無念學 [全文]
智銘
 佛典選註之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上)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七 :菩薩應修禪定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トップへ

n.125 [1982.08.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佛學ABC [全文]
朱斐
 神會和尚論本有今無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觀念之開展 [全文]
霍韜晦
 唯識思想的十二緣起: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下) [全文]
葉阿月
 佛典選註之五:中論觀有無品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吉藏的八不中道(完) [全文]
廖明活 (著)=Liu, Ming-wood (au.)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序《內弘明集》 [全文]
馮馮
 蘇曼殊與佛法考據 [全文]
黃公偉
 曹洞五位說(下) [全文]
王進瑞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六:菩薩應勤修精進 [全文]
智銘
 梵網菩薩戒本講義(四) [全文]
釋廣化
 從擬古讀到因果律的科學淺析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24 [1982.07.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內弘明集序 [全文]
智銘
 梵網菩薩戒本講義(四) [全文]
釋廣化
 喜見溫哥華籌建觀音寺 [全文]
馮馮
 龍樹哲學的基本立場 [全文]
梶山雄一; 吳汝鈞
 唯識思想的十二緣起 :以中邊分別論為中心(上) [全文]
葉阿月
 吉藏的八不中道(三) [全文]
廖明活 (著)=Liu, Ming-wood (au.)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五:論菩薩應修法忍 [全文]
智銘
 曹洞五位說(上) [全文]
王進瑞
 妙蓮華發妙行人 [全文]
曉雲
 談佛性三因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トップへ

n.123 [1982.06.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普賢行願提要 [全文]
沈家楨; 潘維疆
 佛教教育研討會記畧 [全文]
仁朗
 談三智斷結差別 [全文]
智銘
 梵文文法自學法 [全文]
吳汝鈞 (編纂)=Wu, Ru-jun (comp.)
 有與空 [全文]
霍韜晦; 方麗清
 佛典選註之四:法華經方便品 [全文]
中大佛學教材編寫組
 吉藏的八不中道(二) [全文]
廖明活 (著)=Liu, Ming-wood (au.)
 「大智度論」集粹之十四:論菩薩應修生忍 [全文]
智銘
 佛誕光輝照休城 [全文]
幻生
 念佛感應巧事與旋舞 [全文]
馮馮

トップへ

n.122 [1982.05.01出版]

タイトル 著者
 我寫「虛雲和尚」 [全文]
馮馮
 原始佛教哲學的倫理與道德 [全文]
Kalupahana, D. J.; 陳銚鴻; 霍韜晦
 印度佛教中的絕對觀念 [全文]
霍韜晦